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國防外交
賴怡忠
11 月 16,2013
【時事想想】甘比亞棄台戳破活路外交謊言(上)
甘比亞日前發佈與台灣斷交的訊息引發震撼。台灣過去不是沒有斷交的前例,但此事發展實在不尋常,可能預示新一波的斷交潮。 甘比亞斷交事件也反應出了馬政府這五年來活路外交導致台灣國際處境的真實狀況。活路外交絕對是走不通的路線,這個事件也迫使台灣對於著重現實主義外交場域中,要對於對外關係的品質與價值有個全新的審視。 甘比亞斷交但也沒與中國建交,沒講一中政策、沒對台灣口出惡言...
國防外交
廖千瑤
11 月 16,2013
【時事想想】這時更要做外交:台灣面對斷交的應有體悟
以色列人在埃及作了奴隸四百三十年,總算有機會可以逃離法老的魔爪獨立建國。但是在建國的過程中,以色列人數度軟弱,受不了苦,甚至還對摩西說出:「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嗎?因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這種沒有志氣的話。即使已經逃離法老的魔爪,...
國防外交
劉志聰
11 月 15,2013
【時事想想】外交休兵踢鐵板
台北時間十五日清晨,非洲甘比亞總統府發表聲明,指出為了「國家戰略利益」,斷絕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此事是否因中國施壓力引起,仍不得而知,但北京對非影響力日增,是不爭的事實。稍早,也傳出中國打算在台灣另一非洲友邦、聖多美普林西比設置貿易辦事處。台灣對外關係危機四伏,對馬政府引以為傲的外交休兵路線,無異當頭棒喝。 馬總統去年四月出訪甘比亞,與賈梅尬伏地挺身博感情,...
全球脈動
TEWA
11 月 15,2013
新移民在德國:你的故事,還是我的?
紀念館,書籍,展覽 - 猶太人大屠殺是全德國人必須承擔的共同記憶。但對於德國的外來移民來說,這又具有哪些不同的意義? 德國一向被認為是「歷史轉型正義」的典範。因逝者已矣,歷史的見證者不再。評論家爭論不休著:似乎整個國家都已被塑造成一座紀念塔了; 我們是否只存在一種方式來記憶這段慘痛的歷史?亦或者我們可以用靈活的方式來適應這個不停轉變的社會呢? 德國已經是一個移民國家 。在這裡...
媒體觀察
Milk
10 月 30,2013
【時事想想】《昂貴的新聞倫理課》 : 新聞自由,誰的自由?
這是一堂昂貴的新聞專業與倫理課,因為差一點就賠上了臺灣的國際影視產業名聲當學費。 相信不少國人都和筆者一樣,對前幾天在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新聞感到痛心與氣憤。這是一則有關國際大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來台灣取景的相關新聞,內容指出導演決定放棄在台灣的所有拍攝作業,更宣布將把原本預定的台北場景全數刪除。(註1)所幸,今天一早看到相關單位向媒體澄清,這些報導只是空穴來風。(註2...
教育文化
陳子瑜
10 月 29,2013
大錯特錯的馬英九「母語說」
新聞連結 蘋果報導:【短片】出席新移民表揚大會 馬英九:台灣就是移民社會 民視報導:憂發音 總統勸新移民勿教小孩英文 中時報導:兩岸政治協商鋪梗? 總統:學中文很重要 馬英九總統日前出席新移民表揚大會時,一席「媽媽在家教母語,中文交給學校老師」的言論,不但在媒體的詮釋下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在閱聽者間亦引起正反兩極的看法。此一事件除了涉及事實的再呈現之外,...
中國問題
陳清泉
10 月 28,2013
中國「機動5號」奪島演練
繼「使命行動2013B」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三大艦隊自10月18日起在西太平洋地區進行「機動5號」聯合軍演;國防部2013年國防報告書則預測以中國目前武力擴張的速度,2020年後恐武力犯台。馬英九總統多次宣稱「兩岸關係六十年來最好」,但對照中國擴軍與演訓的目標直指台灣,北京卻從未停歇對台武力鬥爭的腳步。 中國對台「以武促統」的戰略思維與軍事整備,並未隨著兩岸關係改善的步調做調整...
社會安全
江昺崙
10 月 25,2013
回應〈誰在歧視「性難民」?〉
本屆(第十一屆)同志大遊行的主題為:「看見同性戀2.0: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大標題沒有爭議,就是呼應第一屆大遊行「看見同性戀」的2.0升級版。但副標題「性難民」卻造成不小話題。 再加上10/13日主辦單位的座談「娛樂性用藥、BDSM(透過繩索綑綁來達到身體歡愉)及性工作者」(苦勞新聞報導〈追討情慾正義 性難民拒被看「賤」 〉),引發了同志之間的爭議,...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10 月 25,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有台灣文藝復興嗎?
上世紀末以來台灣的民主化和本土化運動,形成一股浪潮,台灣意識抬頭,台灣人認同持續上揚,促成了文化氣氛與教育內容的一些變化,於是有人迫不急待宣示「台灣文藝復興」的來臨。 所謂的「台灣文藝復興」,日治時期台灣文壇領導者張文環(1909-1978)曾以此形容盛行於1950、60年代的台語片,此時期台語歌承續1930年代創作高峰、開展日治時期之後復甦的在地創作意識,也多有表現。...
中國問題
林濁水
10 月 22,2013
【華山論劍】香港的中國焦慮症─香港記行之一
10月中旬,連跑了兩趟香港,連續兩個週末都在香港渡過。這段時節,香港氣氛很焦慮不安,11日一下飛機,走過機場小書店,很自然的,看到財經投資的書擺在最顕眼的位置,其中有4本又擺在最中心的位置子,看了書名很嚇了一跳,(圖一)是謝國忠、郎咸平、張化橋、王燕京4位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投資分析名家寫的,書名都很聳動,不過都不是告訴人投資機會大好,相反的是告訴人中國經濟的危機就在眼前,書名分別是《...
‹
…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