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中國問題
林濁水
10 月 22,2013
【華山論劍】香港的中國焦慮症─香港記行之一
10月中旬,連跑了兩趟香港,連續兩個週末都在香港渡過。這段時節,香港氣氛很焦慮不安,11日一下飛機,走過機場小書店,很自然的,看到財經投資的書擺在最顕眼的位置,其中有4本又擺在最中心的位置子,看了書名很嚇了一跳,(圖一)是謝國忠、郎咸平、張化橋、王燕京4位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投資分析名家寫的,書名都很聳動,不過都不是告訴人投資機會大好,相反的是告訴人中國經濟的危機就在眼前,書名分別是《...
政黨政治
,
社會安全
Milk
10 月 21,2013
【時事想想】不願面對的真相 :攔鞋網
時事新聞連結: 馬英九全運致詞 遭丟鞋跟鼓噪 馬英九9度遭扔鞋 英文維基百科全紀錄 就在我喝完一杯熱咖啡,打算關機睡覺的時候,朋友從Twitter(推特)傳了一則新聞給我,內容大致是這樣的:「總統馬英九今晚赴台北小巨蛋為全國運動會致詞,受到民眾砸鞋的意外招呼」。 而新聞的下方,是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有人說,可憐的鞋子被污辱了;也有人說,可以不要這麼沒水準嗎? 當下的我,...
政黨政治
李拓梓
10 月 20,2013
【週日想想】團結、鄉愿與和諧:給政治圈好友的一則絮叨
幾天前寫了一篇文章,批評民進黨最近一連串不是很聰明的決定,隨即接到幾位好友電話,語氣當然是善意的詢問。我相信這些慰問,都是出自他們本身對朋友的關心,而非來自大人們的關切。畢竟只是一個小小的C咖藝人寫了一篇文章,若膽敢說起影響力,那也未免太往自己臉上貼金。 但回想起來,這些慰問其實有點令人哭笑不得。大多數是說,你這樣寫不怕得罪某某嗎?不怕誰誰給你點名作記號嗎?我的回應大概都差不多,...
環境經濟
,
主權兩岸
張之豪
10 月 19,2013
【雞籠勃露斯】基隆港的水,是死的
一位剛從臺大畢業不久的學妹,熱血沸騰地告訴我,她想要留在基隆從事社區營造工作。 但社區營造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耐力,更重要的是,來自家人的不諒解與壓力。 在那個艱困時代成長,但又搭上臺灣高速經濟成長的時代的那一代人,也就是我們母父輩一代的人,總是希望你就趕緊找工作養活自己吧,要改變甚麼,要創造甚麼,他們不懂,也無能力懂。 幾度爭執後,她在臺北找了一份非常普通的辦公室工作,...
政黨政治
林濁水
10 月 18,2013
【華山論劍】倒閣的淚與笑
倒閣失敗後江宜樺笑逐顔開和㙲馬立委抱成一團,民進黨團則悲憤到不行,黨團會議中途立委奔淚奪門而出。民進黨利用關說案引爆的馬政府空前危機倒江不成反而內鬨得東倒西歪,真是不可思議,台灣奇蹟堪稱再添一件。 不過江笑得那麼開心,真的表示馬政府的危機真的已經解除了嗎?恐怕只能套句馬總統自己講過的一句話:「高興一天就好」。無論如何,...
政黨政治
洛書
10 月 16,2013
以市民為邊界的再政治化:1985聯盟的觀察分析 (三之一)
前言:脫離事件化與社運的理解責任 在1985聯盟的「十月十日天下為公」行動中,濟南路大會的人數大約是四千至五千人,最多絕對不會超過六千。 我一向有在運動現場用自己的方式計算「實際人數」的習慣,但是用這樣的描述方式作為開頭,當然有其原因。720與803的白衫軍行動雖然人數極多,但我們基本上還是可以把其看做是「事件化的運動」,這類運動的模式大致上便是起因於政府/當權者的顢頇,...
司法人權
李筱峰
10 月 16,2013
監聽今昔觀
九月政爭上演後,一位來台的中國留學生看到馬英九以「關說」為由要鬥立法院長王金平,非常詫異地說:「關說有啥好大驚小怪呀?咱們中國人講人情嘛!大陸上順口溜不就說嘛,『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等到政爭進一步暴露監聽的不法情事,社會輿論大譁,這位留學生又說話了:「啥?領導人監聽一下人民,又有啥稀奇呀?為了國家社會安全,政府監聽人民可以防止不法,有啥關係?」 一個來自沒有...
主權兩岸
林濁水
10 月 15,2013
【華山論劍】異哉!兩岸非國際關係
馬英九在雙十節正式宣布「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普遍認為這是比他過去「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不統不獨不武」、「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甚至「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等說法都更加傾中,社會一片嘩然,紛紛猜測這是怎麼回事。 馬自認熟悉1970年代東西德的關係。他2012年6月中他向來台的德國國會副議長表示他對1972年東西德簽訂的《基礎條約》非常尊崇,他說他最自傲的「兩岸互相不承認主權,...
書評書介
,
全球脈動
李拓梓
10 月 13,2013
【週日想想】《昭和史》的華麗冒險
閱讀半藤一利的《昭和史》四冊,無疑是一次愉快的閱讀經驗。這份講稿改成的著作即使寫的是沉重的年代,但筆調相當輕鬆,讀起來沒有太大的壓力,看不懂得地方即使重讀,也一遍就可以讀懂。因為入門容易,我幾乎都在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上閱讀這幾冊書,並且每每欲罷不能,急著想知道接下來怎麼了。 這樣的著作,可以說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歷史寫作。我一直認為有影響力的著作,應該要是人人都可以看懂得著作。...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楊虔豪
10 月 12,2013
【首爾想想】:入口網站新聞頁面轉型失敗對韓媒的巨大衝擊
相較實體報紙或電視,現在大家應該更常透過網路瀏覽新聞,而入口網站正是一般網友獲得訊息的最初媒介。近來,南韓最大入口網站NAVER在新聞頁面上做了一番革新,沒想到卻為媒體業造成衝擊。 南韓媒體數量比起台灣實在大得多。光通訊社就有三家;電視頻道有大家熟悉的老三台(KBS、MBC、SBS)及新聞頻道YTN、MBN,報紙除朝中東三報系外還有韓民族與京鄉等七家全國型早晚報、七家財經報紙及七家網路媒體...
‹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