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素娟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長領域為原住民史、族群史、區域研究與史學理論。

【男人想想】勇敢的心——致穿裙的男性

Bravehearts:Men in Skirts(勇敢的心-致穿裙的男性)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在2003年舉辦的一個展覽,在展覽中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想要挑戰人民對於男性穿裙子的觀感,展覽中展出100多件裙子,挑戰男性穿褲、女性穿裙的傳統性別刻板印象。

一點也不性別刻板化的服裝史

男性穿褲、女性穿裙的刻板印象,並不是自古以來就存有的現象;相反的,在三百年前之前,大多數的人民都是穿裙的。從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先出現的服裝就是裙子,從樹葉到獸皮,只要能夠遮蔽軀體、保暖身軀的衣服就可以了,實用是原始人對於服裝的第一優先考量。

西方人的傳統並不是男褲女裙,埃及人不分男女只圍薄紗,古希臘人的傳統服飾叫「(CHITON)」,羅馬人則是叫做「托加(Toga)」,對於西方人而言,服飾的作用並不是來區分性別而是區分階級的,普通公民穿白色,官員與神職人員則是紫色的長袍。

為言論自由而戰:《圖書館戰爭》對台灣人權教育的啟示

《圖書館戰爭》是我相當喜愛的日本作家有川浩老師作品,無論是小說、動畫、或由知名編劇野木亞紀子老師改編的真人版戲劇與電影俱有不俗表現。該作將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圖書館」與「戰爭」巧妙結合,建構出獨特的世界觀,其中更蘊含深刻意涵。

電影版開場以《圖書館自由宣言》揭開序幕,並貫穿全片,宣言的重點在於: 圖書館反對一切不當審查,意即守護圖書便是守護人民的自由。而宣言的出現肇因於1989「正化」元年,一個虛構的日本年號與架空的日本社會,卻開始實施「逼真」的法律《媒體良化法》,政府全面審查圖書並加以焚燒銷毀,剝奪人民閱讀、言論乃至於思想上的自由。

直至2004年對抗審查的唯一組織「圖書隊」成立,女主角笠原郁正是在高中生時代受到圖書隊隊員,未來的教官堂上篤的「拯救」,得以守下心愛的書籍,自此追隨堂上的腳步加入圖書隊,一同為守護書籍奮戰。

哼著雨夜花望春風回家:建成「灣生」的返鄉紀實

5月23日中午時分,兩輛巴士冒著大雨,正在高速公路上奔馳著,由台北前往基隆,一過大業隧道,駛進東岸高架道路,左側的基隆港豁然開朗,車上搭載的老先生與老太太們,發出讚嘆的聲音,而思緒也逐漸回到七十多年前。

這群來自日本的老先生與老太太們,高齡都已八九十歲,七十幾年前的某一天,他們就是在這裡,踏上從未蒙面的祖國日本,多少個年頭過去了,他們的心卻仍在寶島台灣,雖然一天天的老去,但在仍有一口氣在,說什麼也要回來看看,哪怕是行動不便。

【書評書介】《故事柑仔店》:你給我5分鐘,我給你一個故事

現代人生活繁忙,如何有時間閱讀呢?特別是閱讀小說。若你有這樣的煩惱,《故事柑仔店》這本書或許能滿足你的需求。《故事柑仔店》在今年的2月份出版,由「語屋文創工作室」作者群所共同撰寫。這本書在「2019年臺北國際書展」的短短6天內售出了約130本。就臺灣激烈競爭的市場而言,這算是相當受讀者歡迎的一本書。這本書有甚麼特色,能夠獲得大眾讀者的青睞呢?

歐洲議會大選:世代對立 民粹興起 傳統秩序不再穩固


週日(5/26)睽違五年的歐洲議會大選結果揭曉,歐洲議會作為歐盟複雜組織中唯一透過直接民選產生的組織,其權責不斷擴張,它對歐盟的財政與外交權已有關鍵的影響力,還掌握對各成員國具約束力的歐盟法規的決審權。不論是選前的民調,還是較諸上次選舉大幅提升的投票率,都在在顯示這場大選在歐洲人民的政治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陳康寧

馬來西亞華人、臺灣女婿,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專長領域是中國哲學,對文化、宗教、藝術、歷史等有濃厚的興趣,關心臺灣的主體性、馬來西亞的文化與教育的問題,也注意全球化、跨文化、世界文明等議題。

氣候變遷下 人類得靠循環經濟華麗轉身

你想過用租牛仔褲,取代買牛仔褲嗎?你知道荷蘭史基普國際機場的燈泡是跟飛利浦租的,而不是買的嗎?這些打破傳統經濟模式的做法,正是要解決地球資源有限性的新經濟典範──「循環經濟」。

談到「循環經濟」,你會想到什麼?劉李俊達向演講台下的聽眾們拋出這個問題。「大概就是資源回收再利用吧!」其中一位聽眾如此回應,其他聽眾點點頭表示同意。聽眾的反應顯然在劉李俊達的意料之內,但他肯定地表示:「今天這場演講正是要翻轉『循環經濟等同於資源回收』的說法。」

4月13日午後,在臺灣大學對面的聯經書房,劉李俊達代表「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以「循環經濟──氣候變遷時代的產業轉型」為題進行演講。

線性經濟造成資源枯竭

生產、消費,終至丟棄,是工業時代以來,現代人再熟悉不過的流程。劉李俊達說明這是所謂的「線性經濟」,也是形成目前資源浩劫的問題根源。因為在整個線性經濟流程中,會耗費礦物、石油、水與能源等天然資源,同時累積大自然消化不了的碳排量及汙染量。且為了熱絡經濟、滿足物質需求,人們偏好「加速」這道流程,高速消耗歷經千萬年才形成的礦物原油與地球環境。

【日晷之南】折衷主義的創造——岡倉天心

如果我們以法國政論家、經濟學家普魯東(1809-1865),在1843年出版《秩序在人類中的創建》這本近六百頁的大書與之譬喻的話,那麼其進行社會改革和打破舊有秩序的思想,似乎可運用於使日本畫起死回生的三大師:恩內斯特.費諾羅薩、狩野芳崖和岡倉天心身上。尤其是,岡倉天心這位時代的巨人,值得一書。因為他在藝術領域卓然有成,充分體現折衷主義的智慧,進而奠定了日本近代美術發展的重要基礎。而要呈現這段歷史過程,我們似乎有必要從幕府晚期的政治社會體制出發,考察新舊時代(德川幕府——明治維新)接替的變遷,以此作為起點,將有助於我們重新描述日本畫的源起。

諸如許多日本美術史專著指出的那樣,德川家康在江戶取得政權後,極力要鞏固社會思想和民眾行為秩序,以維持政權的穩定。因此,按照岡倉天心的說法,在德川統治初期,整個社會猶如被鑄進了同一個模式,藝術領袖方面的表現,同樣受限於這個規範。

曾為巨人的華為即將殞落?是誰讓華為走上窮途末路

「曾為巨人」的華為今年(2019年)第一季超越蘋果,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佔率第二,它在知名產研機構IDC公布的五大手機品牌(三星、蘋果、小米、OPPO、華為)中強勢崛起,如同中國夢一樣成長勢頭兇猛,擊敗了蘋果開始坐二望一,展現華為的行銷能力及市佔企圖,對三星、蘋果等品牌形成更大壓力,也對國內進入「零和遊戲」的小米、OPPO等中國品牌展現了霸主的地位。

如今,前景看好的華為成為中美貿易戰被開刀的對象,原因不外乎華為具有軍政背景並有國家提供金援支撐,導致今年初被美國政府公開質疑有國家安全疑慮,並爆發孟晚舟事件;美國司法部已經以包括涉嫌金融詐欺、竊取行業機密、違反伊朗制裁禁令、妨礙司法公正等23項罪名起訴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