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九合一大選調查告訴我們的事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日前公布,針對去年九合一大選期間電視新聞報導的觀察和統計結果。從11家電視台於107年11/10-11/23報導時間,前五名候選人為韓國瑜、陳其邁、柯文哲、侯友宜及姚文智,各頻道報導比例圖觀之,不難發現中視、東森、中天、TVBS等新聞電視台,在有關於韓國瑜相關新聞的報導秒數,都呈現較高的佔比。而其中又有程度不同的差異,中天、中視等新聞頻道,不管是則數或報導時間的秒數皆直接過半,明顯有偏高的情形。這也符合民間多戲稱中天為「韓天」電視台的稱呼。

陳冠甫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關注台灣未來,時常評論政治、社會相關時事。

一國兩制徹底失敗 香港「反送中」最後一戰

在民主女神像的注視下,世界各地悼念六四事件所帶來舉世震驚的鎮壓、血腥手段及那天爭取民主失敗而逝去的生命,更對中國政府當局宣告「我們永不遺忘天安門母親們仍在長夜哭泣」。在受難日五天後,6月9日當天香港爆發出憤怒的人群走上街頭,排山倒海高呼反送中遊行讓香港警方估計破三十萬,實際上更可能破百萬,遠隔海峽另一邊的台灣也高呼聲援香港人對抗惡法,守護自己的民主。為什麼政治冷感的香港人會站出來?

美國堅守的「一中政策」正發生化學變化

美國國防部6月1日發布2019年的《印太戰略報告》,將台灣稱之為「國家」,這是美國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稱台灣為國家,並表示將持續與台灣維持國防上的緊密關係。

多元城市的消亡──香港「一國兩制」經驗對於台灣的啟示

為了反對即將在6月12日於香港立法會進行修例二讀,企圖擴大香港引渡逃犯到中國之權力、嚴重侵犯香港公民人權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由香港民間人權陣線所號召的「反送中」大遊行於6月9日正式舉行。而公民團體在晚間宣布,本次遊行上街參與人潮估計最高峰達103萬人。此次反送中抗爭,規模堪稱歷年之最,甚至10日清晨仍有部分民眾持續於立法會外靜坐直至警方動用武力清場,這正正顯示了港人對於「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核心價值即將瓦解的焦慮。

這不免令筆者回想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年年初所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週年對台講話,正式定調未來對台統一最終方針將是由中國主導的「一國兩制」方案後所造成台灣政壇的驚天風暴。由於台灣民眾對此高度反彈,因而就連檯面上具親中立場的國民黨政客如朱立倫、馬英九等都不敢妄言宣稱「一國兩制」是台灣人民所能接受的共識。

【越南想想】蛤!?端午節源頭來自越南

很多人都以為端午節源自中國,其實端午節最早源自南方的百越民族。而越南則是目前僅存具有獨立國家地位的百越民族後代,因此可說越南是端午節的原始起源國也不過分。

古代中國是起源自北方黃河流域的華夏民族。當華夏民族接觸到南方的百越民族後,將南方的端午節民俗傳到北方,華夏民族才開始有端午節的習俗。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華夏民族逐漸往南方征戰並消滅或同化百越各民族。由於大多數的百越民族已被消滅或同化,因而失去端午節的解釋權。又由於北方來的華夏民族已佔據大多數百越民族原有的區域,故讓當代中國人誤以為端午節源自中國本身。幸好,具百越觀點的端午節源頭仍留存在當今的越南。

六月九日那一天,為何百萬港人走上街頭?

2019年6月6日傍晚,一條巨大黃色布條,在香港地標獅子山上悄悄掛起,上面寫著「NO EXTRADITION TO PR CHINA 反送中」。對著港灣與海島,迎風招搖。

這已經是最近出現在山上的第四條布幡。香港政府趕緊派消防員拆除,到中午時分,黃幡才消失無蹤。

【被遺忘的歷史】中國國民黨迫害新聞自由:《公論報》遭迫害的悲歌

《公論報》是台灣五〇、六〇年代最重要的新聞媒體,在《自由中國》半月刊未遭到中國國民黨蔣介石極權政權查禁之前,這一報一刊是當年在黨國極權統治之下維護台灣自由言論的重鎮,如今它們則成為研究台灣新聞史、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史必讀的一頁。

《公論報》創刊於1947年十月二十五日,是第一份收錄美聯社、合眾社消息的民營報刊;也是創設「台灣風土」欄,介紹台灣鄉土民情的報紙;是當年民營報紙中銷售量最大、最受讀者大眾肯定的報紙。後來因為創辦人李萬居參加組織《中國民主黨》,該報成為新政黨及當年民主運動人士的大本營,所以,蔣政權就對該報進行政治迫害,該報不得已在1961年的三月五日被迫休刊。

從創刊到休刊,《公論報》總共發行十七年,始終堅持「獨立辦報,不接受國民黨的收買」、「立場超然,言論強悍」的特色,因此,在十七年的經營過程一直處於兩大困窘之中:政治壓力和財務拮據。

從普希金到賴和:民族文學的形成

俄國的文學,讀來總有非常強烈的後座力!或許是因為它的題材大多貼近市井小民,格外能夠觸動人心。有別於法國與英國的文學,較偏重於描繪上流社會的貴族生活,俄國文學經常以「綑綁住人民自由」的農奴制度與沙皇的種種殘酷暴行為主題。

1649年俄國法典規定追捕逃亡農民無時間限制,確立了農奴制度。此後,農民世代被束縛於其地主的土地上,失去更換地主與遷徙權,也漸失去部分的人身權,農民被奴役化了。農民終其一生,被土地所綑綁,作為土地的奴隸,不得逃亡,否則會被追捕與處決… 這就是農奴的悲慘命運。

金棕櫚與豐收的韓國影視產業——奉俊昊和韓國大片時代

2019年的5月,南韓導演奉俊昊在第七十二屆坎城影展上,憑藉著《寄生上流》拿到了這個讓他夢寐已久的金棕櫚獎。面對記者們的提問,他表示:「今年是韓國電影100年,坎城給我了我一份大禮。」在近幾年來,韓國電影的大勢發展,將韓國電影從本土境內推向了國際舞台,在去年第七十一屆飲恨敗北的《燃燒烈愛》,可見韓國電影與坎城最高榮耀間的一步之遙,而在今年奉俊昊抱回金棕櫚大獎後,完成了韓國電影的蛻變,奠定了韓國影史上重要里程碑。

1999:韓國大片時代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