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振華、戴寶村

戴寶村
1954年出生在北海岸,現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研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退休,現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溫振華
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研究初以漢人開墾史為主,及於原住民族社歷史,進而從整體的視野觀查區域多面向的發展。〈論瘧疾與原住民遷居高山〉、〈鄒語特色的考古學分析〉以及〈西拉雅族地契中「二延」一詞與男子年齡級組織關連分析〉,為近時跨領域的論文。

【被遺忘的歷史】突破報禁的地下報紙《潮流》和奇女子陳婉真

中國國民黨蔣家政權假造余登發匪諜案之後,先鎮後暴炮製美麗島事件之前,台灣的政治氣氛既緊繃又詭譎。在輿論方面,雖然將一年前停止的雜誌登記作有限度開放,但是,蔣政權對於新聞言論控制依舊絲毫都沒有放鬆。

當時有一份高舉突破「報禁」大纛的地下報紙《潮流》,聲稱要「向公然違憲三十年的『報禁』政策和歪曲的輿論報導表示強烈抗議」,有如平地一聲雷般地冒出來,不但惹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而且也遭到中國國民黨政權粗魯地加以遏殺,並逮捕了兩名與《潮流》有關的人士。

對於這份地下報紙及其掀起的事件,台灣解除戒嚴之後出生的一代恐怕少有人知道,其實,它在台灣新聞自由史上是不能被遺漏的一頁,當年的黨外民主運動是靠著發行雜誌突破言論自由的桎梏,因此,地下報紙的發行是真正突破性創新的運動媒介。

【女人想想】當未成年的女兒發生合意性行為...

母親雖然對女兒生氣,也曾動手打孩子,但在社工與家長共同努力,改善溝通方式後,漸漸能夠跳脫情緒,分析孩子的需求,希望能從物質的滿足,讓女兒了解家人對她的關愛。情緒的收放不容易,但她卻耐心與冷靜地等候孩子歸來。這位母親淡淡闡述著這段經歷,令人非常動容。在她身上,能看見對孩子的愛與不放棄。

筆者目前從事「性侵害被害人後續服務」工作,服務對象包含合意性行為的「兩小無猜」案件。在服務的個案中,少女較少年占多數,而家長知悉後的態度,會因孩子的性別而大相逕庭。以下分享一位母親面對孩子發生性行為後所經歷的故事。

少女發生合意性行為  母女關係緊張

莊侃穎

勵馨雲林分事務所社工督導

【戰地眺望】從天空遙望戰爭:美軍航照裡的台灣戰史

1941年日軍攻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太平洋上的台灣島,自然成為盟軍眼中的目標之一。隨著戰爭越拉越久,原先勢如破竹的日軍也逐漸疲乏,在盟軍反攻的號角逼近之際,從空中收集情報的偵察機也出動了。那些空中的眼睛緊緊盯著地面上的一草一木,用相機完整記錄,再將送回營地讓專業人員分析相片中的深層符碼:究竟是機場?還是營地?或是工廠?還是一個經營中的要塞地帶?任何變化都難逃這個法眼。

在1944年初期,因為在台日軍的航空部隊仍具威脅性,加上地表上也有大量未知且兇猛的防空砲,盟軍飛機自然飛得較高、帶回的影像也並不清晰,無法辨識微小的建築物。然而在1944年10月在台灣東部外海爆發的「台灣沖航空戰」中,美軍取得了傑出的戰果。日本在臺灣的航空力量幾乎瓦解,美軍的航空部隊得以對台灣地表上各個可疑的機場、軍區,展開前所未有的大空襲,那些隨之在後的攝影部隊,自然也就毫不避諱地越飛越低、帶回了一批又一批清晰的航照。

美國「知中派」已對中共幻滅

美國聯邦參議院院會在6月13日以94票贊成、3票反對通過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的人事案,結束國務院長達近一年無人主責亞太事務的窘境。今年三月,史達偉在參院外委會提名聽證會書面聲明中曾表示,中國應停止對台施壓或脅迫,並恢復與台灣民主政府對話。

【日本想想】台灣人的日常,日本人的熱潮!日本掀起「珍珠奶茶」炫風

現在說起日本最流行的飲品,大概就是「珍珠奶茶」了,手搖杯店更是林立於東京大街小巷,對於台灣人早已是看慣的生活風景、喝慣的日常飲品,日本人為何開始認真瘋珍奶?甚至還有綜藝節目製作珍奶特輯、近期更有各式各樣的珍奶相關新聞引起話題。到底這一切是怎麼發生呢?

珍珠奶茶前進日本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13年,春水堂以「珍珠奶茶發祥店」為名,打進日本市場,貢茶(Gong cha)也在2015年時前進日本,2017年正式進入珍珠奶茶戰國時代,CoCo都可、鹿角巷(THE ALLEY)、日出茶太(Chatime)連番上陣,2018年則有茶湯會(TP TEA)、一芳、五十嵐(KOI Thé)陸續到日本發展。如今,日本有上千件手搖杯店,首都東京則有超過300間店,除了台灣品牌之外,還有comma tea、PEARL LADY等日本發源的茶店一塊兒加入戰局。

《文明開化來了》:身穿襯衫的書生

進入明治二○年代,插畫裡經常出現書生的房間。那是一個西學的時代,此時被稱為書生的人,若不是在明治時期出生,便是懂事後已經受到文明開化之光洗禮的世代。既然是在這種時代立志學習西學,身邊配置許多「洋物」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在明治十年東京開成學校和東京醫學校合併成「東京大學」之前,許多胸懷大志的青年便來到東京。他們大部分都依靠同鄉前輩,或寄宿在親戚家,一邊當門房一邊努力學習。

掉落的土瓶之口

林丈二

文字工作者、隨筆家、明治文化研究者、路上觀察學家。

1947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是「路上觀察學會」的發起人之一。著有《走在義大利》、《走在法國》、《型錄.有點陳舊的生活雜貨》、《明治破銅爛鐵博覽會》、《騷動東京的動物們》等。

【聽那些女孩唱歌】展臂之日:Suzanne Vega

Suzanne Vega – Luka

蘇珊.薇格(Suzanne Vega)這個名字,對聽眾來說可以算是完全不陌生;1987年時,一首清新脫俗的"Luka"攻上告示牌排行榜第三名,並入圍三項葛萊美獎,讓這位生於加州的創作才女頓時為世人知曉;優美的旋律、簡單卻饒富深意的配器運用、充滿文學氣息與人文關懷的歌詞,都成為蘇珊.薇格的特徵。而她的作品也洋溢著都會性格,這種都會人文氣質,也成為讓民謠復興的"Urban Folk"(都會民謠)重要的一股力量,為漸漸被人們淡忘的民謠(Folk)曲風,注入了一股新的活水,使蘇珊.薇格成為新民謠運動中重要的標誌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