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份補給】無人駕駛危機:日本新交通系統的現狀

2019年6月1日晚間8點15分左右,位於橫濱市磯子區新杉田車站,一列隸屬於金澤海濱線的無人駕駛列車,準備出發時,居然發生逆向行駛的狀況,以20公里的時速,撞上路線終點的止衝檔,造成14名旅客輕重傷。

發生事故的金澤海濱線,全長10.8公里,是在1989年完工通車,使用當時最新科技的中運量系統,日本又稱為「新交通系統」。這條路線是在1973年的「橫濱市綜合計畫」當中,提出興建計畫,1983年決定採用「標準新交通系統」。

【女人想想】親職教育中的性別迷思

教養子女被視為父母重要的功課,社會從不同的角度面向去檢視我們的父母在教養子女過程中,所使用的言語、所表現出的行為是否符合文化價值觀對於親職教育的期待和想像。

親職教育這個詞語出現在許多社會現場,例如:現在經由法院訴請離婚中有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或是訴請裁判案件中有與未成年人相關親權案件時,都必須先上一堂親職教育課程;觸犯兒少保護案件,被裁定接受強制性親職教育課程輔導多少時數;或者坊間也有許多的名師傳遞親職教育的訊息,讓想要學習和精進自己親職能力的父母趨之若鶩。而家庭教育法的設置,更突顯了我們國家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視,其中親職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親職教育的面向非常多元,現階段可取得的訊息管道也很多,而筆者在實務現場所看見的親職教育有幾個有趣的現象,與大家分享。

葉孟欣

勵馨基金會苗栗分事務所主任

【日本想想】G20大阪峰會在即:近3萬警力嚴陣以待、置物箱不給用、就連「山口組」都休假?!

二十國集團大阪峰會(G20大阪峰會)將在2019年6月28至29日於大阪國際展覽中心「Intel Osaka」舉行,屆時會有37國的領袖賓客參加,而面對這場國際型會議,日本警方可說是嚴陣以待,投入約3萬名警力,重要機場、車站與人氣觀光景點也都實施相對應的安全措施,就連幫派組織「山口組」都「自主休假」,配合國家要事低調不鬧事。

永無休止的毒品戰爭:影集《毒梟》教我們的事

《毒梟》(Narcos)是美國串流影音平台網飛公司(Neflix)於2015年出品的強檔影集,不同於剖析美國政治內幕卻爛尾的美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毒梟》從毒品犯罪切入,涉及美國與拉丁美洲的國際關係,更重要的竟是真實故事改編,堪稱是拉美「毒品戰爭」的殿堂影集。

前三季故事集中在哥倫比亞,第一、二季細數大毒梟Pablo Escobar發家致富並與政商軍警交手擴張的犯罪事蹟;第三季描述「接棒」的卡利販毒集團之成敗起落;第四季焦點轉向墨西哥,將時間序列拉前,描繪毒品戰爭的源頭,墨西哥大毒梟Félix Gallardo如何建立「毒品帝國」的始末。

邁入超高齡社會 安倍政府推動老年就業給台灣的啟示

 全球老齡化嚴重。台灣在2018年,高齡人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aged)社會。依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並且預測,2065年台灣高齡人口比例將超過4成,屆時台灣每1.2位生產者需負擔1位老年人口(2018年每5位生產者需負擔1位老年人口)。

綜觀全球,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挾帶著如此龐大的高齡人口,要顧及國家的發展與老人的照顧,是日本政府的重大考驗,事實上,隨著人口減少,加上人口老化,這是日本最大的危機。叫大家生有困難,扶養比越來越高,怎麼辦?日本在長期泡沫經濟下,為何人均 GDP 還是能夠持續上升呢?

【日晷之南】迎向愛情的風浪——德田秋聲

文學經歷

進入明治後半期之後,文壇追求新文學的風潮正盛,德田秋聲仍然不受其影響,遵從其淳樸的天性和文學風格,朝著自我挖掘和探索自身生命意義的道路前進。明治41年8月,他發表短篇小說〈生產〉,收錄於該年9月出版的《秋聲集》,更加確定自己的文學風格。其中,於同年10月至11月,在《國民新聞》連載的小說〈嶄新的家庭〉令讀者印象深刻。

以「廣場協議」為鑑:美中貿易戰是否讓中國步入失落的二十年?

1985年日本被迫簽署《廣場協議》,其背景與2019年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十分相似。當時的美國雷根政府強烈指責日本操縱匯率,稱日本政府故意讓匯率遠低於美國,讓日本出口業者享受不公佈的貿易優勢。然而,美國譴責日本的本質,其實是雷根政府實際的強勢美元政策,才使得日元對美元匯率一直保持在235:1左右,倘若日本不簽署協議,代價就是失去龐大的美國市場,沒有美國市場等於失去國際市場,迫使日本屈服於美國談判代表所開出的各項要求。

貿易赤字不妥協:川普與雷根的強勢作風

【當年不能做的事!】腳踏車要繳牌照稅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卻不是這樣。例如曾經有段期間,腳踏車是需要繳納牌照稅、掛車牌的,但為了每年每輛才18元的稅收,不但擾民也耗費龐大的行政成本,最後在各界的要求下,自1972年起停徵腳踏車牌照稅。

腳踏車在日治時期已經是台灣相當普遍的交通工具,為了管理與課稅,總督府也引入「自轉車鑑札」,由地方政府核發腳踏車牌照。

國民黨政府在戰後接收台灣後,延續此一制度,對腳踏車徵收使用牌照稅。原本為每年徵收兩次,每次18元。不過各地民意機關紛紛反映,每半年徵收太為擾民,於是在1952年起,改為每年徵收一次。

《典藏台灣史》:移墾社會的庶民文學

台灣的文學除有上層文人所作的詩詞歌賦外,尙有傳唱於民間的歌謠,內容包含傳說故事、歌謠、諺語。

口傳歷史故事以「淸末台灣四大奇案」枉死鬼魂報冤最為膾炙人口。《林投姐》的故事是發生在道光、咸豐年間台南鹽水到嘉義布袋一帶的民間故事,故事主軸均是架構在女主角被騙財騙色後上吊於林投樹林,死後冤魂不散而得其名。《陳守娘顯聖》是道光年間台灣縣經廳口(今日台南市北門路一帶)鄉民林壽之妻陳守良的婆婆與小姑所逼賣身,守娘拒絕而慘死又顯靈報冤的故事,今日台南孔廟節孝祠中仍有守娘的牌位。

《呂祖廟燒金》或稱《仙公廟燒金》,為台灣民間故事,也是俗諺「摜籃假燒金」的典故,源自於府城,相傳呂祖廟的僧人不守淸規,誘使良家婦女發生曖昧行為,常藉言上香之由暗通情款,最後為婦女丈夫所發現被捉姦在床,當場將兩人殺死在廟後廂房的故事。《周成過台灣》是講述周成在台北艋舺經營茶葉致富後,忘卻泉州安溪老家的親人,致使陷入生活困境,無米可炊,周成元配月裏,只好託人來台尋訪,得知的答案卻是「周成致富,迎娶美妓,不願返閩」,周成父親一怒而死,母親自縊。月裏於是帶著孩子與公婆的神主牌渡台尋夫,不料周成與所迎娶美妓郭阿麵共同下毒,殺害月裏。之後,周成被月裏冤魂附身,發瘋,取菜刀亂刀凌遲了郭阿麵致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