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文學除有上層文人所作的詩詞歌賦外,尙有傳唱於民間的歌謠,內容包含傳說故事、歌謠、諺語。
口傳歷史故事以「淸末台灣四大奇案」枉死鬼魂報冤最為膾炙人口。《林投姐》的故事是發生在道光、咸豐年間台南鹽水到嘉義布袋一帶的民間故事,故事主軸均是架構在女主角被騙財騙色後上吊於林投樹林,死後冤魂不散而得其名。《陳守娘顯聖》是道光年間台灣縣經廳口(今日台南市北門路一帶)鄉民林壽之妻陳守良的婆婆與小姑所逼賣身,守娘拒絕而慘死又顯靈報冤的故事,今日台南孔廟節孝祠中仍有守娘的牌位。
《呂祖廟燒金》或稱《仙公廟燒金》,為台灣民間故事,也是俗諺「摜籃假燒金」的典故,源自於府城,相傳呂祖廟的僧人不守淸規,誘使良家婦女發生曖昧行為,常藉言上香之由暗通情款,最後為婦女丈夫所發現被捉姦在床,當場將兩人殺死在廟後廂房的故事。《周成過台灣》是講述周成在台北艋舺經營茶葉致富後,忘卻泉州安溪老家的親人,致使陷入生活困境,無米可炊,周成元配月裏,只好託人來台尋訪,得知的答案卻是「周成致富,迎娶美妓,不願返閩」,周成父親一怒而死,母親自縊。月裏於是帶著孩子與公婆的神主牌渡台尋夫,不料周成與所迎娶美妓郭阿麵共同下毒,殺害月裏。之後,周成被月裏冤魂附身,發瘋,取菜刀亂刀凌遲了郭阿麵致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