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想想】「家暴相對人」標籤之外的故事

「他們的親生兒子站在房間門口,看著爸爸用粗暴的方式打媽媽,甚至將媽媽的頭放在衣櫃旁,用衣櫃的門來夾媽媽。他沒看過這樣的爸爸,於是跑過去想拉住爸爸,但被爸爸甩開,爸爸繼續毆打媽媽。」

第一次聽到朋友娓娓道出這樣一個關於家庭暴力的故事,其實我是震驚的。雖然身為心理師,家庭暴力似乎不是一個遙遠的題目,但我很少想像過「原來家庭暴力這麼近」,以及「假使你沒有說,或許我永遠都不會明白」。在專業養成的過程中,會討論許多關於家庭暴力被害人或目睹兒的治療處遇方式,但極少有這樣的機會──當這件事如此出現在自己身邊時,能夠緩緩地展開思辨,而不是馬上跳入或貼上某個標籤,或是簡單地以二元對立來思考現象。

陳亭亘

諮商心理師、臺灣男性協會理事

【鐵份補給】博物館還是展示館?JR東海「磁浮.鐵道館」車輛解體事件

位於名古屋市金城埠頭的「磁浮.鐵道館」,是JR東海所興建的鐵道車輛保存設施,也是名古屋相當知名的景點,每年吸引約一百萬人到訪,是中京地區重要的鐵道博物館,然而最近卻發生了爭議的事件。

【聽那些女孩唱歌】闇黑夜妖的迷幻漩渦──後叛客教母「蘇西與冥妖」 Siouxsie & the Banshees

崛起於1970年代末期叛客搖滾風潮中的「蘇西與冥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從叛客樂風開始,引領了從後叛客、新浪潮電子音響、乃至歌德搖滾的風氣之先,被時代雜誌和AllMusic等重要媒體譽為「在搖滾黃金年代中影響甚鉅的英國歌手」,女主唱蘇西.蘇斯(Siouxsie Sioux)的華麗裝扮,不僅蔚為時尚潮流先鋒,更為搖滾樂界的Female-Fronted Band風潮鋪路。

《重返天安門》:記憶的債

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發生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事,到今日看來,還很重要嗎?中國最偉大的現代作家魯迅,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一九二六年,政府也曾在天安門廣場發動了暴力鎮壓,那時的示威者抗議軍閥張作霖接受日本的要求。這場鎮壓造成四十七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魯迅被事件觸動,他寫下:「這不是一件事的結束,是一件事的開頭。墨寫的謊言,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血債必須用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負更大的利息!」在北京大屠殺事件後,成都學生帶著寫有「血債血還」字樣的床單走上街頭。流亡海外的學生領袖沈彤也對此感慨萬千。他認為中國領導層對大屠殺的態度,好比一個人正從高樓上摔下來,摔下來的過程中還一邊大喊著,「我沒事!我沒事!」直到最後一刻摔在地面上。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認識台灣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你無法從課堂上認識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地理,直到解嚴10年後的1997年,台灣歷史、地理才在國中的「認識台灣」獨立成冊,高中則遲至2006年才有獨立成冊的台灣歷史教科書。

以往在國民黨的大中國史觀下,台灣的歷史、地理教育,全都在認識中國,而遭諷刺「地理教的是歷史,歷史教的是神話」。

不只中學教育很難看到台灣,就算在學術領域,以研究台灣為主題的博士論文,要到1982年才出現(許雪姬,「台灣的綠營」)。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台灣史研究,則是放在中國化(內地化)的思考下展開,且將福建、浙江、台灣視為同一區域進行現代化發展的研究,只因清帝國的閩浙總督轄區,就是閩、浙、台。

林慕蓮

林慕蓮目前是澳洲墨爾本大學進階新聞中心(Centre for Advancing Journalism)資深講師。父親為新加坡華人,母親為英國人,曾在香港度過童年。1989年時她在英國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研讀當代中國研究,於2003年起先後任職於英國廣播公司(BBC)與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派駐北京長達十年。

「奧地利就要燒起來了!」一支六分鐘影片如何徹底瓦解一個民選政府

5月17日星期五中午,奧地利國家公共廣播電視台ORF旗下的整點新聞節目Zeit im Bild(簡稱ZIB)在其社群網站和官網上以快報方式高調報導台灣通過同婚專法。ZIB向來以嚴謹報導國內外新聞著名,是奧地利境內最具權威性、收視率也最高的電視新聞節目。這則下標「亞洲第一國:台灣通過同婚」的快報引起高度關注,被奧地利鄉民熱烈討論著。我的奧地利婆婆也來電,告訴我她開車時也在廣播中聽到這節新聞。我猜想晚間七點半的ZIB整點新聞應該會有詳細報導,我極欣賞奧地利國家電視台記者的傲然風骨,也期待他們對這則台灣新聞的解讀。

然而,晚間新聞不僅沒有播報和解讀台灣同婚這條新聞,就連所有的國內外新聞也完全停擺。因為就在這天的下午,德國主流媒體發表了一支關於奧地利政客的爆料影片,引起奧地利全國上下和全歐洲媒體關切。ZIB新聞主播群們向來以冷靜溫和的形象著名,而我第一次在他們臉上發現了震驚的神情。

在這時刻,奧地利民眾還無法想像,這支影片將如何引起前所未有的骨牌效應,整個民主政府即將瓦解,導致現任所有部長和總理將在未來幾天內陸續下台。

【被遺忘的歷史】中國國民黨的宗教迫害:詛咒蔣家王朝的新約教會

在台灣宗教史上,《新約教會》是唯一遭受中國國民黨蔣政權迫害而採取激烈抗爭的宗教團體;該教會也是唯一被監控、迫害達二十年期間,為了維護合法權益,在戒嚴極權時期公開詛咒蔣家王朝的宗教團體。他們在抗爭行動中,總是拉起大布幅抗議訴求的做法,更是空前絕後的。

中國國民黨蔣政權對《新約教會》的迫害,打從一九六四年新約教會選擇錫安山作為他們的『聖山』之後不久,就已開始了。

《新約教會》是在一九六三年,由粵語片影星江瑞儀創立於香港,隔年,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等國都先後成立分支教會。

《典藏台灣史》:一生三個名字的悲劇人物──史尼育唔

受教育、納稅與服兵役,是現代國民國家的「三大義務」。日治時期的台灣,至1943 年( 昭和18)為止,總督府雖已對台灣人民實施納稅、國民教育兩項義務規範,但仍堅守服兵役係日本皇民至高榮譽的觀念,嚴守兵役的國族分際。然而,在日軍節節敗退之際,終於也不得不在台灣推動「徵兵制」。

高砂義勇隊

從軍夫、軍屬的徵調,到志願兵制度的實施、徵兵制度的推行,開啓了日本對台軍事動員體系的建構;其中,針對原住民的軍事動員,就是「高砂義勇隊」了。

「高砂」一詞,源起於16世紀日本人對台灣的稱呼。1923年(大正12),東太子(日後的昭和天皇)訪台,對台灣原住民有美好的印象,因此認為「蕃人」一稱有歧視之意,建議改名「高砂族」。但眞正落實到行政措施,要到1935年(昭和10),始將「熟蕃」、「生蕃」改稱「平埔族」、「高砂族」,這也是「高砂義勇隊」命名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