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 雨棚、家屬哭喊和十頭身美少女

過去這一週簡直是完美的台灣媒體識讀週,我們再一次欣賞了新聞台精彩的颱風報導,在不幸的空難事件中展現數十年如一日的社會新聞報導慣例,然後全體目擊一個剛好是國家隊替補的哈薩克十頭身美少女,如何在亞青盃女排賽中襲捲台灣。

樹,也是有階級的

近來台灣媒體最關注的新聞之一,是去年台東縣因長榮金城武廣告在伯朗大道取景暴紅,近日因麥德姆颱風侵襲而倒塌的那棵樹。這棵樹一倒,迅速獲得台灣主流媒體在風災相關新聞外的熱切報導,台東縣府及拍攝該支廣告的企業,也極力搶救這棵樹,如何復原該樹原貌,便成為關切焦點。總之,主流論述對於這棵樹的關注及待遇,可說超乎全台數不清的各大小樹木。
 
圖說:位於台東池上的「金城武大樹」。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想想論壇:「後門文化季─後門之夏」系列活動

暑假到了,有什麼規劃嗎?來後門讀本書,聽場演講,喝杯咖啡思考有趣的文化議題吧!聊聊關於社群、地方、以及他者,甚至是一條河的老故事,如何與我們生命交匯串聯、我們又如何言說及實踐?

想想論壇與後門咖啡、群學、奇異果、前衛、巨流、衛城這五大人文社會出版社合作,在暑假舉辦一系列的座談「後門文化季」。歡迎大家一起來思索社會,想想未來!

活動地點:後門咖啡(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2段332號。電話:02 2738 9670)

 

活動名稱 時間 與談人/主持人
從裸命到有故事的我們

(奇異果文創)

尊修辭而輕思辨的美文寫作教育,害死台灣

聽說現在的大學教授,常常抱怨學生連學期報告都不會寫(論文寫作能力更是慘不忍睹),企業面試時發現有將近半數以上的求職者不(會)寫自傳。為什麼我們在中學六年花了一堆時間學寫作文,學生上大學卻連一份報告都寫不好?出社會後連份自傳都寫不出來?

會不會是中學六年,作文課上學的作文寫作技巧,上大學與出社會後,根本用不上?

仔細回想一下,中學時代的作文課,總是在寫抒情文和記敘文,偶爾寫一下論說文同學們就哀鴻遍野,於是老師也不敢多出論說文,大考更是少考。

法務部才是監所超收的元兇

根據日前《自由時報》報導,已有20年未增建新舍房的矯正署,在法務部斥資6億元協助下,翻修擴建台中女子監獄。不但舍房外觀更現代美觀,核定收容額更從目前的1040人增加到1500人,大幅改善目前監獄人口爆滿的情況。在硬體設施上,每監舍房內新添購四張雙層單人床,使得以往受刑人必須摩肩接踵窩擠地鋪的困窘不再。「如廁」、「衛浴」等私密行為,則在思及隱私與戒護安全必須兼具的情況下,改以毛玻璃半牆屏蔽。整體而言,更建後的台中女監硬體設備新穎,空間寬敞,連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在新監落成典禮上,都不免自滿說道:台中女監環境堪比民宿,因此擔心太過舒適,導致收容人不想走怎辦?

吾人肯定矯正署用心改善受刑人的收容環境,但我們也必須指出政務次長這番話語中的謬誤與昧於現實之處:

【華山論劍】年輕世代的「自然獨」(一)

才一年多前,2013年4月一位曾擔任日本台獨運動領袖的大老為台獨的前途,感嘆地說民進黨「年輕這一輩不知跑到哪邊去,老的這一輩都過時了」。

他提到老的年輕的,但跳過了中生代,否則他恐怕要更加傷感。因為老的再過時,到底在他們的手裡通過了主權獨立決議文和台獨黨綱乃至台灣前途決議文;至於接班的中生代呢。首先他們是跟隨陳水扁「新中間路缐」開始站在政壇上展露頭角的,他們的主流觀念、做法可想而知。

一方面2008高舉激進的《正常國家決議文》的大旗下大敗;另一方面,2009和2010選舉在絕口不提國家定位議題立下選得意外地好;再如上2012又因躲不掉國家定位問題而敗選,黨內面對台獨時的氣氛就不必說了。那時侯民進黨的主調便成了「老一輩獨得心虛,中生代不獨」。

不過台獨的氣氛最近突然峰迴路轉。太陽花占領立法院時,學生接連上演講台學鄭南榕口氣說「我是XXX,我主張台灣獨立」,台獨大老終於興奮地說:「台灣有希望了了,台獨已經完成世代交替了」。他說這些年輕人是「新台獨」。

他並沒說什麼是新台獨,只是主張的人年輕嗎?很自然的,學者就分析了,不過剛開始而已,面目仍未勾勒得清晰。

「去台灣化」的進化──台灣文學館任命案爭議與馬政府的文化修辭

今年初台灣文學館館長的人事案才鬧得沸沸揚揚,各方對於缺乏台灣文學專業背景的翁誌聰館長就任資格提出質疑,並且在後續發生取消碩博士論文獎助與全國研究生研討會時發動連署、在立法院內舉行記者會。此事尚且記憶猶新,文化部竟然又在近日任命僅有圖書館系背景、原文化部影視司流行音樂科科長蕭淑貞接任副館長。堂堂國立台灣文學館的正、副館長居然皆以不具備專業背景的人士接任,台灣文學竟被蔑視至此,著實令人憤慨。
 
圖說:台文館館長交接。圖片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台灣文學館任命案的荒謬

台灣霸機文化下的悲劇

復興航空一架編號B-22810 ATR-72型客機,在7月23日執行高雄飛澎湖的GE222航班任務中,抵達馬公機場前因天候不佳而重飛,最後墜毀在機場北側的湖西鄉溪西村。事發之後許多人質疑為何在颱風天氣候這麼糟的情況下,飛機還要飛?

在飛安會的正式報告出爐之前,發生原因不該妄加揣測,且空難發生的原因非常多,套用某知名飛安紀錄節目的說法:空難都不是一個原因造成的,是一連串的失誤與巧合造成的。沒錯,這次的空難原因也必須經過專家的調查才能查明,然而飛機失事當時的天候如此惡劣,根據日本航空評論家小林宏之的分析,當時的天候很有可能是導致飛機最後發生事故的主因之一,既然如此,為何航空公司甘冒風險最後導致悲劇發生?

遙想當年「深入敵營」的馬同學

據媒體報導,前些日子馬總統到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王尚智家拜訪「王媽媽」江美華時,滔滔不絕講了約十五分鐘的「學運經驗」,提到留學美國期間曾為了保釣運動上街頭示威,還曾在某日本政要來台時於松山機場丟雞蛋抗議,還撲上以為是日本政要所搭乘的座車,結果是外交部的車。

馬總統必定是對於上述「學運」經歷感到沾沾自喜,因此,才能如此有自信地朗朗上口。不過,當時參與保釣運動或是抗議「中」日建交的學生實在很多,採取更激烈行動的也大有人在,不能說當時的馬總統不熱血,但拿這個出來吹噓恐怕不夠有力。馬總統當學生期間的英勇熱血事蹟很多,真正要拿出來一比高下的應該是別人都不敢做的,他卻敢做的事,就這一點來說,著名的「深入敵營」案絕對足供馬總統來出來大書特書一番。

1977年11月19日,台灣舉行歷來最大規模的五合一公職人員選舉,當時因為疑似選舉舞弊之故而爆發著名的中壢事件,不只是在台灣引發軒然大波,在海外求學、工作的台灣同鄉也密切關注此事件的發展。1978年1月28日,全美各地台灣同鄉齊聚波士頓,準備到駐波士頓總領事館抗議選舉不公,反對政治迫害,參與者除部份發起人外,在示威遊行過程中都戴上面具,因為當時敢這樣上街頭跟國民黨政府嗆聲的,一定都會被「點油做記號」,上了「黑名單」的話,學成後也恐難歸國,因此,大家不得不化身「面具人」,以免被「愛國學生」蒐證打小報告可就慘了。

美國電影、世足賽與《KANO》──文化的多樣性與競爭力

看好萊塢電影時,我喜歡在電影結束後多留一會兒,看看工作人員名單中的姓名:rian結尾的姓氏可能是亞美尼亞裔、vic結尾的則來自巴爾幹半島;法文、德文、日文、印地語、阿拉伯文與韓文發音的姓氏併排在一起,洋洋灑灑地在螢幕上滾動著,顯示出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廣納天下能人的本質,以及好萊塢跨國產業的特性。這也是這些電影成為現在世界上最廣受大家喜愛的文化產品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