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吹水】 選戰田野:政見要low才有票嗎?

目前開始吹起的「青年入政」風,主要仍侷限在最基層的里長層級,太陽花世代並選擇投入「縣市議員」的年輕政治素人,依舊寥寥可數。當然,縣市議員的「入政」挑戰門檻,以及當選難度,「直觀」看來,似乎較高;儘管,此種「直觀」跟以台灣基層社會的運作邏輯,可能不相吻合。不論如何,挑戰「議員」層級的太陽花世代,除了零星個案之外,便是一組名為「基進側翼」的青年團體,據說在全台將推出5-6名年輕候選人,「入政」挑戰縣市議員。

因此,從旁觀察此群年輕政治素人的「入政」過程,便是一種特別的「選戰田野」視角,「入政」過程中可預期或不可預期的種種困難,反應出的不只是政治素人的個別問題或困擾,而更可能是整體社會結構背後的問題徵候。為了參政,有志投入議員選戰的年輕政治素人,再參考了競爭對手的政見之後,突然拋出一個問題:為何其它議員的政見,幾乎是一堆具體到「打通某條路」、「興建哪條橋」、「在哪增加停車場」⋯⋯此種很low的政見呢?於是,想要「入政」的青年人也就不斷自問,「政治」真得如此low,才會有票嗎?!於是,此種台灣地方政治的常態,就成了值得細思的疑情。如果疑情是初發心之所在,不妨就從荷蘭的政治禪,開始參起。

【能源思考題】 (二十八)物聯網、大數據,通通也得略懂能源?

在這系列當中,我們主要探討分散式能源的觀念與趨勢,不過,系列文章裡頭,我們已經暗示許多次,其實整個能源策略的規劃,不只是跟使用能源有關,也不只跟綠能產業有關,還關係到整體經濟產業的未來發展,這樣說起來好像很抽象,先前我們談過Google為何買下Nest,以及芬蘭的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等等,現在咱們來談談兩個當紅的話題:「物聯網」,以及「大數據」。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日常生活中,原本各自獨立運作的設備,通通串聯起來;大數據,又叫「巨量資訊」,不過,要說明起來,過去的綽號「資料挖礦」可能比較傳神,就是利用軟體演算方法,在大量的資料中找出你所需的資訊。

例如過去健保開辦之初,曾有少數不肖診所,認為健保局不可能一一清查所有資料,心存僥倖,以蓋健保章換贈品等方式詐領健保給付,一開始也的確得逞,卻不知健保卡IC化以後,健保局可透過分析數據,找到就醫狀況異常分布情況,就前往搜索,果然發現舞弊情事,結果全數被逮。

【中東想想】 以色列的「保衛邊界軍事行動」 ──誰跟誰的衝突?誰跟誰的戰爭?

七月八日以色列政府發動「保衛邊界軍事行動」(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反擊統治加蕯走廊(Gaza Strip)哈馬斯政權(Hamas)對於以色列領土愈演愈烈的火箭攻擊。
 
圖說:加薩走廊遭到以色列轟炸。圖片來源:koreadaily
 
隨著大量婦女與嬰孩死亡照片在Facebook,Twitter等微網誌上大量分享,以及有關以色列佔領西岸(west bank)與加蕯(Gaza Strip)並且設法利用「屯墾區」將更多土地佔為己有(而且充滿各種錯誤跟混淆訊息)的動畫, 讓許多台灣民眾建立起了「這是一場巴勒斯坦人對抗強權,對抗佔領的戰爭」的認知。
 
而這個認知,卻是完全錯誤!
 

【時事想想】中國國民黨員黃景泰們

原國民黨基隆市長候選人黃景泰因為涉及貪瀆案件,遭到國民黨中常會撤銷提名,文傳會新聞稿的說明很簡單:因應情勢變更。

黃景泰當然不服。隔天,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再度出面澄清,「昨日決議僅單純撤銷,對黃景泰同志代表國民黨參選基隆市長的提名,並未涉及他個人黨權狀態,也未涉及考紀問題,因此與黃議長的個人清白,並無關係。」

換句話說,黃景泰仍是國民黨員,他仍享有所有國民黨黨員應有的權利,包括重新投入國民黨基隆市長提名程序。

讓我們將故事重頭說起。

國民黨提名縣市長候選人相關程序規定於該黨《公職人員選舉提名辦法》。根據第三條第二項:直轄市市長、縣(市)長候選人之提名,分別由相關直轄市委員會、縣(市)委員會,依據「黨員投票」(佔百分之三十)與「民意調查」(佔百分之七十)之結果,並考量地區特性及選情評估等因素,經提名審核程序,提出建議輔選方式及提名名單,報請中央常務委員會核定。

去年12月國民黨正式啟動基隆市黨內初選程序,包括市議員黃景泰、韓良圻、前立委何聖隆、徐少萍之子林沛祥都登記參選。民意調查在一月中舉行,黃景泰以42.5%的支持度勝出,並大幅領先其他對手兩倍以上。

新時代青年地方參政之想像──突破陞官圖文化的契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叫做「陞官圖」的中國傳統選格博戲?在這個遊戲中,玩家從「白丁」開始,選擇各種不同的出身開始遊戲,玩家依序擲骰比色,以定進退黜陟,並透過遊戲中的各種獎懲步步高升,至封侯拜相為止方分出勝負。這個遊戲深刻地傳達了華人根深蒂柢固「白首為功名」的政治想像。直至今日,若學子選擇就讀政治相關科系或社會新鮮人選擇從事政治工作(助理、黨工),都經常會被問到「甚麼時候出來選舉?」、「想當議員還是立委?」等等的問題,彷彿只要沒有步步高升,即為不思進取,撿角荏懶。

政治的資源獲取不易,年輕人衡量身家底細自知難以與人相比,對政治始終是有心無力。而基層選舉又不如想像中的光鮮亮麗,相關職務難免瑣碎繁雜,想要更上一層樓卻又千難萬難,對於青年們來說實在吸引力有限,青年囿於內在的陞官圖想像,而對於基層工作意興闌珊。

【我看台語片】《行動代號:孫中山》的留戀與暗傷

目前正上映的《行動代號:孫中山》,易智言導演甫因本片獲頒2014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得獎評語是「將台灣國族與經濟的沉重議題,進行殘酷卻不失幽默的深度剖析,成功編寫出一則荒謬的青春寓言。」
 
 
從國族認同與文化自覺的主體論述脈絡來看,新世紀台灣電影復甦主要建立在兩個傳統上,一個是「新台語片大傳統」,一個是「台式情意小傳統」,《行動代號孫中山》可列入後者沒有問題,而且和前者界線甚明,因為裡面沒講任何台語。
 

正視大中國對台灣的言語歧視問題

「鬼島、歹丸、台客、台巴子、暴民、學匪、吱吱、台猴、畜生⋯⋯」曾幾何時,自台灣言論解嚴與民主化以來,不論在媒體、網路空間或生活中人與人的互動,或多或少都能聽到或看到部分台灣人以上述帶有歧視、羞辱、貶抑,以及帶有自我感覺相對優越性的詞彙,用來對感覺非我族類、但同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民眾,進行彷彿上對下式的歧視性論述。
 
雖然一直以來不論從教學場域到主流論述,都說住在這塊土地的民眾為「同文同種」的炎黃子孫,但對於被上述帶有貶意詞彙有意無意羞辱過的台灣人而言,主流論述所謂的同文同種,根本只是謊言,實際上台灣主要存有兩股不同歷史脈絡下的史觀,其一是主要受日本統治50年形成的台灣本土史觀,以及1949年後被迫遷移來台的大中國史觀,意即目前台灣社會的漢人可能同種,卻不是完全同文。
 
但在過往威權與228遺緒下,台灣史觀受迫於國民黨文攻武嚇,成為被迫歸順的一方,即使有任何不滿,也鮮少在主流論述場域中發聲,使得台灣在解嚴之前,成為受大中國主義宰制的場域。
 

【島嶼邊緣】「只能中國、只許統一」的非天然成分

太陽花學運中,我們看到學生們勇於表達支持台獨的立場;歷年來包含媒體與政大選研中心的相關民調也顯示,自認台灣人以及支持獨立的人也是屢創新高,尤其年輕人最為顯著。不過,台灣人認同、獨立主張總是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以及一些輿論聲討的焦點。

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在7月20日的全代會前夕聲明:「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已變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此言隨即遭致國民黨強烈砲轟。不過,若分析民調,可以發現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不只是台灣年輕人的天然成分,也是多數台灣人的天然成分。

台灣認同與台灣獨立民調屢創新高

以TVBS民調為例,自認台灣人的比例從2008年的58%成長到2013年10月的78%(中國人僅剩13%,不表態9%);主張台獨的比例從2007年的55%成長到2013年10月的71%(統一只有18%、最低曾至13%,不表態11%)。同樣地,提供「台灣人」、「中國人」、「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三種選項的政大選研中心民調,2014年6月的調查在「台灣人」認同上,也來到了60.4%新高,獨立支持者也不斷上揚。顯然,認同台灣、堅持獨立是多數台灣人的天然成分,只是年輕人對此的認同與主張更高也更願意公開表達。

讓法槌揚起來,讓子彈不要飛──湯德章紀念公園

在全台灣多處有關「二二八」事件的紀念地點,唯有台南的「湯德章紀念公園」是以受難者個人的名字命名,由此凸顯出湯德章特殊的歷史地位。
 
圖說:湯德章像。圖片來源:維基圖庫
 
台南是一座處處是歷史古跡的城市,如果説台北像東京,那麽台南就像京都;如果説台北像莫斯科,那麽台南就像彼得堡。在地的朋友告訴我,日治時代,此地為「大正公園」,並設有「兒玉壽像」,以紀念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此處亦為昔日台南之中心點,放射狀分出七條大道通往市區各處,行政中心台南廳廳舍以及其他大小官署亦坐落於此。二戰中,兒玉塑像與附近的房舍均毀於戰火。國民黨政權遷台後,此園更名為「民生綠園」。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台南市宣佈更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
 

加薩和平路愈來愈遙遠

以巴人民無力拋開民族、宗教與歷史包袱的糾結,內部激進派又不滿領導人的溫和傾向,三名猶太少年在約旦河西岸遭綁架殺害,以巴再起衝突。聯合國安理會針對以巴衝突,要求雙方停火,但短期內,並無停戰跡象。

長達一甲子,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涉及兩個民族宗教、文化、領土等多方面根深柢固的矛盾。管理並解決中東以巴衝突一直是美國全球大戰略重要的環節,儘管國際政經結構變遷,美國單極獨強的格局並未改變,然而中東地區卻愈遠離美國所擘劃的和平路線,戰爭威脅未因經濟互利方案而消弭,以巴各自高漲的民族主義,預埋著下一波武裝衝突。

巴勒斯坦兩大派系哈馬斯與阿巴斯的法塔黨雖在以色列撤出加薩走廊後,分別控制加薩與約旦河西岸,並在今年4月達成協議,磋商組聯合政府。由於內部權力鬥爭與和戰立場的分歧,聯合政府運作並不順利。阿巴斯的溫和立場,在美國調解下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和談,並未獲致實質的和平,反而提供哈馬斯挑釁的空間,哈馬斯根本不相信和平,才藉詞進行火箭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