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一月的一天上午,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社會系的美國年輕人造訪巴勒斯坦西岸,進行10天的考察之旅。一位在當地以「非暴力抵抗」而聲名大噪的伯利恆教授馬辛為這群年輕學子介紹巴勒斯坦抵抗史。
「從1920年代至今,平均每10至15年,巴勒斯坦人民就會發起一場大型的抵抗運動,」馬辛認為,審視歷史痕跡,巴勒斯坦抵抗的力度只會越來越大。
馬辛還秀出一張漫畫,一隻火鶴準備吞掉一隻待宰的青蛙。但這隻青蛙卻用手腳勒緊火鶴的脖子,讓火鶴想吞都吞不下去。
馬辛自我挖苦地說:「那隻青蛙叫做巴勒斯坦」,在場的美國學子聽了哈哈大笑。但馬辛私下告訴我,若未來出現第三次巴勒斯坦大起義,他不會太意外。
巴勒斯坦大起義」(intifada)是指從1987年底從加薩走廊發起的巴勒斯坦人抵抗運動。第一次從1987年至1993年《傲斯陸協議》簽訂為止。該次起義,誕生了「哈瑪斯」組織;第二次是從2000年至2005年,前巴解領袖阿拉法特去世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