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才是監所超收的元兇

友善列印版本

根據日前《自由時報》報導,已有20年未增建新舍房的矯正署,在法務部斥資6億元協助下,翻修擴建台中女子監獄。不但舍房外觀更現代美觀,核定收容額更從目前的1040人增加到1500人,大幅改善目前監獄人口爆滿的情況。在硬體設施上,每監舍房內新添購四張雙層單人床,使得以往受刑人必須摩肩接踵窩擠地鋪的困窘不再。「如廁」、「衛浴」等私密行為,則在思及隱私與戒護安全必須兼具的情況下,改以毛玻璃半牆屏蔽。整體而言,更建後的台中女監硬體設備新穎,空間寬敞,連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在新監落成典禮上,都不免自滿說道:台中女監環境堪比民宿,因此擔心太過舒適,導致收容人不想走怎辦?

吾人肯定矯正署用心改善受刑人的收容環境,但我們也必須指出政務次長這番話語中的謬誤與昧於現實之處:

台北監獄炊場,每天要負責3700多位受刑人的三餐,每位受刑人每月餐費為1800元,值得一提,北監的法定收容額僅2705人,目前已超收1000餘人。
(圖片來源:台灣人權促進會提供)

目前,監所超收人口爆炸,所導致的監所環境惡化,在台灣早非新聞。根據法務部最新統計資料,截至今年5月,在矯正機構收容人口逾6萬4117人,而全台法定收容額僅5萬4593人,超收9524人,超收比率17.4%。24個監獄中,有20 個機關超額收容,平均超收比率23.6%。超收現象引起首當其衝的困擾就是快速惡化的監獄生活品質:擁擠、悶熱、醫療資源稀釋、公共衛生環境不佳,引起囚情不穩的不良反應;與之相應,必須代以高壓綿密的戒護來避免可能的失序和暴動,在此情形下,作為幫助受刑人復歸社會基礎的教誨、作業,以及法律上權利(例如通信、申訴)被轉化為戒護取向,甚至剝奪禁止成為高壓管理的一環。管理人力無法隨著受刑人的快速增加而補充,導致管理人員壓力過大、工作危險性提升、負擔增加,流動率居高不下,更是惡性循環的成因之一。

而法務部對於監所人滿為患導致環境惡化的問題,向來以改善管理情況作為解決之道,諸如:以一次性的減刑措施大規模降低收容人口;或是收編軍監、擴增監獄以降低帳面上超收數字;又或是以增加管理人員來調降戒護比例。卻缺乏實際直面造成監獄人口爆炸根本原因的勇氣。

台北監獄接見登記處。在漫長的服刑生涯中,受刑人的外界情感支援就從這裡開始,每次接見的時間約15~25分鐘,依照當天的辦理接見的人數而定。但是依照法規,「禁止接見」也是對監獄內違規受刑人的處罰之一。(圖片來源:台灣人權促進會提供)

根據法務部矯正署的統計資料,目前在監受刑人以毒品犯罪為大宗,占全體受刑人45.8%,其次方為財產犯罪-竊盜,占8.4%,兩者相差37.4%。又在毒品犯罪中,因施用毒品入監者則高達77.4%,將近八成;立法政策上首要遏止的毒梟──純因製賣轉讓──入監服刑者僅占13.6%。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因違犯不能安全駕駛罪(酒駕)而入監者,近一年則增加44.2%。這些數據揭示了,大批進入刑事司法系統的犯罪類型是無法還原成法益受損的「道德恐慌」。這些行為的入罪化多半是為回應社會大眾對於媒體操作「特定犯罪現象」時憂慮惶恐的政治性產物:例如,法務部的「紫錐花運動」、「反毒戰爭」,擬將K他命由三級毒品提升到二級毒品;因「葉少爺酒駕」事件,社會輿論疾呼酒駕致死加重刑期等等。於是,成罪條件寬鬆,刑責卻不斷地加重,顯示法務部對於社會問題的處理,只知道「治亂世用重典」,擁抱刑罰民粹主義,以滿足一時的輿論激情,卻無能力化解和更細緻地思考如何真正地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如此成為「監獄人滿為患」的幫兇之一,大幅度地將監獄的標籤貼在不被社會所接受的群體身上,望著法務部牆上貼著的人權大步走,反觀著這些監獄受刑人更生之後,多在社會上到處碰壁,舉足維艱,於是輾轉在監獄與社會暗巷間來回,因為在社會上找不到一個可以棲居的地方,只能透過各種方式回到監獄,甚至希望國家儘速殺了他們。當這些現象已經在台灣社會層出不窮時,冷氣房內的高官猶能無視而訕笑,試問這群不被接受的群體,他們的尊嚴與權利何時才能夠真正邁開腳步呢?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