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思考題】(二十九) 雞蛋不放同一個籃子裡

中度颱風麥德姆來襲,翻開新聞報導,又有許多地方因而停電,「北市士林1725戶停電搶修中」,「花蓮兩萬九千多戶停電,台東一萬兩千多戶停電,積極搶修當中」,當然,去年7月的蘇力颱風,士林也一樣有數千戶停電。

不過,其實可不用等到颱風,就拿剛提到的士林來說好了,去年10月,因為遭地方政府施工單位挖斷輸電線,逾2.7萬戶停電;去年6月,因為變電箱爆炸,造成617戶停電;今年6月21日,台北市包括文山區、士林區、南京東路4段、敦化南路1段、敦化北路一帶、忠孝東路4段及市民大道4段等地區,下午都發生停電,原因不明。

台灣作為「問題」──從一篇(也算是友台)美國學者的廢文談起

日前John Cooper有篇在《台北時報》的文章,應部份美國對台思考的慣性。文中對太陽花的描述,對台灣在美中關係的定位,與台灣經濟現狀的分析等,會發現這位學者與台灣現實的重大距離。但是John Cooper已算是相對友善的學者,連他都會這樣,整體美國對台政策可想而知。
 
(起碼)從季辛吉1971訪中後,台灣就被當作美中關係的問題來處理。六十年代末期國務院思考兩中議題時所開展對台灣內部的分析,包括台灣人與外省人對台灣未來看法的差異,台灣認同的趨勢等,也在季辛吉戰略轉向與排斥國務院參與下,被埋藏到電報檔案夾中。台灣自此變成問題,台灣認同的發展不再被注意,相反的,如何避免台灣導致美中關係複雜化成為關注重點。台灣本身成為要被處理的問題。這個趨勢在70年代末期伊朗人質危機與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美蘇進入新冷戰,打中國牌聯中制俄成為新的戰略後,被進一步強化。
 

638元便當背後的異想世界

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自參選以來不管是廣告、發言、政策,從靠爸、內湖沒有市場、社子島、到最新的形象廣告《外僑眼中的台北》中桌上高級大飯店的餐盒一客要價六百三十八元,他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大檢視、狠狠鞭笞,群眾恨不得鞭數十,驅之別院。
 
連公子想必對自己的民調一落千丈摸不著頭緒,我有資金撐腰、老爸的人脈、身經百戰的競選戰略團隊,大家怎麼都不看看我悠遊卡公司的政績,精心策劃的政策,只看見我的富裕跟闊綽,挑些我根本不在乎的枝微末節窮追猛打呢?
 
我的答案是這樣的,隨著所謂台灣新一代意識形態的出現,以及年輕族群對於自身未來越來越多的質疑與無力感,累積至三一八學運至今,造就選民意識最大的轉變便是:不再信任政客所開出的口頭支票。開始質疑所謂傳統的菁英官僚、經驗累積的世襲政治,當你喊著找回年輕人的信任,重視年輕聲音的同時,背著學貸、吃著六十元便當、為出國留學打工存貸款的大多數我們,該如何去相信你能夠看見並滿足我們真正需要的,而不是再次的為大財團護航、再次的剝削、再次的階級複製。
 

北京挺進拉美衝擊台灣外交

面對美國「重返亞太」,習近平六年內四度訪問拉丁美洲,中國強勢挺進「美國後院」,反制美國在亞太地區圍堵中國的戰略佈局。

延續門羅主義的外交準則,冷戰時期拉丁美洲因地理位置被美國視為地緣政治的禁臠。除卡斯楚政權極端反美外,拉美國家幾乎都置於美國的保護傘之下。1999年以對抗「華盛頓共識」為開端,左派浪潮興起,拉美國家集體向左轉,不再信服美式經濟處方。中國崛起和俄羅斯復甦,拉美國家趁勢擺脫美國的經濟制約,並在政治上與之相左或者刻意保持距離,華府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逐漸式微。

近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主權紛爭有愈演愈烈的態勢,而隨著美國重返亞洲,積極插手亞太地區事務。在東海,以《美日安保條約》面對釣魚台島爭,並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在南海,基於海上交通線(海巷,sea lane)的戰略想定,偏袒菲律賓、越南,制約中國的主權聲索權。與此同時,透過建構TPP經貿圈,限縮中國在東亞地區的發展空間,形成圍堵中國的形勢。

感恩部長,讚歎縣長

一架飛機墜毀澎湖,舉國哀痛。
 
數十條人命,除了悲傷之外,還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第一時間,有人歸咎天氣,有人歸咎制度,有人歸咎飛行員的判斷。
 
圖片來源:ziptweric@flickr(創用cc2.0授權)
 
逝者已逝。身為台灣人,我們能作的就是給遇難者家屬最大的協助和同理心。然後,記取這次事故的教訓,讓同樣的事情不再發生。呃,盡量不再發生。
 
當天天候很差。那為什麼飛機還要飛?關於台灣的霸機、霸車文化,好友陳威臣已經在他的文章裡提到。台灣有很多人非常習慣於自己付錢了最大,我花錢買票了你飛機或是火車不開根本天誅地滅。於是一次又一次,在所謂乘客壓力下,駕駛本來應該專業的判斷,一次再一次的被這種花錢我最大我要回家的文化強姦,一次再一次,駕駛帶著整車整機的乘客向後果未知的危險旅程出發。
 

【時事想想】臨時會不臨時:沒有共識再多也枉然

『一切重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則以鬧劇出現。』(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

在開始討論前,讓我們先看一段對臨時會精闢的批評:

『我強調,必須要理性問政…,今天執政黨的問題是,把立法院臨時會、特別預算常態化,這些作為不是一個謀國之士所做的。』(By 馬英九)

這段批判執政黨把臨時會常態化的文字,不是在野黨主席、立委或電視名嘴說的,而是馬英九總統在2005年8月21日國民黨十七全閉幕會議中,就同年8月12日立法院臨時會夭折所做的批評。那個時候的馬英九,剛剛將連戰拱為榮譽主席,同時打敗王金平,順利當選國民黨黨主席,意氣風發,大有一副謀國之士的味道。

然而正如馬克思所云,第二次出現的歷史已然變成一場鬧劇。我們看看當年被馬英九嚴厲批判的臨時會常態化,在馬總統上任後,不僅沒有收斂,甚至變本加厲,每年幾乎都要上演個兩三場。

底下便是馬總統上台以來立法院臨時會召開的情況,除了2008年與2011年外,每一年都毫無意外的召開二到三次。

政治,是媒體沈重的成本

網站上,只剩下一篇停刊宣言。所有的報導、文章、圖片、留言在下午五點瞬間消失。香港《主場新聞》,這兩年最重要的新媒體之一,用一種很絕決的姿態向讀者告別。

談《主場新聞》可以從它的命名說起:二零一二年特首選舉的一場電視政見辯論會。當梁振英質詢另一位候選人唐英年時,被唐搶白了兩句,梁振英舉手向主持人申訴時說了一句:「這是我主場」。「我主場」從此在香港成為一個被年輕族群或政治人物拿來嘻笑怒罵的一句流行語。

但「我主場」有一層更深的含意:當北京政府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不斷深入、意圖控制香港時,主場新聞的創辦人希望辦出一個能夠呈現「香港觀點」的媒體。「我城‧我觀點‧我主場」的口號,代表著這樣的企圖心。

然而抱持這樣的立場,在香港這樣的地方,以「當一盤正常生意來做」的心態經營新媒體,面臨著兩大挑戰:第一是經濟,第二是政治。

【島嶼邊緣】連勝文家族的噴油傳奇

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的連勝文舉手投足幾乎都是鎂光燈焦點,最近關於經濟發展的「台北噴石油」就會比汶萊好之談話更是焦點中的焦點。記得小時候,我想買東西時,家人總是以「我又不是王永慶」或是「家裡又不是挖到石油」回應我。顯然,挖到石油就會變成富翁是雋永不變的道理。

現在提到連勝文,不免就會提起連家的財產。關於連家,大家朗朗上口大概就是「兩代公務員累積兩百億」財產的傳奇故事。1986年連戰父親連震東過世時,因為負債1千萬元,所以連戰不必繳交遺產稅(註:1980年代遺產稅稅率最高60%)。不過,連戰家族財產在短短數年就由負債1千萬元轉為擁有150億元財產(1990年由省議員黃玉嬌公佈),到1993年更倍增為3百億元,財產暴增速度舉世罕見。無怪乎,以前連戰借給貪污犯伍澤元3628萬元一事都會忘記。

【阿力想想】《超級機器與它的齒輪人》

我們的國家
引進了最新型的超級機器
它將帶領全國同胞向前進
 
請同胞們務必團結一心
去裝備操作機器的齒輪手
讓我們國家排名提升 逆風高飛
 
「換上齒輪手會讓你成為更有用的人」
「聽媽媽的話你絕對不會後悔,我們不可以輸在起跑點上」
 
為了裝上齒輪手
我的手被剁掉了
 

【阿力想想】《超級機器與它的齒輪人》

我們的國家
引進了最新型的超級機器
它將帶領全國同胞向前進

請同胞們務必團結一心
去裝備操作機器的齒輪手
讓我們國家排名提升 逆風高飛

「換上齒輪手會讓你成為更有用的人」
「聽媽媽的話你絕對不會後悔,我們不可以輸在起跑點上」

為了裝上齒輪手
我的手被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