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青與他們的金鐘奇想

第50屆金鐘獎屏除節目討論,藝人和評審的對抗也成為焦點,不免俗地,塗鴉牆也充斥各種謾罵藝人粗俗低劣的發文,老實說,這裡面有些文章看了的確是讓人覺得有些不舒服,甚至是火大的。

這讓我想起常常發生在周遭的對話。

「真的快要受不了台灣電視新聞的品質了!台灣媒體真的很爛!」「是喔?最近哪一台報哪則新聞讓你看得這麼火大?」「老實說我也很久沒有看電視新聞了啦,我現在都看網路新聞,品質比較高。」

第二人格

作者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小腹誹

飄搖人心,日本時代記憶的否定和潛抑何時了

對生活在台灣的人來說,關於日本人和中國人的記憶爭議,仍將是個議題,如何在意識立場和社會政治決定外,來看可能涉及的心理課題呢?我以日本作家小熊英二最近出版,《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引起的相關聯想談談前述命題。

以口述歷史為軸,《活著回來的男人》處理戰爭記憶時,以社會科學觀點進行分析,同時回應了社會結構變化。作者小熊英二是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教授,關注小人物主角生命史,對應當代日本社會、經濟、政策、法制等面向,呈現當時日常生活裡學歷過程、選擇職業,相關產業結構,和階級流動的課題等。

這本以日本民間百姓的戰爭記憶專書,這時出現在台灣出版市場,當然不會只是湊巧,如果只是湊巧,那就在深度心理學的工作裡,提出假設和想像,推衍其中的心理意含。

台灣,與民主黨的自食其果

卜睿哲(Richard Bush III)在美國的亞洲事務上,是一位聲譽卓著的評論家,在漫長的公職生涯中(曾擔任一屆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對於維護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地位貢獻良多。卜睿哲在這星期發表於(他目前的服務單位)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的一篇論文中(註1),對於北京和華盛頓雙方如何應對他所預見的蔡英文可望當選台灣總統所產生的重大挑戰,提出了明智的建議。這篇文章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出訪美國的同一時間刊登,絕不是巧合。

卜睿哲認為,美國與蔡英文的接觸,首先應當在蔡英文「沒有說出挑戰中國利益的發言時」給予肯定,同時利用「選舉投票到(蔡英文可能)就職總統之間的四個月,為兩岸創造出更多共通點」。此外,他也表示,華盛頓方面應當專注於「她在就職演說中的發言,以及最重要的,她就任總統之後的作為」,而不是蔡英文過去的言行。

2016大選:洪秀柱的「反民粹」十字軍

中國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洪秀柱看來不只是完全沒有能力提出一套讓大眾產生共鳴的政見綱領,如今更把批判的砲口對準了明年1月16日即將決定台灣下一任總統是誰的最重要因素:人民。洪秀柱執意將「民粹」指為侵蝕台灣社會的癌細胞,不只是幕僚的不智令人瞠目結舌(如果洪秀柱會聽從幕僚意見的話),也暴露出這位候選人性格之中更加陰暗的特質──專制獨裁。

洪秀柱對「民粹」一詞的定義包含了無可救藥的負面意涵:誰不同意她的看法或政策,誰就是「非理性」(這是國民黨慣用的老套了),他或她之所以唱反調,全是受到「民粹」思想影響所致。任何一個參加過社會運動向政府抗議過的人,全都算是這種民粹。實際上,洪秀柱藉著一再將台灣社運人士與伊斯蘭國、紅衛兵相提並論,已經將所謂「民粹」等同於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用來赤裸裸地加重汙衊她的眾多異己。

【島嶼邊緣】李嘉誠都逃了,台灣卻還在幻想中國市場?

最近,中國官方媒體《瞭望智庫》抨擊香港富豪李嘉誠從中國撤資是「過橋拆板」(過河拆橋),此舉引發大眾關注中國經濟問題。其實中國經濟似乎已經病入膏肓,連過去7年來將所有賭注都壓在中國身上的馬英九,也清楚意識到中國嚴重的經濟問題。2015年9月2日,馬英九出席全球招商論壇時,不敢再提台灣的經濟競爭優勢是兩岸關係與兩岸政策;因為,全球對於中國的經濟大夢已成惡夢。

歐習峰會、聊勝於無

雖然歐巴馬與習近平在國際場合已多次會晤,但此次習近平訪問美國,是習就任國家主主席後首次正式訪美,就重要性來說可與1997年江澤民、2006胡錦濤訪美等相比。特別這又是在二戰結束七十週年大閱兵後出訪,中方自然對此極力鋪陳,務求盡善盡美,美方當然也不希望出紕漏,使歐巴馬在下台後會增加一個汙點。但由於美中關係這兩年實在是爭議不斷,即便再怎麼厲害的外交官,在巧婦難為無米炊的情形下,也很難憑空變出好菜,只期待客人不嫌棄就萬幸了。對於歐習會的期待度低,是這次的特徵。

涉世的抒情力量:談《太陽的孩子》

鄭有傑與勒嘎‧舒米合作的新作《太陽的孩子》,不同於鄭有傑先前作品《一年之初》(2006)、《陽陽》(2009)的風格,反而取徑於短片《潛規則》(2011)結合《野蓮香》(2012)的觀點,將視角進一步移向東台灣花蓮的現況,鄭有傑與勒嘎‧舒米的共同編劇,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讓我們知曉原來影像的抒情性是介入現世的力量。

《太陽的孩子》的劇情主軸改編於勒嘎‧舒米的母親舒米‧如妮真實回到部落推動荒廢三十年餘的靠海梯田的復育經歷。勒嘎‧舒米曾為此舉起攝影機,拍攝成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2011),目前已可在youtube網站上觀賞

【內地想想】 嫁給南投、讓越南驕傲的美食總舖師

在網路上搜尋「南投」,除了日月潭、溪頭等等國際級景點介紹外,跑出來最多的資料,就是「南投美食」。在這裡,我要推薦一家非吃不可隱藏版的南投美食,一家會讓你感覺「撿到寶」的餐廳。

這家「好旺角美食」(註)開在名間鄉一條寂寥的街道上。旁邊一家飲料店,對面一家7-11,就是這條街全部的商店了。寂靜的鄉道上,偶而幾台車駛過,穿著吊嘎踏著拖鞋的阿伯走到家門口看街景,幾個阿嬤坐在門口搖扇子。

下午兩點多,一台黑色廂型車刷地停在「好旺角」的門口,七八個人下車走進來,有台灣人、也有越南人。他們是從彰化專程找來的。越南籍的顏素娥說:「我的客人有高雄、雲林、彰化、台中,甚至從台北來的。」她是老闆,也是廚師。

原來,這家隱藏在鄉間,不起眼的「越南餐廳」,在台灣的越南同鄉間赫赫有名,因為,這裡有一位越南大菜的總舖師。

第一次來到好旺角,是名間鄉的朋友帶我來的,光站在門口就被琳瑯滿目的食材嚇了一跳:醃魚、各種糕點、各種粿粉、海鮮、烤肉、各種生菜、香料,牆上貼著各式大菜的照片:生蠔、螃蟹、蝦粉、火鍋等等。

素娥的名片上寫的是:「承辦各式外燴酒席」。

【眷村想想】 30年前的那群老芋仔記者

早年在台中縣跑新聞的外省老芋仔,分成好幾掛,其中幾位長相奇特、神情詭異,又有點陰沉的樣子,經常獨來獨往,也自成「丐幫」另一支派。

1986年初春,我到台中縣不久,很快的就和多位記者有了交情,但「麻臉」和少數幾個老芋仔,因為看起來心術不正,我都敬而遠之,偶而碰面僅禮貌點頭而已。

麻臉六十多歲,外表有點黑,滿臉坑坑洞洞,長的高高瘦瘦,在新聞圈算是老鳥了,辦一本發行量低的雜誌掛名社長,不過沒什麼人緣,也很少和其他記者打交道。他偶而進入縣府記者休息室,都獨坐角落冷眼看人。

我對麻臉背景一無所悉,也未互動過,甚至沒聊過天。未料,卻在半年後的中央民代選舉期間,莫名其妙和他有激烈衝突。

「萬年國會」還存在時,增額立委選舉在中部四縣市一個選區,國民黨佔盡優勢。台中縣紅派全力支持農會系統劉松藩,黑派則推出中醫師林庚申,都是爭取連任,基層實力雄厚。

我是菜鳥記者,候選人登記後只參加過劉松藩一場記者會,跟著多數記者吃他一餐選舉飯,每人在文宣袋中收到紅包3000元。至於林庚申則不曾開記者會,也神龍不見尾,在賄選橫行的年代,反正有派系當靠山。

投票前一週某傍晚,我已截稿了,抽空又回記者休息室找人聊天,發現麻臉也在座,剛好拿著他甫出爐的雜誌散發,我好奇索閱一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