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準備好TPP了嗎?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近期赴日訪問,她提及,期盼日本各界支持與協助,讓台灣順利加入TPP談判。台灣加入TPP看似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我們是否真的了解TPP對台灣的利與弊,政府和人民是否準備好了?

【眷村想想】 曾夢想擊滅英美、報考神風特攻隊的航空修理廠工員老爸

日本為貫徹南進政策,1931年選定高雄岡山為海軍機場,1935年於屏東成立陸軍航空支廠,隨後擴編為第五野戰航空修理廠屏東分廠,包括機械、飛修、發動機和儀電四個廠。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進攻菲律賓和馬來亞,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美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參戰,台灣人也被迫捲入戰爭。

1943年,老爸15歲,在新竹玻璃工廠當雜役。這一年,日本人力資源緊縮,從台灣招募八千多名少年工,到神奈川縣的海軍工廠學習製造戰鬥機,老爸稍晚得知訊息已失之交臂。

後來,獲悉日軍招募赴南洋群島和菲律賓的海軍工員,老爸兩度參加學科考試都過關,體檢卻不及格。由於嚮往當飛行員,又去報考神風特攻隊,因身材瘦弱、年紀太小也未錄取,令他傷心不已。

幸好一位日本軍醫看他非常有志氣,告知陸軍航空修理廠將徵工員消息。老爸考試第一關及格,進一步參加口試時,考官問他為何來報考?他臨場毫不緊張,用日語高聲回答:「為了增產飛機!即便是一台也好,可以早一天送去戰線,把英美擊滅!」

老爸當然就被錄取了,1944年4月,數百名少年工一起前往屏東報到。這批少年工都是經嚴格甄選,能脫穎而出可說百中取一。火車上午從台北出發,一站一站接送,從新竹和幾位同鄉伙伴上了車,途經苗栗、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最後在屏東下車已經天黑。

台灣前進巴黎──全球新氣候秩序下台灣碳經濟與碳外交策略(下)

過去20多年的氣候會談,因現行UNFCC國際氣候協商制度,屢屢無法達成更積極的全球減碳目標,近年來,一股另起爐灶,建立一個新的國際氣候俱樂部(Climate Club)的聲浪很大,特別是今年巴黎會談所達成的減量共識若無法達成2℃以下的全球氣候總目標,這個「新國氣候俱樂部」的聲浪勢必崛起。

國際新氣候俱樂部Club of 2℃ Below呼之欲出

從哥本哈根氣候會談,因中國總理溫家寶個人堅持所有減碳目標不入法,一個全球寄予厚望眾的氣候會議就因此挫敗的經驗,目前「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締約國會議UNFCCC COP」,由近兩百個會員國家代表,以多邊、完全參與及最低共識決協商模式已為人詬病許久。一來前20大碳排放國佔全球90%以上溫室氣體排放,超過3/4的國家乃是氣候危機的受援助國,其主要關心的是更多減排與調適國際援助及技術轉移,中低度開發國家未被賦予過多的減碳責任。此外,由於協商以追求共識為目標,最後的共識總是出現「最低公分母限制」,意即只要少數國家有心阻擋一個有意義、有野心的國際氣候減量協議,就只會通過最低減量(minimal abatement)協議,以至於從京都協議以來,所有氣候會談始終無法達成阻止地球繼續暖化,步向氣候悲劇的不歸路。

尋找廢死的哲學基礎

世界廢死聯盟於2003年將十月十日定為「世界反對死刑日」,今年為第13年。與其慶祝一個與台灣人民無關的辛亥雙十,不如利用這天來思考一下我國對廢死的論述該何去何從,畢竟有死刑的國家已是少數,而我國去年的死刑執行數量竟還排在15名,除了美國我們可以大聲說「人家民主大國也持行死刑」外,和我們比的就剩中國、北韓、伊朗、蘇丹、葉門,這種人權水準的國家了。

然而選舉逼近,為了迎合我國偏向保守的民情,就算存有進步理念的候選人,恐怕也會左閃右躲,不敢率身表態,而原本保守的候選人當然更願意藉近來頻繁的治安事件,進一步凝聚嚴刑重罰的民間期待。何謂民粹?對犯罪者千夫所指,殺無赦以大快人心的情緒,就是民粹。

各文化都有死刑

其實並不是我們的文化獨鍾死刑,幾乎所有的文明都可以找到死刑制度的淵源,也都會發展出一套對死刑的深層道德觀。東西文明之始對死刑的看法並無二致,從柏拉圖到康德,均不反對死刑,絕非只有劉邦講過「殺人者死」。以基督教文明為例,舊約《摩西五經》便以「治死」來維持戒律。固然在基督之後,對罪犯寬恕與救贖成為主要教義,但死刑仍為西方統治者大量使用了兩千年之久,對異教徒的屠殺更是一篇篇血淚史。

【京都想想】中國為什麼注定跟TPP無緣?

隨著第一輪TPP談判在美國主導下通過,台灣社會對於應不應該加入TPP第二輪的討論也正式開啟,但幾天下來各種論點卻大多仍局限在關稅、或是對本土農業以及食安可能產生的影響,比較全盤式的戰略觀點卻相對缺乏。因此,本篇首先想換個角度看問題,從為什麼中國注定跟TPP無緣這點談起,來思考台灣加入與否的戰略布局。

中國沒加入當然是因為美國主導的結果,但事實上中國真正沒加入的原因並不是被拒絕加入TPP,而是中國今日的政治經濟結構完全沒有條件加入TPP。TPP跟WTO以及作為其補充性質的FTA等傳統自由的自由貿易協定並不相同,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最大的功能在於突破關稅的障礙,讓跨國產品進出口的關稅成本降低。

台灣前進巴黎──全球新氣候秩序下台灣碳經濟與碳外交策略 (中)

今年底巴黎氣候會談前,最值得觀察的風向球是各締約國向公約秘書處遞交的「國家自主減碳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簡稱INDC)。各國說明其中、長期自主減碳目標路徑與時程及方法,巴黎會談再針對各國減量承諾進行協商。從目前各國家所遞交的INDC來看,除了少數幾個歐盟國家,各國自主減排的總量,仍遠不足以避免地球增溫超過2℃,離氣候大限所須減碳還差至少一半。即便各締約國仍將在巴黎協商時討價還價做出一些讓步,提高減碳承諾,但巴黎氣候會談出現一個足以挽救地球免於毀滅性氣候災難的低於2℃新協議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最大的可能是通過一個在2020開始生效,具國際法約束力的新協議,繼續將對抗氣候變遷的戰線拉長。這個結果是在2030與2050後各全球勢必負擔更沉重、更艱鉅的減碳目標,期間全球也將承受更高的氣候災害與風險。

十年磨一劍:台灣從高碳排國到全球低碳產業模範生?

從善導寺站改名風波看台北捷運站名問題

台北捷運「善導寺」站的站名,係來自附近一間大型的日本淨土宗佛教寺廟。但2015年9月,該站所在地,台北市中正區梅花里的3400名里民有超過半數參與連署、並由里長出面向市府提案,要求將該站更名成「華山」站。里民認為,善導寺設有納骨塔,作為捷運站名予人觀感不佳,且近百年來當地的地名就是樺山/華山,從舊火車站、傳統市場到文創園區都以之為名,如今反遭忽視,不合情理。

很多年輕朋友容易以為「華山」就是文創園區的名字,其實早在1920年代初期,台灣總督府進行台灣都市町目改正時,原本在清領時期屬於三板橋庄大竹圍的這一帶,即被命名為「樺山町」(KABAYAMA-CHO),以紀念出身薩摩藩(鹿兒島縣)的日本帝國海軍大將、台灣第一任日本總督樺山資紀,其在日本治台前即來過台灣探勘,為明治政府的知台派,擔任日治台灣首任總督實至名歸。

【中東想想】 巴勒斯坦國旗昂然飄揚在聯合國,然後呢?

10月1日,以紅黑白綠四顏色所構成的巴勒斯坦國旗在聯合國冉冉升起,昂然豎立在藍天白雲下。這畫面,激起了不少台灣人內心的遐想和五味雜陳。

自1988年11月,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特宣布《獨立宣言》,成立「巴勒斯坦國」,到巴勒斯坦國旗在聯合國迎風飄盪,亦獲得全球135個國家承認其國家地位。這一路,巴勒斯坦人民走了28年。這是一整代人的努力和流淌鮮血,所換來的成果。

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形容升旗當日,是「最令人激動和自豪的一天」,彷彿巴勒斯坦人民的苦痛和悲情的枷鎖自此卸地,並可向世人高喊:「巴勒斯坦人民站起來了!」

但現實故事卻不像童話故事般,如此幸福快樂。巴勒斯坦國旗在聯合國飄揚,不會扭轉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

我一直記得那是一個風光明媚的週日上午。身為巴勒斯坦非暴力抵抗運動要角的伯利恆大學教授馬辛,在一座教堂內對著五、六十位的美國大學生秀出一張漫畫。

棄柱拱朱,全盤皆輸

民意委靡的國民黨難得佔盡媒體版面,全國舉目無不關心著柱姐何去何從。

洪秀柱六日召開「奮勇向前記者會」,表示堅持參選,正式拒絕黨內逼退,等於將國民黨內鬨搬上檯面並公開對決。國民黨中常會7日決議,儘速召開臨全會處理「換柱」;洪秀柱旋即在臉書發文,反駁中常會以她的民調低迷為由,打算撤回其參選資格的做法乃「似是而非、動機並非公正、判斷更與事實不符」,因為國民黨早在2012年立委與去年九合一選舉顯露敗相,她才是努力將國民黨引出新路的觀世音。同日下午,洪方突然通知召開記者會,提到無法認同朱立倫指摘她的兩岸政策,和國民黨長期主張及主流民意有所背離。如此劍拔弩張、家醜外揚的局勢,就連馬王政爭也沒有這麼驚心動魄!兩天來高潮迭起的割喉戰,可就洪秀柱代表黨參選所凸顯的兩岸政策問題,以及朱立倫的政治前途來談。

一、洪秀柱「終極統一論」掀開國王新衣

台灣前進巴黎─全球新氣候秩序下台灣碳經濟與碳外交策略 (上)

我們迫切需要改變,大的改變,有別於傳統、保守、緩慢的官僚程序,才能讓我們在氣候變化因應和綠色成長上成為亞洲的冠軍。我誠懇地提出2030年超級大三元綠能發展與國家減碳路徑目標:Triple 30 by 2030,成為台灣的INDCs(遞交給UNFCCC的國家自主貢獻)在年底巴黎UNFCCC第21屆締約國會議前,讓全世界與全球低碳綠能市場知道,台灣邁向低碳綠能發展世紀的堅定決心。

台灣的綠色超級大三元INDCs,到2030年時(以2005年為基準):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25-30%,盡最大努力達30%

●增加再生能源發電量到30%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30%

上述的綠色超級大三元,將使台灣在氣候變化上成為亞洲楷模,超越中國、韓國、新加坡甚至日本,並大舉吸引綠色投資,推進環保節能與低碳儲能碳技術突破。更重要的是,增加台灣綠色永續就業與提高薪資。這個超級大三元綠色國家發展目標,也符合我們最新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50 by 50(2050年減2005年排放量的50% 以下)。經濟部能源局也推出十年內增加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從目前5%至24%;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也提出極具野心的2025年節能300億度, 增加再生能源電力達800億度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