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貫徹南進政策,1931年選定高雄岡山為海軍機場,1935年於屏東成立陸軍航空支廠,隨後擴編為第五野戰航空修理廠屏東分廠,包括機械、飛修、發動機和儀電四個廠。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進攻菲律賓和馬來亞,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美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參戰,台灣人也被迫捲入戰爭。
1943年,老爸15歲,在新竹玻璃工廠當雜役。這一年,日本人力資源緊縮,從台灣招募八千多名少年工,到神奈川縣的海軍工廠學習製造戰鬥機,老爸稍晚得知訊息已失之交臂。
後來,獲悉日軍招募赴南洋群島和菲律賓的海軍工員,老爸兩度參加學科考試都過關,體檢卻不及格。由於嚮往當飛行員,又去報考神風特攻隊,因身材瘦弱、年紀太小也未錄取,令他傷心不已。
幸好一位日本軍醫看他非常有志氣,告知陸軍航空修理廠將徵工員消息。老爸考試第一關及格,進一步參加口試時,考官問他為何來報考?他臨場毫不緊張,用日語高聲回答:「為了增產飛機!即便是一台也好,可以早一天送去戰線,把英美擊滅!」
老爸當然就被錄取了,1944年4月,數百名少年工一起前往屏東報到。這批少年工都是經嚴格甄選,能脫穎而出可說百中取一。火車上午從台北出發,一站一站接送,從新竹和幾位同鄉伙伴上了車,途經苗栗、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最後在屏東下車已經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