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女孩願望

蔡英文在台灣女孩日許下三個願望,她說,一願,透過國家分擔家庭的照顧負擔的責任,讓台灣女性能自由選擇投入職場,提升勞動參與率和經濟自主性;二願,透過觀念的提升和法律的保障,讓台灣女性無論在家庭、職場、或是參政,都能享有和男性平等的地位;三願,透過政府各部門的積極作為,使台灣女性的人身安全獲得保障,無論在家庭或公共空間中,都能免於任何暴力的威脅。

黃亦宏

作者為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生

【學與業壯遊】 是否可能,有一天我們都不再讀書?

最近常聽到一個論點見解:台灣人讀書太少,買書愈來愈少,閱讀風氣愈來愈弱,大家都只看讀網路文章了。再這樣下去,將會危及競爭力啊!關於這個見解,我稍有一點點不同的想法。

求知,不只能透過「閱讀」

先說結論:大致上我認為「哪個國家的人讀了幾本書」沒有什麼好拿出來比較的。我不會以我買比較多本書、讀比較多本書為傲;我也不會以我買書較少、讀「書本數量」比誰少而引為恥。

求知,不一定要讀字,讀字不一定要讀書。最終的目標是成為擅長運用知識、擅長思考的人,其他都是工具。

曾經,很久的一段時間,文字是承載知識、交流知識,散佈知識唯一的工具。如今它顯然不是唯一。是最好的嗎?不見得。以後呢?很難講。

最近幾年,我接觸許多文字之外的知識管道。例如講論式的線上節目,例如 TED,可以透過講者的聲調、語氣、動作,牽動觀眾感情,帶來沉刻的衝擊與啟發。

【開往台灣的慢船】尋找台灣Bernie Sanders──一個74歲白髮候選人告訴我們的事

在台灣的我們忙著吵國民黨是不是會、又該不該換柱時,上週美國民主黨舉辦了第一次總統初選電視辯論。其實美國人在辯論結束後也忙著吵架,吵的是究竟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還是以獨立候選人參與民主黨初選的山德斯(Bernie Sanders)獲勝。

很有趣的是,網民一面倒認為山德斯贏了辯論,但媒體、評論界則一致認為希拉蕊表現較佳。事實是,兩人可能都是贏家,希拉蕊藉此站穩了過去半年來有點踉蹌的腳步,山德斯則以絕佳風度和幾句名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據報導在辯論結束後24小時就湧入130萬美元以上的捐款。

社會寬容與經濟繁榮

2012年夏季我到西班牙旅遊,憑著在英文與西班牙文網站搜尋到的資訊,我來到在巴塞隆納南方不遠的一個海濱度假勝地希切斯Sitges。也許是因為台灣人不喜歡曬太陽或是其他我不了解的原因,當時中文網站上很少有此地的相關資訊,即使在外文網站裡這地方看起來像是頗受歡迎。

從巴塞隆納搭火車離開市區後,沿著紅土山崖蜿蜒鐵路的另一側就可以透過礁石與樹木看到面對蔚藍地中海的白色沙灘。而事實上許多拿著衝浪板與各種水上運動用具的年輕人也的確紛紛在沿途的各小鎮下車,讓我不禁有些懷疑在網路上找到的資訊是否與真實狀況有差。但是當終於抵達希切斯時,走出車站我就發現這裡的確是個熱門旅遊觀光景點,因為車站旁邊就有一個還不小的遊客服務中心,還有公共藝術裝置。觀光客數量一向在全球名列前茅的西班牙在幾乎所有景點旁都會有遊客服務中心,甚至在大城市的一些博物館等景點旁還會有卡車改裝的流動式服務中心。

林志都

譯者與商業外文教育工作者、業餘跨文化研究愛好者,曾居住拉丁美洲多年。
個人外語教育與文化討論臉書專頁:
西班牙語教室 La Clase de Español。

 

TPP改變亞太經濟格局,對台灣的機會與挑戰(下)

不少人將TPP視為是美國對中國新圍堵政策的一部份,因此TPP談成,但RCEP是否出現還是未知數時,就認為美國對中圍堵佈局展現勝利。當然事實不一定如此,但中國內部也有不少人是這樣在看TPP的。

當然中國也有一派人主張,TPP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機會,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不進則退的關卡,利用TPP的外在壓力,可以對困頓於內部各種利害關係導致無法向前改革的景象,有個新的刺激與誘因。這派也認為TPP在美國強推下根本擋不住,與其強勢對抗,還不如順勢導引經濟改革。但目前似乎對TPP持比較謹慎態度者是官方立場,視TPP為經改機會者不是主流。特別是主導中國經濟發展政策的發改委,還曾指出TPP會造成中國就業減少和產業流失的問題。

【島嶼邊緣】認同是中國的 護照要美國的

媒體報導,已經懷孕36週的簡姓孕婦向華航偽稱懷孕未滿32週,冒險搭乘華航班機前往美國生產,結果在接近美國阿拉斯加領空時產下一名女嬰。雖然孕婦因為隱瞞事實遭到美國遣返,但女嬰確認可獲得美國國籍。簡姓孕婦投機行徑,不僅造成其他旅客的不便;該孕婦欺瞞的消息曝光後,網路也是一片撻伐之聲。前華航空姐甚至在臉書痛斥該孕婦的行徑,並抨擊華航竟然將這種醜事包裝成一則溫馨故事。

不過,簡姓孕婦的最終目的其實透露不少人心中的期待: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小孩可以成為美國人。這種想成為美國人的心態,又以仇視美國的中國人為最。最近網路廣傳一張圖片:「某些人的完美人生:認同是中國的、護照要美國的、帳戶開瑞士的、東西買日本的、健保看台灣的。」

TPP改變亞太經濟格局,對台灣的機會與挑戰(上)

十月五日在亞特蘭大經過五天的馬拉松會談後,TPP(泛太平洋經貿夥伴協議)取得協議。現在剩下TPP十二國內部的追認過程。雖然TPP的條件遠較一般的自由貿易協定嚴苛,預期在各國的內部追認上會有一番苦戰。但TPP過了就是過了,只有何時取得所有國家追認的問題,不存在無法施行的狀態。由於TPP是個全新的經貿協議,遠超過一般性的關稅減讓與人員流動,還將各國內與貿易相關的法規一體化,意圖推平所有形成自由貿易的法規及其他非關稅貿易等「障礙」。面對這個革命性的協議,不僅亞太區域直接受到影響,甚至包括歐洲在內,也開始進入一個新的貿易體制。

【內地想想】 12年國教在鄉下:開往平地的專車、搶破頭的能力分班

早上天色還沒亮,住在水里鄉念國三的阿平(化名)已經起床準備出門上學了。吃過早餐,阿嬤騎著摩托車將他載到水里街上,一群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們睡眼惺忪地站在路邊,「早啊!」 大家互相招呼。一台小巴駛近,孩子們魚貫上車,前往離家40分鐘車程的南投市。這台車,是水里鄉的家長們合包的專車,讓水里的國中生,可以去南投市念以「能力分班」聞名的中興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