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
對我來說,蔡瑞月老師就是那麥子。初次知道蔡老師,是經過中山北路的那間老房舍,那時舞蹈社因為大火關閉,舞蹈社木刻的小牌子,就掛在那扇古色古香的鐵花門門口。那時我還是大學生,對蔡老師並不了解,之後才發現,蔡瑞月老師原來是「台灣現代舞之母」,但為什麼在求學路上我從沒聽過她的名字?

蔡老師在台南女中唸書時,在一次觀賞「日本現代舞之父」石井漠來台的表演時,深受震撼。當時還是少女的蔡老師,便決心以跳舞為志,「要是表演團體回日本,我該怎麼辦?」蔡瑞月鼓起勇氣寫了封沒有地址的信給石井漠說明心志。茫茫人海中,這封沒有地址的信,橫越了海洋,奇蹟似地到了石井漠手中,石井漠便收了蔡瑞月為學生。1937年,這位十六歲的少女來到了日本,先後跟隨石井漠、石井綠老師,開始了她的舞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