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想】 人體金字塔、50局投709球──「忍耐」是感動還是殘酷?

大阪一所高中上個月底進行體育大會時,學生在十層疊羅漢表演時失去平衡崩塌,造成一人骨折,五人輕傷的意外。從歡呼到悲鳴,只是一瞬間,也讓日本開始檢討這類活動的安全疑慮。

日本稱疊羅漢為「人間ピラミッド」,直譯為「人體金字塔」,是「組体操」(團體體操)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形式,這項活動常會在學校的運動會中出現,因為它被認為「不太需要技術」、可以靠毅力、體力、忍耐力完成的團體體操,且在練習的過程中,能讓參與的學生學會團結、信賴,完成時產生的「一體感」,又會讓參與者與觀看者被感動,可以說是不重技巧旨在鍛鍊內心的活動。但鍛鍊也好、連帶感也罷,如果需要賭上安全,以上論述,就只是輕率的漂亮話而已。

國際知名食評家介紹台灣美食的背後

最近一篇報導,說英國知名食評家鮑爾斯(Tom Parker Bowles)來台灣一趟,在精品雜誌《Esquire》英國版中發表文章,對台灣的美食讚不絕口,甚至以「地表最佳美食地」來形容台灣。台灣的電視、平面媒體,立即大幅轉載這篇文章,但轉述的內容大同小異,多是說台灣的食物有多好吃、鮑爾斯吃了那些、台灣人很好,少數片段描述到台灣的風土民情;光看台灣媒體轉載內容,其實會以為又只是另一篇很普通的介紹台灣美食記(只是由外國人寫出)。

【學與業壯遊】 遇到爛課,學生認衰?科系請負起責任——《大學的藝術》之八

我訪問過不少大學(畢業)生,而且多數來自優秀的國立大學,他們在大學四年,往往上過 40~50 門課。驚人的是,問他們課程品質、教學成效,很少學生講得出幾門深感受益的課程 (通常少於四門),會抱怨部分課程極為空洞學不到東西 (通常多於四門),其他介於很好及很差之間的課程,平庸無聊沒記憶點的課程,佔了七到八成。

有趣的是,許多大學希望提升學校吸引力,會發錢給學生;不少大學科系為了提升排名,將各種熱門關鍵字往科系名稱裡塞(生物、生命、科技、資訊、光電…)這些三流段都用上了,卻很少聽到有科系認真經營課程與教學,用來作為吸引學生的賣點。真是奇怪已極。

【開往台灣的慢船】朱立倫成為不會受到祝福的國民黨鈴木一朗

本季轉戰馬林魚的大聯盟球星鈴木一朗,在台灣時間5日出戰費城人的例行賽最後一戰八局下,由於球隊已無勝機,出乎意料登板主投一局,被擊出兩支安打失一分。這則新聞使棒壇為之騷動,其實球迷根本不在乎他的成績,看到一朗投球,拿台灣來作比喻,就好像陳金鋒站上投手丘一樣令人興奮。

更何況,高齡42歲、高中時代曾任投手的一朗還投出時速140公里的速球,而且據說有著「詭異的滑球(wicked slider)」。賽後鈴木一朗表示,原本認為自己投得出145公里時速,所以有點失望。他說,通常要在大聯盟登板是不大可能的事,能有一次已很高興,不可能再有第二次了。另外,他開玩笑的說當投手果然不容易,以後不敢再罵投手了。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傳出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取代洪秀柱選總統「幾成定局」,而且預定在下週辭去新北市長,正式啟動國民黨換柱工程的新聞。

心裡暗忖著這世界還真有趣,朱立倫簡直就像是國民黨的鈴木一朗,終究要在八局下已註定敗戰的垃圾時間上場主投了嗎?一朗說的「能有一次已很高興,不可能再有第二次」,也宛如是為朱立倫打造的評語。接下來只能看朱立倫是不是投得出詭異的滑球了,但無論怎麼樣,球隊已大幅度落後,叫他上來投用意不在求勝,只在消耗時間。

雞同鴨講的綜藝節目「文化」

人性是很奇怪的(當然,包括筆者自己在內)。稱讚一個「個人」,「與這個個人相關的族群」會忍不住沾光;批評一個「主體」,主體裡面的許多「個體」都會義憤填膺地反駁「我就沒有這種缺點/你知道我有什麼苦衷嗎/難道你能夠做得更好嗎……最後回嗆「你憑什麼這樣批評我?」。

比如說,運動天才在台灣享受不到天才該享有的訓練資源,在台灣一路被埋沒;一旦旅外球員表現出色,就說是「台灣之光」,所有台灣人與有榮焉;如果你批評台灣的綜藝節目沒營養,綜藝天王與王牌製作人會告訴你「其實評審有問題」。

新南向政策—日本怎麼做,台灣又能參考些什麼?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所提出的外交政策,其中「新南向政策[1]」引起許多關注。本文希望藉由介紹日本近年對於廠商進出東南亞的連攜政策,提供台灣可參考的方向,也比較台灣特有的優勢。

日本的「南向政策」:地方政府支援進出東南亞的具體作法

當中國成長的力道趨緩,人口約莫6億人,預期將是下一波全球經濟成長引擎的東南亞國家,吸引許多投資的目光。而日本,除了在國家層級,戕力於東南亞競逐基礎建設開發之外,由地方政府針對中小企業進出東南亞的支援,更是鴨子划水,默默前進。

余承儒

作者為中山大學企管系、美國康乃爾大學區域規劃研究所、日本慶應大學畢業,現任職於東京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諮詢部門。主要針對全球企業來日本投資,與日本企業至海外投資,提供財務、稅務、會計等整合諮詢服務。

現階段,日本的中國對策芻議

中國是亞洲最強大的不民主國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軍費支出國,也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日本是此一地區最強大的民主國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第五大軍費支出出。兩國之間不僅有著地緣戰略上的糾葛,更因歷史因素使得雙方夾雜太多民族情緒,為這個地區帶來不確定的未來。

為了日本能夠有個穩定的周邊國際環境,以便進一步發展自身的經濟,提昇自身國力,以下我們將從社會交流、經濟發展、政治外交和軍事安全四個面向,提出我們的現階段日本的中國對策建議,供各界參考。

一、社會交流面

邱義仁

作者為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前總統府秘書長、前行政院副院長。

【島嶼邊緣】民間看到電競產業 政府看到荒廢課業

為期一個月的「2015年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簡稱LOL)世界大賽」於10月1日在歐洲巴黎、倫敦、布魯塞爾、柏林正式輪番開戰,此次共有16支來自全球各區的頂尖隊伍,台灣有世界排名第6的ahq e-Sports Club(ahq)與閃電狼Flash Wolves(FW)出賽,爭取冠軍獎金高達100萬美金的冠軍寶座。2015年LOL世界大賽預計可以吸引全球數千萬觀眾的目光,台灣的網路圈對於LOL世界大賽的關注度,並不亞於美國大聯盟的世界大賽。

只不過,電子競技(e-Sports;電競)迷與網友對此熱血奔騰,台灣官方卻對於電競產業態度保守。從電玩小子曾政承在2001年贏得世界電子競技大賽(WCG聯賽)「世紀帝國2」世界冠軍開始,一直到台北暗殺星(Taipei Assassins,簡稱TPA)在2012年贏得LOL世界冠軍為止,電競世界冠軍始終只是台灣官方以「台灣之光」消費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