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民主黨的自食其果

友善列印版本

卜睿哲(Richard Bush III)在美國的亞洲事務上,是一位聲譽卓著的評論家,在漫長的公職生涯中(曾擔任一屆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對於維護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地位貢獻良多。卜睿哲在這星期發表於(他目前的服務單位)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的一篇論文中(註1),對於北京和華盛頓雙方如何應對他所預見的蔡英文可望當選台灣總統所產生的重大挑戰,提出了明智的建議。這篇文章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出訪美國的同一時間刊登,絕不是巧合。

卜睿哲認為,美國與蔡英文的接觸,首先應當在蔡英文「沒有說出挑戰中國利益的發言時」給予肯定,同時利用「選舉投票到(蔡英文可能)就職總統之間的四個月,為兩岸創造出更多共通點」。此外,他也表示,華盛頓方面應當專注於「她在就職演說中的發言,以及最重要的,她就任總統之後的作為」,而不是蔡英文過去的言行。

至於中國,卜睿哲則認為北京(對蔡英文)不應該「讓自己(退)回到角落,而是要保持開放選項。」

到此為止都說得很好,不是嗎?只有最不識時務的樂天派才會斷言,民主進步黨重新入主台北的總統府能夠萬事順遂,而不至於引起中國的強烈不安,以及美國的深切憂慮。儘管帶給了台灣人民各式各樣的困擾,馬英九畢竟還是更能讓美中兩國安心的領袖人選。

可是不幸,卜睿哲的文章由此開始急轉直下,實際上是大為走樣,他營造出這樣的印象:蔡英文當選之後海峽兩岸關係可能發生的任何差錯,「罪責」全都要直接歸因於她個人、乃至整個民進黨的缺陷。他在正文中刻意運用了誤導和扭曲的語言來製造這種效果。比方說,他會因此這樣寫:蔡英文只做了「適度的努力」讓美中雙方對她的海峽兩岸政策放心,但實際上,她早就特地宣示了自己維持海峽兩岸「現狀」的決心。他也以同樣的思路宣稱「民進黨政府的政策有導致兩岸關係倒退之虞」,而不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有導致兩岸關係倒退之虞」,從事實看來,在海峽兩岸不斷運作施壓的始終是中國,因此後面那句話遠比前者更能準確地陳述現場實況。

這還只是開始而已。卜睿哲的文章還毫無根據地將太陽花運動說成是極少數偏激分子惹事生非,但實情卻是太陽花運動得到大多數民意支持,為去年年底國民黨在地方九合一選舉中的慘敗埋下伏筆。此外他還認為洪秀柱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是馬英九民調支持率低落的主因(實際上,馬英九從2012年開始就已經不得人心);他也明顯忽略不提,在台灣支持與中國大陸終極統一的人數比例,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低得只能隨口帶過。對於卜睿哲這樣一位智識深厚的學者來說,以上這些疏漏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把問題放回脈絡來看,卜睿哲的分析中流露最多的,是他和華盛頓決策圈中的一群重要人士對於馬英九/中國/歐巴馬共管體系在一勞永逸解決台灣問題時明確遭遇的失敗所產生的強烈沮喪。這群人當然是用盡心力要讓最終解決得以實現,包括2012年總統大選前夕在《金融時報》上洩漏美國政府內部人士的言論,指稱蔡英文不適任總統,成功促使蔡英文落選。他們那時自然是得逞了,可如今的失敗卻也是當然的結果。

如今回想起來,這個共管體系在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的時候,看來是犯下了兩個要命的錯誤。首先,它將重責大任託付給一個資質出奇平庸,從一開始就無望成功的台灣政治人物,這個人的帝王作風在民主政體裡有所建樹的可能,並不比雪球在煉獄裡不融化的機率好到哪兒;其次,這個共管群體的美國方面似乎不假思索地認定中國會在最能產生影響的問題上幫馬英九一把,像是減少瞄準台灣的飛彈數量,或是給予台灣充分的國際地位,讓台灣全體人民覺得好過一些。可想而知,中國甚麼忙也沒幫。

看得更深刻一點,如今真正在上演的這一切,可說是卜睿哲及其他處理台灣問題的美國資深決策者,正在收穫二戰結束至今美國亞洲政策一項輝煌成就的果實:那就是民主體系在一度排斥民主的政治體中逐步完成制度化的過程。他們無法認清這一點,並以這項成就為榮,實在令人遺憾。他們理當全心全意接受蔡英文的勝利在望,而不是怨嘆不滿;畢竟,這是因為他們的前輩和他們自己的付出才能夠實現的。

(本文於9月22日發表於英文想想論壇,標題為Taiwan and Democratic Chickens Coming Home to Roost
譯者:蔡耀緯

(註1)Richard C. Bush III, “The Return of the Taiwan Issue to the U.S.-China Relations”, Brookings Institute, 9/21/2015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