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由南往北的方向看著北門。這座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仍維持著當初建成原貌的古城門,正式名稱是承恩門,建築的風格是閩南式,一座封閉型的碉堡。雖是台北最古老的城門,也被列為國定一級古蹟,在現存的城門群中,其實也是最不顯眼的一座。
我想不透它是如何躲過二戰,以及戰後被拆除重建的命運?而偏偏歷經戰火而倖存的它,卻又被後來興建的高架橋及引道包裹環繞。一座城門象徵著的莊嚴重鎮,蕩然無存。雖然幾年前拆掉了一段通向延平南路的引道,終於顯露出完整的古城面貌,但還是覺得匪夷所思,好像城門是一種多餘的存在。
我突然想起電影《戰馬》的本事,一匹神駒因戰爭緣故,被徵召至部隊服役,在戰爭中受傷,差點遭部伍擊斃,幸好也同時服役的主人在最後關頭出現,對行刑者詳細描述這批戰馬的神駿,醫官將信將疑地洗去戰馬身上的污泥,露出了雪白的腳踝,然後又拭去眉心的髒污,露出了白色心型的印記,讓眾人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