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門

我總是由南往北的方向看著北門。這座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仍維持著當初建成原貌的古城門,正式名稱是承恩門,建築的風格是閩南式,一座封閉型的碉堡。雖是台北最古老的城門,也被列為國定一級古蹟,在現存的城門群中,其實也是最不顯眼的一座。

我想不透它是如何躲過二戰,以及戰後被拆除重建的命運?而偏偏歷經戰火而倖存的它,卻又被後來興建的高架橋及引道包裹環繞。一座城門象徵著的莊嚴重鎮,蕩然無存。雖然幾年前拆掉了一段通向延平南路的引道,終於顯露出完整的古城面貌,但還是覺得匪夷所思,好像城門是一種多餘的存在。

我突然想起電影《戰馬》的本事,一匹神駒因戰爭緣故,被徵召至部隊服役,在戰爭中受傷,差點遭部伍擊斃,幸好也同時服役的主人在最後關頭出現,對行刑者詳細描述這批戰馬的神駿,醫官將信將疑地洗去戰馬身上的污泥,露出了雪白的腳踝,然後又拭去眉心的髒污,露出了白色心型的印記,讓眾人驚艷……。

讓我們用溫柔堅定的態度 面對馬習會的國家危機

儘管馬英九總統春風滿面卻實問虛答地,在記者會上謊言廢話連篇,他倒是透露了一點關鍵企圖。他在記者會上說:既然目前三位總統候選人都主張維持現狀,「就是我打造的現狀」,建議他們採取我的原則,「用我的方法」,如果可以做到,就有把握可以維持現狀。

很明顯地,馬英九和習近平打算:透過兩人合體先定義台海「現狀」是什麼,再要求極可能在71天之後當選總統的蔡英文去維持這個現狀,如稍有出入就可順勢指控蔡英文有意改變現狀。因為維持現狀是蔡英文說的,他們也故意認為蔡沒有明說現狀是什麼,乾脆就先強行塑造,再教她概括承受,吞下去。

馬習會前風雲:強勢的中國與進擊的跛鴨

利用馬英九任期僅剩幾個月的時間創造框架來框住台灣,突破美日在東海與南海圍堵,鞏固集權領導,這是習近平的盤算;奪回中國利益在台灣的獨家代理地位,掌握綠營執政後的國民黨主導權以保個人身家安全,則是馬英九的利益。兩股利益的合流造就了「馬習會」。

就像「九二共識」不是出現在1993年的辜汪會談上頭,而是通過國共兩黨事後對於歷史的重新詮釋一樣,我們可以合理猜測馬習會後可能會出現一個沒有書面協議,也毋須聯合記者會背書的「一五共識」。反正就像九二共識一樣,「一五共識」的有無,解釋權是落在國共兩黨的手中。日後台灣的執政者只要越過這個「一五共識」所設下的紅線,那就會被套上破壞現狀的帽子,成為麻煩製造者而被送上國際輿論法庭之上。

陳明祺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學所副教授,當代中國研究學程召集人。

【台灣與世界】 媽媽咪呀之台南擔仔麵

在這個年代,愛吃麵食不稀奇,能夠將麵食多樣化又內在化的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滿足脾胃和心靈的驚喜,那才是王道。義大利人和台南人就屬於這類的民族。

講到台南麵食,度小月擔仔麵最是耳熟能詳。早年漁民在打漁淡季的「小月」為了貼補家用,挑了擔子就到水仙宮市場叫賣現煮的擔仔麵,時機雖然歹歹,多少賺些外快,賣著賣著就打響「度小月」的名號。昔日街頭平民小吃,如今成了國宴菜色,餐廳開了一家又一家,成了台南招攬觀光客的活招牌。

擔仔麵最重以蝦頭為料底的湯頭和肥瘦適中的豬後腿做成的肉燥,加上黑醋、蒜末、香菜、豆芽菜,份量不算多,幾口剛剛好。品嚐的「標準作業程序」(SOP)是先用筷子攪拌肉燥和麵條,然後像品紅酒一樣,先用力吸一口麵香刺激嗅覺,再喝一口湯誘出味蕾,然後不要像吃日式拉麵那樣大口稀里呼嚕吞食,而是分幾口慢慢品嚐,最重要的是留最後一口湯入胃,讓齒頰回味留香。

把一中框架國際化、助中突破美亞太再平衡政策的馬習會

在朱立倫訪美與歐巴馬來東協國家參加亞太經合會與東協峰會前,馬英九拋出馬習會的震撼彈,這個震撼彈不僅會影響2016後馬時代的台灣政局、框限新總統對中政策的自由度,也會對包括南海在內的亞太局勢產生重大影響。各國媒體雖多以這是自1949年後兩岸領導者首度碰面的方向下標,但因台灣處於亞太戰略棋局的關鍵位置,時值美中亞太戰略對弈的關鍵時刻,台灣的一舉一動不僅會讓原先優勢的一方全面翻盤,更可能讓原先居劣勢的一方取得逆轉勝的機會,這個潛在意義才是全世界對馬習會高度矚目的主因。

【京都想想】當中國一手主導,「馬習會」該如何因應?

本周六確定要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是在瞬息萬變的區域與國內情勢下,國共兩黨難得的共識時機點,本文先整理各方立場,以利討論評估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中國立場:

【日本想想】 瘋萬聖:日本人身上胡鬧的靈魂

10月31日晚間,澀谷車站發布「混雜」警示,車站內外都擠滿人潮,電視台還派出空拍攝影機,捕捉這些身穿奇裝異服、摩拳擦掌要喧鬧一番的人們;隔天,神奈川縣川崎市舉辦千人大遊行,讓民眾使出渾身解數創意發想,邊扮裝邊壓馬路;因為內部鬥爭激烈而危機重重的山口組,則特別刊出公告道歉,抱歉要讓各位小朋友們失望了,今年不發糖啦──種種片段,這一兩周在日本各個角落上演,他們的主題都一樣,就是萬聖節。究竟萬聖讓日本人多瘋狂?又為何瘋狂?

追本溯源,1983年時,東京年輕人文化發源地──「原宿」有一家雜貨店,率先發起了萬聖節扮裝活動,而1997年東京迪士尼舉辦萬聖節主題遊行,同年川崎市亦舉辦了超大型萬聖節遊行,萬聖節的知名度才算開始擴展。迪士尼的影響固然很大,但檢視日本的文化性格,讓萬聖「火」起來的主因,就在於它兼具了「祭典」風情與「時尚」特色。

簡評馬習會:馬是大贏家 可能限縮未來總統框架

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總統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無論如何,馬都是這次會面的大贏家。

首先這是兩岸最高領導人首次會面,意義可直比1945年毛澤東赴重慶和蔣介石進行「雙十會談」,如今已相隔70年。歷任總統沒有人能在在任時期就和中國最高領導人見面,馬總統的歷史定位和光環已然確定。甚至仿效金大中和金正日的例子,問鼎諾貝爾和平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是2016年選後,無論選戰結果如何,馬總統的藍營共主地位已經不可動搖。若朱主席逆轉獲勝,勢必一部分功勞會歸於馬總統的驚天一會;如果朱落敗但輸的有限,但比目前民調差距為小,則邏輯相同,馬依然可以居功;若朱落敗且慘敗,恐怕難以保有主席位置,屆時國民黨內誰是地位最崇隆、選戰紀錄最輝煌、又最被對岸所禮遇,答案不問可知;任何人都絕無法和馬相比。

立法院應即彈劾馬總統

馬英九總統任內躁進的兩岸政策,造成台灣政局動盪,率為有目共睹之事實。即便任期將屆,坊間輿論莫不擔心在最後幾個月會有出人意表的舉動。果不其然,馬總統在民意支持度低盪谷底,下屆總統大選即將展開之際,大舉突破民間對於「看守總統」的期待,宣布即將於七日出訪新加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鞏固兩岸交流的既有成果」。

馬總統基於個人的歷史使命,意欲完成兩岸領導人會面的破冰紀錄,這是他的政治價值選擇,可以理解。但是如同過去這幾年,論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忠告提醒,總統並非個人,而是憲政機關,一舉一動均須符合憲法的規範要求。馬總統應該記得,他在就職時,曾經依據憲法第四十八條宣誓:

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國家,無負國民付託。如違誓言,願受國家嚴厲之制裁。謹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