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業壯遊】 電競是運動嗎?Sport這個字,其實我們誤解了一輩子

10月底一度傳出電競被列為運動項目之一,許多人嚇一大跳,甚至大為反對,其中不少是學生家長。這些家長平常就苦惱於子女電動打太兇,現在突然聽說他們心中萬惡的電動是運動之一,實在是驚嚇萬分。

如果政府「官方正式承認」電競是運動項目,電競選手(在某些人裡,只是沉迷電玩的屁孩)就可以比照超跑選手林義傑、跆拳女將楊淑君、籃球和棒球選手一樣,得到政府的各種獎勵、保障。這在許多人看來簡直無法想像。

無法想像的原因之一在於,在許多人的眼中,電競根本不像是運動啊!徹底不像。但不像就不可能是嗎?

電競,不運不動,怎是運動?

要被認定為一項「運動」,照字面解釋,你要「動」吧?大部分的電動遊戲,動的是電子,是畫面,是螢幕上的人物!而打電動遊戲的人,手指要動很快,但是身上的其他地方都沒有在「運動」。

在台灣,運動和體育常被視為相似詞,而電動在一般人的想法裡,甚至和對體育是有害的。體育,顧名思義是要發展和培育體能的。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電動遊戲常常損害視力,對心肺機能、肌力耐力、肢體柔軟度都沒有好處。

當然有部分電動是有助運動效果的,例如跳舞機──但偏偏電競運動的主流,並不是跳舞機,而是《星海爭霸》這類戰略遊戲,和籃球、慢跑比起來,真的很難有鍛練體能力效果。

馬習會中穿越40年的「兩岸中國人」

「我們應該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並共同為世界與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做出更大貢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六在新加坡的馬習會公開說出這句話。我想為他拍拍手;如果馬英九也能說出這句話,那就更好。

兩岸中國人確實應該有能力和智慧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也應該這麼作。不過,我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所以也希望中國人在解決他們自己問題的時候,不要把無辜的台灣人拖下水,更不應該為此而犧牲台灣人的利益。

媽咪,你為什麼要拉皮條?

點進來的網友沒猜錯,這篇文章與劉喬安(註一)有關,而她也的確有個念小學的女兒。但也可以說無關,因為她可能並未涉案,而且我要談的也不是她個人。

先從幾個相關的臨床個案談起(註二):

個案一

呂小姐,三十四歲。她在二十二歲大學剛畢業時未婚生女,之後在家中家具工廠上班,並在父母協助下撫養女兒,並在女兒六歲時讓其進入貴族私立小學就讀。五年前家中公司因中貨傾銷倒閉(註三),因曾親見親族小孩念公立學校被表兄弟嘲笑、也因為希望女兒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呂小姐繼續讓女兒就讀貴族私校;在謀職困難(當時失業率近 6%)、花費又高的狀況下下,呂小姐開始至酒店工作。

具名戒酒協會

【戒酒第四天】

飲酒數十年,一方面感到耐受力大不如前,另方面想讓老闆大人開心,於是答應她試著戒酒,從兩星期開始,期滿再說。

然而,睡前少了一項重要儀式,覺得心底有點空蕩,於是決定,每天晚上寫一篇廢文,什麼廢話都可以,國外有匿名戒酒協會,我把臉書權充是「具名戒酒協會」,就從今晚開始,直到兩週期滿。

朋友常問我,每天喝多少酒,其實不算多,我認識的友人中,不乏一早起床就拿威士忌當漱口水,每天至少一瓶起跳。

但我喝的也不算少,我的規律是,周間喝烈酒,周末喝葡萄酒,而且都在家獨酌。周一到周四晚上,約莫合計喝掉一瓶威士忌,周五到周日,每晚各一瓶紅酒或白酒,以上還不含晚餐時的啤酒,以及夏天解渴的各式調酒。

偏安勢則滅

馬英九和習近平見面握手,馬英九笑得很開心,意氣風發,好像一個當紅的明星。看上去,有一點over。

一直有說,馬英九希望自己在「兩岸問題」上取得歷史性進展,不論是歷史虛名或者變成中共在台代理人,都有利益。馬英九習近平講的,念茲在茲「中華民族」、「血濃於水」,話語同在一個納粹式種族主義框架下。這種兩岸心結、統一迷題(myth),是兩方會面前後揮之不去的陰影。

馬習會面的話語和論述,令人感覺怪怪,因為「兩岸」之間有「統一問題」,是基於國共兩個中國政黨的來歷和立場。如果你不是從國民黨或共產黨的中國立場來看,就會不明白為甚麼他們這麼在意。

發揮民主力量,重建憲政主權

十一月三日深夜,相信全體台灣人民都在極度驚駭的心情中,得知馬總統在新加坡政府的協助下,將於七日與將在該國進行國是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期而遇」。針對先由《自由時報》獨家披露,接著官方倉卒宣布的馬習會,中研院黃丞儀教授先後發表兩篇宏文,力主馬總統此舉已經達成立法院的彈劾標準,當由立院發動彈劾程序。

【你怎麼不想想】歷史時刻的民主自由人

台灣人就是民主人、就是自由人。

這是馬習會後,蔡英文回應聲明裡的一句話。這句話在媒體報導中似乎不太突顯,也許因為在新聞時刻,直接反駁馬英九的句子更受青睞。但這句話值得更多重視,甚至有機會傳世。

放回原文裡,蔡英文在斗六讀出的聲明,是這樣說的:「台灣人民的自我認同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我始終相信,經歷了20多年的民主化歷程,台灣人就是民主人、就是自由人」。

在我看,這是說,台灣人做為一個群體的首要認同,不是別的,就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我們要保護這樣的生活方式,光這個理由,就足以讓我們團結了。對照習近平、馬英九、張志軍在新加坡口口聲聲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唸著早已令多數台灣人恍若隔世的咒語,文明進程根本相差數十、上百年。

保衛民主自由的制度與生活,這一點都不新,從老蔣時代還沒有民主自由就在講了,還要推到全中國呢。那時的官方說法下,台海兩岸的差異,就只是制度跟生活的差異。

台海兩岸制度跟生活的差異一直存在,也一直變化。我們有了相生發展的民主化與本土化,族群意識跟國家認同問題浮出表面,還有跟這一切緊密糾纏又不完全重合的藍綠之爭。

【島嶼邊緣】習近平的馬鸚鵡

號稱兩岸世紀焦點的馬習會落幕,馬英九喜孜孜的笑容掩蓋不住內心的雀躍,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馬英九,殊不知自己已經成為習近平的發言人,馬英九一夕間變成了馬鸚鵡。

這場歷史會面,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個中國」原則竟然不是出自習近平之口,而是由馬英九主動聲明;另一個令台灣人無法接受的就是台灣的三軍統帥馬英九主動幫敵國元首習近平澄清飛彈並不是針對台灣。

坦白說,台灣人必須就此關鍵的兩點來深究馬英九的歷史定位。首先,眼尖的網友早就發現「一個中國」原則的蹊蹺,細究習近平與馬英九的先後聲明,加上中央社與中國國民黨臉書關於馬英九致詞稿的變更過程,就可以推測出來,「一個中國」原則可能是習近平要馬英九吞下去的策略。

【開往台灣的慢船】真正對馬英九失望的不是我們,而是他們

偶爾,史努比會被友人視為綠吱代表,馬習會之前有人說:「你們不但逢中必反,也是逢馬必反」。為了好好檢討自己,加上心裡真的帶著一絲「說不定馬英九這次真的幹出什麼大事」的憂慮,決定這次不當綠吱,「中立」的來觀察馬習會。

結果並沒有讓我失望,因為馬英九還是馬英九,會談前經由媒體披露的確立92共識、逼馬政府朝一中前進,都發生了。既然沒有期待,何來失望?最後也只是覺得「哇,這傢伙還真敢」這樣而已。如果說馬習會的宣佈被形容為突襲,它的過程並沒有帶來太多驚奇。綠吱本來就期待馬英九會賣台,而他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符合預期的賣了台。

當然,據說大多數人對馬習會很無感,照樣為三餐奔走或是享受自己的週末,這些人就不用討論了。對於那些有感的人,我倒是覺得,會對馬習會感到失望的不是綠吱,而是這些人:

一、堅持中華民國法統與國民黨版92共識的支持者

【書評書介】拍一下 拍兩下

 

旅行與讀書

作者:詹宏志
出版社: 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5/11/30

 

和女兒逛書店、吃飯的中午

女兒匆匆忙忙去上班,彩色手機忘了帶。那個手機是我送她的,我送過她三隻手機,因為她不太常用手機,也懶得升級。

她和我連繫,我說我送手機去給你,因為我有想買的書,女兒公司樓下有一個大書店。女兒說,好,一起吃中餐。這真是難得的幸福時光。之後我們就一起買書、一起吃飯,她付錢。這樣,我就更幸福了。

當孩子們還小時,這是我們假日經常的活動。孩子長大之後就非常少了,各自出國、結婚、生子之後,幾乎不可能了。

其實我常常收到出版社的贈書,或是朋友的贈書。但是,我還是要去書店買,多出的一本就送朋友。

因為,閱讀本身是最幸福的事。買書又比其他消費便宜多了。

拍一下,拍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