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仁

作者為加州科技公司財務長。

打斷骨頭,連著的是枷鎖

習近平在新加坡馬習會上說「中華民族,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在我看來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各族各地區人民不斷被摧殘,打斷骨頭,連著人民則是一條叫中國的枷鎖。

中國的疆域並未獲得人民承認

國際上國家的建立要由其中各個地區的人民來認可。例如東德和西德合併,是由東德內部各邦公投提出要求加入西德,西德進一步承認而確立的。而納粹德國吞併捷克,則是僅僅通過生成捷克人民屬於日耳曼民族,英法為了虛假和平出賣威逼捷克人民,代替捷克簽署的統一(吞並)協議。

伊洛人

作者是來自中國河南的交換學生,Facebook粉絲專頁

公費醫師不能只用都市那套

近期醫學教育最大的新聞即是衛生福利部和各大醫學系合作復招5年500名公費醫學生,投入內、外、婦產、小兒、急診等五大專科人力。期待能在訓練完畢後,將公費醫師投入人力較為缺乏的科別以及地區填補。

筆者在今年和財團法人聯合醫學基金會史懷哲2.0計畫合作前往「台灣醫療的最後一哩路」台東縣達仁鄉進行為期六周的服務與觀察。該計畫補助13組醫學相關學生前往台灣各地區進行觀察與實踐,將於11/8下午台北醫學大學誠樸聽。筆者利用暑期六周的時間,觀察地方醫療施作情形與當地居民的健康狀況。

張哲豪

作者為台大醫學系六年級學生,自費生,今年曾自願赴台東縣達仁鄉衛生所見習六周。

【學與業壯遊】 提倡創新和研發,何不從「打破授課常態」開始?──《大學的藝術》之十二

在台灣幾乎所有大學,大部分的課程都是長成這樣:

1.     由一個教師從頭上到尾,超過一個教師的很少,偶爾外請講者。

2.     每周上課一次,每次連上三節或兩節。(學生往往同時段修5-10門課程)

3.     延續一學期,也就是大約15到17周。

4.     學分數侷限於二到四之間(看每周上課幾小時)。

很少人發問:為什麼一定是這樣?可不可以不是這樣?會不會有更好的模式?當然,「很少人」之中,有一個是我。因為從許多人的經驗中可以看出,這樣的教法不一定良好,不見得合理:

【開往台灣的慢船】台灣人沒有國際觀?如果是,為什麼?

重大國際事件發生後的循環已經變成這樣了:受眾怪媒體不重視國際新聞,媒體覺得明明有作國際新聞卻沒人看,然後有一堆文章感嘆台灣人缺乏國際觀、不關心世界,具有標準的「鎖國」和「島民」心態。台灣人的「國際觀恐懼症」,似已嚴重到即使未來出現「國際觀補習班」都不令人訝異的程度。

當市面上已經有教導大家如何擁有國際觀的書了,媒體紛紛以「加強你的國際觀」為他們的新聞內容宣傳,當恐慌的家長們以加強國際觀為由送小孩進私校、學英文,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就不需要去否認這個時代現象的存在了。

這或許有點道理,最近馬英九總統在新加坡馬習會上,連西裝怎麼穿都被虧,加上他和幕僚群與中國對手過招的結果,怎麼樣都讓人覺得汗顏。如果要談論台灣人缺乏國際觀,這恐怕是個很好的佐證。

不過,「國際觀」三個字和「台灣人缺乏國際觀」這個概念,對我而言是台灣最被濫用的錯誤之一。

什麼是國際觀

浪漫之都的惡夜屠殺:記一一一三巴黎恐怖攻擊事件

「大丈夫ですか。」走進店裡,進門灶台正在煮麵的店長抬頭朝我打招呼,淺淺的笑,不像以往的開朗。店內二十二個座位連我們在內剛好全滿。往日這個時刻門外大排的長龍今天並未出現,店內的氣氛也一改以往的鬧熱滾滾川流不息,一片安靜中只見大家低頭用餐。這是十一月十四日晚間,巴黎遭受恐怖攻擊之後的一天。整個白天,都忙著在網路上和電話線上回應分散在世界其他各地的家人好友的關懷,向他們報告狀況,讓他們安心。晚餐只好在總統宣布的緊急狀態中,約了朋友走到這家我所喜愛,在巴黎也相當有名氣的日本拉麵店解決晚餐。

【內地想想】假茶淹腳目 正港台灣凍頂烏龍攏底加

走進茶行,隨便拿起一包架上的「茶王」,詢問店員茶葉產地,店員馬上回答我:「我們的茶,都是來自南投的凍頂山。」說到烏龍茶,每家茶行都會自吹自擂自己是「凍頂烏龍茶」。凍頂茶,就是台灣烏龍茶的象徵。但是,你知道真正的凍頂茶在哪裡嗎?

鹿谷鄉凍頂山,總共只有三個村子:彰雅村、永隆村、鳳凰村,根據凍頂茶區的凍頂烏龍茶推廣委員會的登記,本區內有一千多個茶農會員。春茶一次收成,比賽等級優良以上的,不過千斤。台灣茶一年內需量四萬多公噸,自產一萬四千多公噸,我們每天喝的茶湯中,自稱「凍頂烏龍茶」的佔了大半,但是,真正的凍頂烏龍茶只有這麼一點點。

關於凍頂山的由來,傳說清朝咸豐五年,鹿谷鄉民林鳳池,至福建考試讀書,返鄉時帶回武夷烏龍茶苗種於凍頂山,凍頂位於鳳凰山路高地,終年雲霧圍繞氣候寒冷,土壤濕黏,所以得名。彰雅村凍頂巷的村民說,他們的先祖,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在凍頂山做茶了,凍頂茶區種茶製茶已經超過150年,發展出與其他茶區不同的特色:手工摘取、包布揉製成球狀,重焙火果香,甘醇後韻十足。

驚歎後談十二強棒球賽的得與失

棒球場上有句名言:「最爽的是贏一場比賽;次爽的則是輸一場比賽。」既暗示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同時也提醒我們,輸或贏都有其啟示與意義。

世界十二強棒球賽,台灣代表隊很可惜無能晉級。但衡諸整個比賽過程,球員們充分展現以往所欠缺的堅強靭性,幾乎每場比賽都讓對手掙扎不已,這證明我們的選手在「心智」層面已有顯著的提昇;至於在「技術」層面,除了打擊火力技驚四座外(美中不足之處是高國輝與林益全的長打威力沒有發揮),幾位主戰投手,諸如郭俊麟、宋家豪、陳禹勳及陳鴻文等,表現可謂十分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