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書摘: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

「熱映中的兩岸政治大戲――辜汪會晤,外表毫無政治味的政大教授蔡英文是劇中唯一女角,從上海到北京,蔡英文表現生動自然,很受好評。她屢次和中共人員就兩岸經貿簡要清晰地說理,並在記者會完整、流利地向外國媒體轉述參訪內容,甚至指導外國媒體拼字,輕鬆自然又富親和力的表現,外表毫無政治味的她,在這場政治大戲獲得頗高評價。」

這是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八日《聯合晚報》五版的一個小角落。

當時電視台不斷播放「辜汪會晤」(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辜江高峰會」(辜振甫、江澤民),握手的那一刻,報紙大版面地報導著,辜振甫與當時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握手時說:「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要有所突破,大陸方面總要務實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兩岸歷史性一刻的重要鏡頭下,類似這樣的小品,並不太會引人注意。

【眷村想想】 眷村大黑洞 我的小革命

我婚後搬進莒光新城,與鄰居相處愉快,後來還被推選為管理委員。未料因看不慣社區當權者惡行惡狀、假公濟私,有如吃定老芋仔的吸血鬼,憤而共同出面揭發,竟遭對方告上法院。雖經折騰多時,幸公道自在人心,打了一場勝仗。

莒光新城有20棟大樓一千多戶,1988年遷進後,軍方最初採舊眷村管理方式設「自治會」,後來改成立「社區管理委員會」,每棟選出一名委員,再推選主任委員。也因牽扯國民黨議員及立委樁腳地盤,有些則陷入利益瓜葛或選舉恩怨,原自治會人馬分成兩派,私下鬥爭激烈。

雖搬來社區已多年,但我生活在自己天地,與鄰居客氣來往,互動不多。2000年初,社區管理委員會進行改選,我住的第三棟有四十多戶,由於多數是老弱婦孺,沒人願出來接棒,在幾位長輩鼓勵下,我接下委員職務。

勿恃伊斯蘭國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這一次美國和伊斯蘭國雙雙認證台灣是反恐成員國,在華語的網路世界自然上引起了一陣騷動。首先是美國教練宣布了他這次亞太區棒球比賽的棒次安排,台灣名列第八棒。接著伊斯蘭國釋出新的宣戰影片,明確點名到台灣和中國。在該影片的畫面上,台灣和中國被視為兩個不同的國家,台灣人對此不禁喜憂參半。

對筆者來說,伊斯蘭國對台灣的歷史認識顯然是不足的,我對此自然是非常地不滿意。怎麼可以把車輪旗當成台灣的國旗呢?伊斯蘭國的高層顯然不知道中華民國只是一個假的流亡政府,台灣也還沒有正式在法理上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不過,到目前為止,在台灣內部,還是有台灣人真心認為使用車輪旗足以代表台灣,而且這種人還不少;連台灣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事情,我當然不會強求外國人一定要了解。唯一讓我感到安慰的是,伊斯蘭國至少支持「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看在這個份上,我就算了。

【中東想想】 以色列如何對付大規模的恐怖襲擊-決戰攻擊之前

若要談恐怖襲擊對國家的威脅,全世界大概沒有幾個國家,能像以色列那樣,常年活在恐怖襲擊的陰影下。生存,是以色列國民由下至上,流淌在血液裡的DNA。一旦威脅到其生存,以色列必定極盡所能,殲滅任何可能的威脅目標。(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胡就出身自反恐部隊的軍官)

因此,歷經無法計數的恐怖攻擊後,以色列確立了「決不妥協,以牙還牙,速戰速決」的基本原則。為了確保安全,以色列人可謂陷入「偏執」的地步。

和歐洲人最大的不同,以色列人的國防安全教育和反恐意識,早已滲透到國民生活的任何一個毛細孔中。若有搭乘過以色列航空或出入以色列機場的旅客,必定對其嚴厲到極致(惱人)的安檢機制,留下深刻印象;在以色列國內,舉凡是公共場合的入口處,無論是商場、公園、車站或超市,多會配備荷槍實彈的保安人員及安檢門,對民眾進行全身掃描式檢查;至於掀開背包檢查,更是家常便飯。

對以色列安檢官而言,安全毫無妥協、安全遠勝於人權。

即便是一般以色列國民,對於無來由放置在公共場所的包裹或行李,也會隨時豎起警報天線,立即通報。(在以色列,別任意遺留下背包或行李,自顧離開辦事,此舉常會造成一陣騷動)

想想書摘:那些沒被沙推到的狀況題

一九九八年的辜汪會晤,蔡英文最難忘的是辜老的談判風采。

事隔這麼多年,一提起辜老,蔡英文謙虛地說「在辜汪會晤這一路上,我真的從辜老身上學到很多。」

高手過招,幕前的針鋒相對,招招精彩,幕後看不見的角力更是暗潮洶湧。主戲的部分,「辜汪會晤」、「辜江高峰會談」,你來我往,大家各自宣讀自己的劇本,各唱各的調。我方主角辜振甫,在什麼場合要講什麼話,都是原先就準備好的,有媒體發問,就由時任海基會秘書長的許惠祐發言,其他人不能隨便對外發言,所有人都是按照寫好的劇本演出。

「當主角辜振甫在講,我們就像戲裡的配角一樣,在旁邊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如果有什麼臨時的事情,我們就隨時予以協助,」吳榮義說。「中國代表說他們的,我們就說我們的,大家各唱各的調,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我們的立場就是要『平等』、要『對等』。」

張瀞文

台灣彰化人,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一九九○年代末期開始從事新聞工作。目前任職於商業周刊,擔任資深撰述一職。

從兩岸經貿議題入門,之後專注於財經、科技相關報導。近年來深感台灣貧富差距、世代、環境、食安、醫療崩壞問題日益嚴重,於是逐漸把關注重心及報導重點轉往社會及公共議題。希望能盡一己之力,為社會帶來改變,期待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事物未來能夠更美好。

陸生納健保有其必要

自2011年陸生[1]來台伊始,三限六不的討論就從未間斷。如今第一屆陸生已畢業,正是檢討過往規定的最佳時機,而近期因為國民黨強橫態度,而躍上檯面的陸生納入健保議題,在各大討論區都火花四射。

談到陸生就不能不提及中國因素,我們必須正視對岸是一個對我們抱有敵意的政治實體,但陸生卻只是個人,這個敵意的對象隨意套用到學生身上,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用更成熟的態度去面對個人與政府的差異,他們並沒有攜帶飛彈槍砲來台灣,我們也不應該視他們為虎狼。當我們自視為重視人權的民主國家,在生命權與獲助權[2]上面卻舉著資源有限的旗幟來護食,豈不貽笑大方?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一條與第九條明定健保為強制性,且適用對象為國民與居留達六個月以上的外籍人士,僑生傷病醫療保險則納入僑生,並於2011年後納入陸生,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國家應推行全民健康保險,我們基於平等的觀念,不可能禁止他們納保,而疑慮是什麼?

在健保議題上,有幾點疑慮常被提出,例如保費漲跌、藥價與醫療、適用對象是否應限於國民、是否取消外籍生及僑生補貼等等,如今討論的陸生納保則直接觸及核心問題:健保破產危機。

【首爾想想】 南韓反政府示威,關鍵問題在哪裡?

11月14日,首爾出現大型集會示威,八萬群眾走上街頭,對朴槿惠政府發出怒吼。人潮從市廳蔓延至光化門廣場,被喻為是2008年反對開放美牛的燭光示威後,南韓最大規模的街頭運動。

事實上,今年世越號船難屆滿週年時,首爾也發生規模類似集會。能觀察到的是,這樣的抗議活動,在朴槿惠總統任內越發頻繁,從最早的反對國情院干政示威、到今年勞動節集會,人數持續增加,顯示有越來越多民眾對執政當局抱持不滿。

最受國際關注的是,南韓警方逮捕超過50人,並對示威者發射催淚液與水柱,造成數十人受傷。

路惟舜

作者為哲學學生,關注政治就如關注吃飯,每天三次。

中國、台灣和伊斯蘭恐怖主義

在14年前的美國911事件之後,中國迅速與當時正在西方蔓延的反恐風潮站在同一陣線,基於新疆問題,宣稱它也是無預警伊斯蘭暴力的受害者。儘管中國一再表示同情美國的恐攻受害者,它仍對新疆分離份子發動了屬於它自己的「反恐戰爭」,因為它對伊斯蘭恐攻有著第一手經驗。

本月稍早造成129人死亡的巴黎恐攻事件之後,相同的論調再起。上海(曾被稱為東方巴黎)市政府在一棟摩天大樓上點上了法國國旗的紅白藍三色燈光,中國國安官員則特別允許時代週刊採訪在新疆打擊穆斯林武力行動的武警。一名不具名的警察官員告訴時代週刊記者Hannah Beech,近來新疆地區一連串攻擊「屬於全球伊斯蘭恐怖主義的一環」,以暴力形式威脅全國安全。這名官員表示:「我擔心海外土耳其籍恐怖主義者將因此產生攻擊中國的動機...他們可能指導國內恐怖主義者,展開縝密規畫的組織性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