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彰化人,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一九九○年代末期開始從事新聞工作。目前任職於商業周刊,擔任資深撰述一職。
從兩岸經貿議題入門,之後專注於財經、科技相關報導。近年來深感台灣貧富差距、世代、環境、食安、醫療崩壞問題日益嚴重,於是逐漸把關注重心及報導重點轉往社會及公共議題。希望能盡一己之力,為社會帶來改變,期待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事物未來能夠更美好。
「熱映中的兩岸政治大戲――辜汪會晤,外表毫無政治味的政大教授蔡英文是劇中唯一女角,從上海到北京,蔡英文表現生動自然,很受好評。她屢次和中共人員就兩岸經貿簡要清晰地說理,並在記者會完整、流利地向外國媒體轉述參訪內容,甚至指導外國媒體拼字,輕鬆自然又富親和力的表現,外表毫無政治味的她,在這場政治大戲獲得頗高評價。」
這是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八日《聯合晚報》五版的一個小角落。
當時電視台不斷播放「辜汪會晤」(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辜江高峰會」(辜振甫、江澤民),握手的那一刻,報紙大版面地報導著,辜振甫與當時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握手時說:「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要有所突破,大陸方面總要務實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兩岸歷史性一刻的重要鏡頭下,類似這樣的小品,並不太會引人注意。
但是任誰也沒料到,十七年後物換星移,一九九八年辜汪會晤的「配角」如今一躍成為兩岸政治舞台上的「主角」,當年大陸海協會主管人員眼中「辜振甫的英文秘書」、看似內斂的蔡英文,之後不僅當上民進黨主席,還是二○一六年呼聲最高的總統候選人,並很有可能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
擔任辜老翻譯搶回話語權
時間回到十七年前初秋的北京。
一九九八年十月,金秋時節的北京,秋高氣爽,空氣中透著些許涼意,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代表團一行人(不包括辜的家屬)從台北出發,一路從香港、上海輾轉來到北京,時任總統李登輝特使的辜振甫,即將會見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此行最重要的重頭戲「辜江高峰會」即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登場。
由於這次的辜汪會晤是兩岸闊別五年後的再次會晤,前總統李登輝相當重視與會的名單,而辜振甫率領的代表團,除了海基會、陸委會兩會幕僚成員外,最受矚目的團員,當然就是總統欽點的民進黨籍監委康寧祥、國民黨陸工會主任張榮恭、政大教授蔡英文、台大教授吳榮義與包宗和;蔡英文萬綠叢中一點紅,是十二位代表團團員當中,最年輕也是唯一的女性。
一九九○年代,蔡英文因為參與WTO入會談判,馬不停蹄地在許多國家進進出出,幾乎跑遍大半個地球,但是卻沒到過中國,這一次因為參與辜汪會晤代表團,她因緣際會第一次踏上中國這片土地。
不停在海外奔波,是蔡英文那一段時間的生涯寫照,但這一次到中國的心情卻很不一樣。每次到其他國家時,她總是背負著對外經貿談判的要務在身,心情上、精神上一刻也不得鬆懈,但這一次到中國,她不負責談判工作,而是帶著「觀察員」的心情到中國走走看看。
當時的蔡英文只是國安會兩岸幕僚小組的一員,還不是國安會諮詢委員,大部分時候都是處理加入WTO等國際談判事務。
由於中國也即將入會,入會案以及入會後,台灣、中國都將成為WTO會員國,最後勢必牽涉到兩岸經貿交流問題,國安會想借重蔡英文在國際談判的經驗,處理兩岸加入WTO之後可能會衍生的問題。
當時李前總統頗為賞識蔡英文,也認為從事經貿談判的蔡英文應該到中國看看,去親身體驗了解一下中國,所以具有辜汪會晤代表團名單決定權的李前總統,順勢把蔡英文放在代表團十二人名單裡,蔡英文最後是以政大教授的名義前往辜汪會晤,主要任務之一是擔任辜老的英文秘書。
為了定調此行目的,在臨行前幾天,李前總統特別把代表團重要參與人士聚集到官邸,親自拍板此次的辜汪會晤,台灣的主旋律是強調「對等」,在即將登場的主場大戲「辜江高峰會」上,我方將主打「民主牌」、「主權牌」。
但是,怎樣把台灣的民主經驗,透過這個全球矚目的場合,精準傳達給全世界知道,幕僚們傷透腦筋,政府部門(含海陸兩會)的幕僚們最後決定提出政策建議:「代表團在辜江高峰會後,在北京召開一場國際記者會,這時候擔任辜老英文秘書的蔡英文,就有發揮的空間。」
負責規畫的政府部門幕僚們很清楚,暌違五年兩會再度復談,這場大戲「對等」是第一要件,雙方在言語上、肢體上、一言一行是怎麼互動,勢必都是兩岸民眾,甚至是全世界矚目的焦點,而且所有媒體的目光一定會集中在辜汪會晤、辜江高峰會等相關的活動上面。
當時參與規畫的政府內部幕僚們盤算,到時候聚集的媒體一定很多,該怎麼呈現,會讓更多的外國媒體願意增加我方報導?「那就讓辜老用中文回答,接著讓蔡英文做現場同步英文翻譯,畢竟這是在場外籍記者最容易理解的語文。」
這一招果然奏效,辜江高峰會後的記者會,現場湧入四百多名記者,其中有將近一半是外國媒體,辜老發言之後,蔡英文在記者會上完整、流利地向外國媒體轉述辜老的話,以及此行參訪內容,甚至指導外國媒體拼字,經過蔡英文這番解說,外國媒體的接受度相當高,會後普遍獲得好評。
甚至代表團結束訪中的行程後,辜振甫不走香港原路,而是取道日本東京回國,且辜在東京又再次舉行了另一場國際記者會,「這些都是為了凸顯兩岸之間不是內部的問題。」同行的吳榮義說。
不管是選擇從第三地進出,第一時間在國際間發聲,爭取國際關注目光,這些都可以看出負責規畫此行的政府部門幕僚們精心的安排。
等到辜汪會晤結束後,幕僚群回到台北,蒐集國外的輿論報導,一比較之下發現國外輿論有相當大比例是引用我方的講法,「北京由於沒有安排一個中翻英譯者,那些外籍記者兩邊跑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東西被外媒採用比較多。」參與代表團幕僚作業,時任海基會副秘書長詹志宏說。從結果來看,此役算是成功地打了一場國際宣傳戰。
除了做好翻譯的工作,第一次到中國的蔡英文,透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旁觀著這個正在成長中的國家,當時她對中國的第一印象就是「什麼東西都很大」。由於當時兩岸剛接觸不久,雙方的互動都還處於相互摸索階段,就算有直航,那也是在很多年之後,所以那時候代表團是從台北出發到香港,再從香港轉機到達第一站上海。
海基、海協兩會雙方先在上海「和平飯店」八樓的會議大廳,舉行暌違五年的「辜汪上海會晤」。結束了「辜汪上海會晤」,代表團一行也到新落成的浦東證券交易所參觀。往浦東的路上,蔡英文看到很多大樓都已經蓋好了,但是沒有被完全使用,「上海那時候是有一點超前建設。」她說。
離開商業大城上海,往北來到政治中心北京,秋天的北京又給她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下了飛機,從機場往都會區的路上,她看到兩邊的路很寬大,路旁的樹也很高,看著從眼前掠過的街景,她感覺到「這是個有歷史的國家」,她也感受到「一種大的國家首都的氣象」,但是在蔡英文的印象裡,北京的路雖然很大卻一直塞車。
「當我們的車子從機場走到北京市區裡,就是不斷地塞車,不斷地塞車,好不容易,我們才到達目的地釣魚台國賓館。」蔡英文回憶。
才說鐘不準,竟「自動」準時了⋯⋯
如果問起參與辜汪會晤代表團的成員,到了北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可能是釣魚台國賓館的一只「鬧鐘」。
辜汪會晤這種高度政治性的兩岸交流,表面上,大家高來高去、客客氣氣,私底下卻是處處機鋒。
隨行的團員記得,他們一行人準備了七支大哥大,好方便彼此聯絡,結果他們一到上海下了飛機、打開手機,就發現七支大哥大全部被鎖死,根本沒辦法用,「只有許惠祐(時任海基會秘書長)準備的緊急備用衛星電話可以使用。」當年同行的劉德勳(時任陸委會法政處長)說。
再來,到了北京,一行人落腳在古色古香的釣魚台國賓館,釣魚台國賓館住宿的經驗也讓團員們印象深刻。
當時整個釣魚台國賓館十二號樓全部空出來供代表團使用,也留了廚師,讓一行人可以隨時點餐,中方希望能夠帶給代表團成員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辜振甫是此行主角,當然他的房間一定是最精緻、典雅,加上又有寬敞的會議室設備,一切顯得相當完善美好。一行人放完行李,就集合到辜老房間,大家說是要參觀「團長的房間」,當在場的每個人看過房間,都驚嘆著說:「辜老的房間好氣派喔!」這時候辜老突然說:「可惜了,可惜了。」
所有人一肚子疑惑,不懂辜老為什麼突然說可惜,這時辜老就指著床頭上的鬧鐘說:「不知道是不是太舊了,床頭鬧鐘的時間不對。」辜老說著說著,大家也覺得肚子餓了,於是一行人就到樓下餐廳吃飯。
等到用完午餐,一夥人回到房間,突然聽到平常穩重的辜老叫了一聲,所有的人趕緊衝上前問辜老:「發生什麼事?」這時辜老默不出聲,就用手指著那個鬧鐘,大家一看,「鬧鐘自己準時了」。那時候,全部的人突然鴉雀無聲,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發生了什麼事情。
事隔至今十七年,回想起當時住在釣魚台國賓館的情景,雕樑畫棟的建築,蔡英文已經不太有印象,她心中唯一的感受就是「每次你一出房間,就會有人幫你整理房間,讓人很不習慣」。釣魚台國賓館太周到的服務,讓當年負責辜老翻譯英文的蔡英文「很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