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證所稅是謊言,也是陰謀

在國民黨主導、民進黨讓問題回歸零思考下,立法院長王金平敲槌廢止證所稅,並大嘆:「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可怕,證所稅實施3年來,台股成交值萎縮四分之一,證交稅收每年減少260億元,三年短收約800億元,國庫損失嚴重,大家都是輸家。」〔1〕金管會曾銘宗主委聲稱,廢除證所稅後,預估今年日均量可達1200億元、明年將攀升到1300億元。〔2〕然而,證所稅廢除後,這幾天的成交量都比修法前少,顯然事有蹊翹。

勞師動眾的說法,只是藉口

廢除證所稅的理由主要是:申報勞師動眾、成交值萎縮及股價本益比降低。就筆者了解,申報系統已建置差不多了,只要再有適當籌備期,申報作業並不困難〔3〕。再者,若證所稅依照營所稅一樣,每月營業額達某個金額水準以上,才須申報,就可大幅減少對稅收影響甚微的申報戶數,而所謂勞師動眾的說法,只是藉口。

證所稅讓成交值萎縮是謊言

要看台股交易量是否減少,不是自己關起門來,觀察交易量變化,而是應比較各國的交易週轉率與其變化,才稱客觀。最近三年來,股價在高檔盤旋,國際經濟落入長期低度成長,交易量減少是全球共同趨勢,就算廢除證所稅,根本不會出現金管會曾主委聲稱的日均量,茲說明如下:

【台灣與世界】 蘇花瑪菲

我在地球兩端,連結台灣與世界。

福爾摩莎美麗台灣島國東岸,「蘇花公路」昂首挺立不搖,迎向太平洋;義大利南部「阿瑪菲」海岸(Amalfi Coast),蜿蜒肆意環繞,縱情地中海。我用旅行影像與文字,將這兩條美麗公路,重新命名為「蘇花瑪菲」。

綿延100公里的蘇花公路,北起宜蘭蘇澳鎮,南抵花蓮吉安鄉。源自清朝時代的原住民遷徙便道,後經日據時代拓寬為臨海道路,二次戰後正式命名為「蘇花公路」。1990年從單向開放為雙線通車,路面狹窄,臨海而行,險象還生,卻得以見證太平洋壯闊的海天一色壯麗美景。

位於義大利南部蘇連多半島南部的「阿瑪菲海岸」公路,被《世界地理雜誌》譽為「人生必遊的50大景點」之一。古世紀曾是帝國覬覦的防禦重鎮,終於在二次大戰被巡航戰機發現,之後這條長度數十公里的壯麗海岸線,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正式成為全球旅人前來朝聖的美麗境地。

地瓜周

退一百萬步來說,人類至少是生物可分解。」

到民主之路:臺灣與韓國的民主轉型期中考

韓國首爾於本月14日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參與民眾主要訴求針對現任總統朴槿惠的勞工政策,以及反對統一國編歷史教科書(註1、2)。首爾警方出動水車、催淚瓦斯等武器,並逮捕多位抗議者,試圖鎮壓這個被執政黨人士稱為「暴力」、「破壞法治」的社會運動。

雖然韓國的抗議事件並未在臺灣社會激起太大波瀾,但對比國內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香港去年的雨傘革命,以及新加坡針對「馬習會」的高規格警力,不同政權卻對公共事務有相同反應模式,彷彿透露東亞威權國家的民主轉型至今仍是長路漫漫、天猶未亮。

相生相倚的命運共同體

如何反制馬英九先生偷渡「一中原則」

馬習會是國民黨歷來最嬌生慣養的領導人與中共最好勇鬥狠的領導人之間的對壘,馬先生一開始就沒有贏的可能,只有搖尾乞憐的份,祇是大家沒想到結果比預期更惡劣。中華民國的圖騰不能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出現,所以中共的央視在馬習會相關報導中將馬英九的中華民國胸章用馬賽克遮蓋著,而馬英九也不敢坐帶有象徵性的總統專機到新加坡。

國民黨人媚共訪中的時候不喊中華民國,到了第三地也不敢說一聲中華民國。不少名嘴及在野黨人士只顧拼命維護中華民國及痛批馬英九令中華民國在國際場合銷聲匿跡。但其實最重要的不是中華民國存不存在,而是馬英九附和中共而直接提出的「一中原則」等於是要謀殺台灣這個政治實體。

【中東想想】 恐怖主義的生存威脅,迫使以色列社會轉趨右傾

13日晚間,法國巴黎發生震驚全球的恐怖襲擊事件。這是繼今年2月《查理週刊》事件後,另一起重大恐怖攻擊。法國的穆斯林約有600萬,是歐洲各國中,穆斯林占比最高的國家。隨著該起恐怖攻擊事件,也激盪各界對歐洲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如何共存的深刻省思。

《查理週刊》事件落幕後,5月下旬,一個名為「政治─軍事小組」(Politico-Military Group,PMG)的歐洲聯盟軍事專家曾撰寫並提交給歐洲理事會的一份機密報告警告,歐盟各國領袖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以因應偷渡客橫渡地中海大量湧入問題;否則伊斯蘭激進份子可能混入其中,對歐洲發動攻擊。這份報告言猶在耳,不料半年後一語成讖。

談及恐怖攻擊對國家社會的衝擊,除了歐洲和美國外,以色列是最飽受風霜的小國。但對付威脅其生存的周邊國家和恐怖組織,以色列除了信奉「以暴制暴」外,也曾努力以和緩的綏靖政策,降低緊張情勢。

王律師不是壞人,但政治人王如玄……

即將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搭檔,角逐2016台灣副總統職位的前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律師,絕對不是個壞人。在很多方面上,她甚至是個極好的好人。現在許多人只記得她是那位毫無經濟學概念與勞動市場常識、率爾制定22k政策,以至於全面拉低年輕人起薪的「罪魁禍首」,卻忘記她也曾是擁有理想的女權鬥士。

王如玄非常關心受暴婦女,不然她不會在1991年加入呂秀蓮組成的「新女性聯合會」,以律師身分投入女性社會運動與司法改革。1993年,她擔任長期受家暴女子鄧如雯殺夫案的主辯律師之一,這是她首次受到媒體鎂光燈的青睞。鄧如雯行凶時年僅22歲,以鐵鎚殺害了睡夢中的丈夫,而這所謂的丈夫,正是15歲開始就強暴她的「家中友人」,是母親開檳榔攤時認識的商人。鄧如雯案就結局而言是失敗的,法官並不採納律師團提出的精神耗弱抗辯,但出於同情,令鄧如雯僅服刑一年半即出獄。奇怪的是,這份判決全文也從此自司法檢索系統中消失,再也無法查閱,維基條目一再被人往錯誤的方向竄改,暗示一些從未發生的事實:「陳水扁與鄧如雯案有關」、「謝長廷與鄧如雯案有關」,這些非常不符合常識的流言,取代了真正應該被重視的家庭暴力與性侵害問題,成為某些政治狂熱者的焦點。

印度之光映照台灣黯淡

微軟、谷歌這兩家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這兩年都由印度裔出任執行長,印度裔在美國傑出的表現並不只有矽谷工程界,去年印度裔贏得美國小姐,在電影、公共電視、電視主播,乃至全國性政治人物都可以看到印度裔的身影。曾幾何時,印度人執美國科技界的牛耳。新一代印度裔成為美國社會成功的代表。

這一切都得從三十年前談起,三十年前風靡一時的一本書《世界是平的》,其中提到「工作外包」。美國公司將軟體計劃外包給印度公司承接。從那時候開始,印度工程師承做最新的軟體工程計劃。工程技術持續領先。優秀專業工程人員到美國。第二代在美國社會各行各業開花結果,印度裔成為新一代影響美國政治,經濟,科技乃至電影文化的亞洲人。

【日本想想】 學園祭與《校園瘋神榜》:他們的與我的無敵青春

在日本,秋季除了觀賞緋紅的楓葉,享用肥美的秋蟹和香郁的松茸料理之外,對大學生們來說,最重大的活動就是「學園祭」,那是用義無反顧的熱血情懷寫下的,青春無敵的一頁。

日本的學園祭有點類似台灣的校慶活動,卻不一定只是為了慶祝學校生日,又有點像是台大的「杜鵑花節」,展現學校與各系特色,不過最主要目的不只在招生。相較於國中、高中的「文化祭」,是中等教育的一環、屬於學校的例行公事,大學的學園祭是「課外活動」,沒有強迫性質,把學校、家長的介入程度降到最低,由學生全權負責籌畫,但青澀中卻有聲有色,有模擬店鋪(如小吃攤販、鬼屋等)、有社團表演、有藝人參與、甚至有選美選帥比賽,精采程度不可等閒視之,比如被視為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早稻田學園祭「早稻田祭」有吸引十幾萬人參與的號召力,慶應義塾大學「三田祭」的慶應小姐選拔,更被視為是登上電視台女主播寶座的跳板之途。

我目前就讀的攝影專門學校,也在10月31日、11月1日舉辦了學園祭。學校特別放了三天假當籌備期,學園祭後又多放一天「整理假」。對於時間就是金錢、只想上課最恨放假的留學生而言,實在有些奢侈,不過在不是學生的年紀當個學生,甚至參與、籌備學園祭,實在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蕭何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