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法國?──反恐制變首重情報能力

11月13日發生在法國巴黎的恐怖攻擊,震驚全世界。我們除了表達哀悼之意以外,有一個問題值得探究:何以是法國遭受攻擊?恐怖份子選擇目標的標準是什麼?

有些分析家會將問題的根源指向宗教衝突和伊斯蘭世界對西方的敵意。但是,這似乎無法完全解釋是法國、而非其他西方國家遭受恐怖攻擊的原因。事實上,倘若真的是IS所策動,則西方國家基本上對IS來說都是一丘之貉,法國並沒有表現得更加比美國、英國或加拿大強硬,以色列則更是長年宿敵,純就意識形態和歷史恩怨來說,更是必須予以懲罰的國家。

【島嶼邊緣】國民黨:選舉中的恐怖份子

2015年11月12日,伊斯蘭國(IS)才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動炸彈攻擊,造成至少43人死亡;全球震撼尚未清醒,隔日13號星期五的巴黎恐怖攻擊,更造成一百多人死亡,再度震撼全球。就當全球同悼恐怖攻擊傷亡時,國民黨竟不忘利用恐怖攻擊恐嚇台灣。國民黨立委盧秀燕在台中助選時聲稱:「看看法國、看看敘利亞,兩岸的關係要和平、還是要敵對?要和平,選中國國民黨,選朱立倫!」公開恐嚇台灣人。

不過,盧秀燕並不是第一個以恐怖主義公開恐嚇台灣人的國民黨人。早年國民黨就用恐怖組織形容台獨運動,也同時聲稱中國國務院對台辦公室在1976年成立「台獨促進會」,透過國際共產同路人推動台獨顛覆政府。馬英九也在1985年以Joseph Martin為名出版專書Terrorism and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恐怖主義與台灣獨立運動),指控台獨就是恐怖主義。不過,當台灣人認知到台獨運動只是台灣民主運動一環,也與中共無關後之後,指控台獨等民主運動等於恐怖主義與暴力已經沒有市場,於是國民黨在選舉中改打中華民國滅亡牌。

農業、冷鍊、六次化

不論是對中國的貨物貿易協定,對美國的TPP,或是東協各國的RECP,打從台灣加入WTO開始,貿易自由化的腳步不曾停歇過。許多農業從業人員一直注意日本在TPP的談判動態,以及日本國內農業的應對之道,希望能從他們的經歷中,找到我們未來的方向。

日本的農業和台灣一樣,同樣面臨生產成本過高、農村勞動人口下降,還有JA(農會)組織僵化的問題。安倍上台後,除了著手整頓JA、祭出多項獎勵吸引年輕人投入農業、促使農業機具自動化、農場管理智能化,還有一點就是台灣耳熟能詳的「產業六次化」。

產業六次化,意指整合第一級的生產、第二級的加工(包含物流)、第三級的行銷,將三個環節串成一條線,降低生產成本,提升附加價值,1x2x3=6,這就是產業的「六」次化。

何處不相逢

還不到九點,白日裡熱鬧的街道靜了,店家拉上了店門,街道安靜空曠了起來,只剩下一兩家飲食店還有三四位用餐的客人,空出來的街道,成了有氧舞蹈的露天教室,一群媽媽們穿著色彩鮮豔的輕便衣服,在街燈下跳起舞來,這種情景,我想前輩畫家郭雪湖一定不曾想像過。

我從巷子裡進到酒館,和我通常從大街進來的路徑不同。酒館是老街裡仍在營業的店家,連接大街的通道已關閉。約這個時間碰面,大概是中年男子才有的約法,當國事家事天下事都安頓好以後,像白日沉澱的喧囂,這些男子們報備後出門,前往約定的酒館,好像進行著一場革命的密謀。

推開酒館的門,酒客兩三位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牆的棒球比賽,在等人的空檔,我也看著球賽,好久沒有這樣看棒球了,自從小學畢業以後,就很少這樣看著球賽,那顆白色的棒球,帶著夢想和希望地穿越上空,穿越太平洋,曾是少年時期最大的寄託。

習九會後台灣再探亞投行?

眾所注目的習九會裡,馬英九提到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常受到干擾,提醒習近平須注意台灣民心。他並以TPP和RCEP為例試探中方,毫無意外,中方仍然保持一貫的論調:歡迎台灣以「適當名義」參加亞投行與一帶一路。所謂適當名義,在台灣內部有著歧見:部份人士認為即使Taiwan China也無妨,只要能參與就好;當權者認為Chinese Taipei是底線,才有尊嚴平等。事實上,不管前者或後者,都是程度高低不等的一廂情願。做為國家間組織定位的亞投行早就大局底定,並不會給台灣任何的名義參與。這並不是說台灣已被完全排除在北京設定的金融霸圖之外,而是要以該有的方式加入兩岸一家親的行列裡。

習馬會:大小天朝主義的「朝貢政治」儀式(下)

相對於這種天朝主義的帝國經綸術,國民黨製造的「一中原則對一中各表」爭論只能像是茶壺裡的風暴,更別說,這個爭論還一向存在著盲點或者禁止談論的疑難:在中南海不承認台灣主權的前提下,讓台灣與中國的國家領袖會面,甚至簽署「和平協議」,這種「台灣式磕頭」,這種「朝貢政治」,它在什麼地方是「對等」的、「尊嚴」的?直到習馬會後,一些台灣人民才開始體會到,原來即便「一中各表」,也一樣是「小天朝主義」自欺欺人的話術。它是現代版的「齊人驕其妻妾」:「一中」是覲見天朝的通關口令,而「各表」是回到家專門糊弄台灣公民的。

【眷村想想】 兩個政戰細胞

大學畢業前,多數男生報考預官役,最熱門的官科之一是「政戰」,限國民黨才能上榜。我有豐富社團經驗,加上唸大一時,美國宣布台美斷交後,立即熱血沸騰成為黨員,自認到部隊當輔導長最合適了,結果仍名列步兵榜單。

1982年底,先到成功嶺新兵訓,然後到高雄鳳山陸軍官校受訓三個月後,沒幸運抽中外島籤,分發新竹關東橋新兵訓練中心,擔任第一營第一連排長。

關東橋師部與旅部和第一營都設在同一場所,因此,理著平頭、約50歲的少將師長,經常不定期突襲各連視察,發現安全士官深夜打瞌睡的,一律關禁閉;班長不當體罰新兵者,也是關禁閉。

消滅歧視,台灣才會更好

近日在社群網站Facebook上流傳一部Youtube影片,是由網友「清醒夢」發布的「台灣台北捷運Taipei MRT Racist 標準種族歧視 妨礙名譽之公然侮辱事件」。內容在描述外國人「清醒夢」在和女朋友搭乘台北捷運時,被一名臺灣男子莫名且惡意地用言語攻擊,辱罵他是在國外受到歧視才會來到台灣,不停對「清醒夢」和他的女朋友做人身攻擊。看這這部影片被網友氣憤地不停分享,Youtube影片連結下方也充滿著為網友「清醒夢」打抱不平的話語,但是,在大家喊著要人肉搜索,揪出這位對「清醒夢」種族歧視的台灣男子時,心中頓時冒出一個疑問,如果今天白人外表的「清醒夢」換成了不同膚色和外表,網友們仍會如此氣憤嗎?仍然會跳出來指責對方是種族歧視嗎?

洪叡珊

作者為阿美族,目前就讀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平時關心原住民族議題,希望臺灣能成為真正能夠落實多元文化的社會。

習馬會:大小天朝主義的「朝貢政治」儀式(上)

台灣主權的掮客

2015年11月7日,全台灣的人,一同見證了一個歷史事件:民選總統成了台灣主權的掮客。但要追問這個事件的歷史起點,卻是非常遙遠,遙遠到至少要從1971年10月25日算起。那一天,台灣退出了聯合國。

1971年,蔣介石不顧盟國勸告,堅持不更易國號與領土主張來貼合台灣主權的現實,最後上演了「漢賊不兩立」、台灣自願退出聯合國的荒謬劇。蔣介石的頑固與愚蠢,據毛澤東說,是忠誠於「中華民族」的表現,但照台灣人普遍的看法,不過是緣於當時國民黨「私天下」的黨國專政體制必須靠「小天朝主義」的政治神學來維繫。「小天朝主義」,表現在街道的命名,表現在取締母語的帝國語言政策,表現在維持中央政府與省政府分立的雜沓二元治理,表現在虛構所謂「中國法統」的排他性政治代表機制和「一中憲法」,更表現在歷史與國文教科書中反覆塑造的「華夏道統」文化再現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