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在慰安婦議題上和韓國達成和解,日本向韓國道歉,並且同意撥出10億日圓設立基金會補償受害者。但對台灣未有同等表現,甚至連談都不想談,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有人認為,這是日本規避二戰責任,「死性不改」的表示,問題是日本已經承認招募女性擔任慰安婦的錯誤行為,不然也不用和韓國道歉。同時,日本從來未否認在台灣有招募慰安婦的行為。而只承認在南韓強徵女性,不承認在台灣或其他地區強徵並不會減少日本的戰爭醜惡形象。因此這一說似乎不能成立。
第二個常見的理由是日本要規避賠償責任。但是從日本此次和韓國達成的協議來看,日本沒有用別的名義來規避所給付金錢是「賠償」的行為,且韓方要求10億日圓,台灣所須賠償的慰安婦就人數上來看不會多於韓國,且10億日圓對日本來說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就算加上台灣也不會是多大的負擔,因此擔心巨額賠款因而規避賠償責任也不能成立。
第三個理由是台灣媚日親日,因此在這方面不會努力爭取,而韓國則反是。不過在馬政府執政的八年,對釣魚台問題的強硬不下於北京當局,高調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更是共見共聞,說馬媚日親日是沒有人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