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奧安置尋庇者的難題

原先在安置尋求庇護者問題上(本文以Asylum Seekers取代難民之意,以下簡稱尋庇者),採取人道救援且立場一致的德國與奧地利兩國,因奧地利在今年宣布管控收容上限;德國國內尋庇者於新年夜,在科隆等地犯下超過八百起的刑案,一股在歐盟內外興起遣返尋庇者的聲浪,已對於尋求連任的梅克爾造成巨大的壓力,德國昔日與奧地利的同盟關係在近日也瀕臨瓦解。然而,在深究尋庇者人口結構、勞力素質、以及其遣返步驟後,尋庇者入境後的難題,恐怕才是德奧兩國調整其政策,不能說的秘密。

劉彥甫

獨立評論集散於Die Blitzkriege Glocal,歷史、全球政經雙主修,文章散見臺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思想坦克、換日線、想想論壇、關鍵評論網,並經風傳媒、新頭殼、芋傳媒等多家媒體轉載。

【想想書摘】打破迷思:「麻煩製造者」陳水扁,「和平製造者」馬英九

「過去幾年來…在和平與安定的兩岸關係之下,台灣海峽已經成為和平與繁榮的大道。」

2013年4月,馬英九總統在台北會見來自美國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U.S.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的代表團時這麼說。

就在幾年前,台灣海峽還經常被形容成是潛在的衝突點或是「火藥庫」。現在,台灣海峽—感謝馬總統和北京改善關係的政策,毫無疑問的—已經是「和平大道」,這樣的形容對全世界的戰略家和官員來說,聽起來就像音樂一樣美妙,尤其是這些人正忙於應付各式各樣的緊急狀況:從恐怖主義、全球暖化、經濟危機,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馬總統在進入第二任任期的第一年內(事實上,他更早前就開始這樣說了)宣稱,他已經成功地改變了兩岸關係的動力,而在這之前的幾十年當中,這股動力一直處於危險邊緣,在冷戰初期,甚至還一度變得極其危險,差點在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之間引發核子大戰。

「利用頂尖人才」與「供養頂尖人才」的差別

近日常在台灣媒體上常看到一些高教相關問題,包括人才流失、排名不佳等。有些聲音主張,應該即刻為教授加薪,而教育部也有「國際共同人才培育計畫」,似乎都是為了要解決這兩大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兩貼藥是否有效。

政府應想辦法利用頂尖人才,而非只給高薪

加薪就能解決大學排名不佳的問題嗎?本人持高度懷疑的態度。我不是說政府不應該為教授加薪,或是不應該花錢投資高等教育──台灣教授薪水低的確是一個事實,也是一個問題。但是,在政府撒錢之前,應該先弄清楚,錢應該用來「鼓勵」教授從事有益提升高等教育品質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加薪。高等教育的品質,不會因為教授的薪資變兩倍、或三倍,就自動變好兩、三倍。就像一個人不會因為突然中了樂透,銀行裡錢多了,就自動變更聰明、更勤奮、或更厲害。

勝者不為王:國民黨主席權力的有限選擇

無論三月底登場的國民黨主席選舉最後出線的是誰,勝者都不會為王,這是國民黨將再選出一次非克里斯瑪權威型領導人物(charismatic authority)的必然結果。又或者說,審視國民黨的盛衰,可以同向觀察國民黨內的威權結構是否延續、對克里斯瑪權威崇拜對象的有無可以探得一二。而這該是國民黨的一場民主困境:缺乏領袖魅力型人物時受限於黨內科層、難以大破大立,出現領袖魅力型人物時又容易陷入威權陷阱。

有別於街頭運動起家的民進黨,派系間動態匯聚、各領風騷是為常態,國民黨內的政治文化則表現為黨內的威權主義領導結構與科層權威並行的治理模式,權力自然由上而下開展;是以,學者如高朗早於2001年國民黨首次下野之際,便曾撰文指國民黨錯過同台灣民主化的腳步一併推進黨內民主機制,反而是進一步鞏固少數人的威權領導,期盼國民黨能從威權的國民黨轉型到民主的國民黨云云。[1]回想2001年國民黨的景況,好弱,是時的連戰以非克里斯瑪型領袖的特質繼任黨主席,國民黨自此在野了八年,期間馬英九自2005年起挾高人氣當選黨主席並於三年後成功問鼎總統大位,國民黨才算完成一次權力的起落循環。如今國民黨二度下野,黨主席之爭再起,這是否意味國民黨又將循例進入第二輪的權力起落循環?

【日本想想】 SMAP、Becky和無所不在的日本道歉文化

16歲少女周子瑜的道歉,日前激起台灣民眾的憤慨,彷彿創造出另一種「全民愛國運動」。隔著東海,2016年一開頭,日本也出現了一堆人在道歉,從國民偶像天團SMAP,到號稱好感度第一的女藝人Becky,都陸續在電視機前公開道歉,足以讓人一瞥日本的「道歉」文化。

人人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很有禮、甚至多禮的民族,我住在日本的時間不長,卻早已深刻體驗到這一點,「不好意思、對不起、麻煩你了、請多指教」,各式各樣姿態放低的禮貌應答像是發語詞,自然而然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之中。

以我在便利商店的經驗來說好了,普通的接待用語自然不用說,當時的店長教導我,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是店員的錯,總之就是要先道歉,舉凡客人零錢不小心掉地上(我明明沒碰到)、商品有瑕疵(比如鋁罐有凹痕)、沒有先道謝就直接結帳(阿伯說:「你這個外國人想在日本工作就先學好日文吧,連接待用語的語順都沒搞懂」),我大概道歉了無數次。

我的幸福,需要你的公投來決定嗎?

政教合一,意味著擁有神權政府,或是以神祇旨意(亦可能是「某些人」解讀出來的旨意)做為執政方向。世界上完全政教合一的國家並不多,僅有沙烏地阿拉伯、伊朗跟梵諦岡。雖然多數國家為世俗國家(secular state),但宗教的力量,仍可能左右各國政策的發展。這點在伊斯蘭世界尤其明顯。

在一月的台灣大選中,在政黨票上的選項中,首次出現以宗教為號召的政黨,還一次出現了兩個。這兩個政黨雖然都沒有過5%的門檻,但合計拿下超過四十萬票 (信心希望聯盟拿到二十萬六千多票、民國黨拿到十九萬七千多票) ,也著實驚人。在下次的綜合選舉中,說不定會看到這兩個政黨的議員出現。

各宗教信眾是公民,自然也有組黨、參政的權利。重點在於,宗教團體參政後,有沒有利用政治力量圖利自己(比如說補助),或是說利用各種方法,包括法律,來反對、打壓違反本身信仰的諸事務。

贏回台灣?還是長路漫漫?

2016年1月16日,台灣經歷第三次政黨輪替,同時更經歷第一次的議會輪替。過去的兩星期,相信大部份民眾都在鼓舞氣氛中認定國家的政治氣候及生活環境將有所改變,但在歡笑過後,新政府的架構組成卻令筆者有一份無形的擔憂。

今次大選,蔡英文獲得689萬4744票,遙遙領先朱立倫300多萬票,民進黨更首次在立法委員選舉取得立法院113席中的68席,這次選舉綠營絕對是技術性擊倒藍營。但上屆選舉,馬英九和國民黨同樣是大勝,與今屆民進黨同樣可在建制層面中組織強勢政權,而選前媒體不斷強調的第三勢力則未能形成,未能對新政府造成實質上的牽制作用。除非蔡英文政府順利完全兌現競選承諾,新政府可能只會是新國王換上了新衣,恐怕民眾有機會要再一次爬進立法院。

第三勢力中,時代力量能夠取得立法院中的其中5席,但同樣是新興政團,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最終則全軍覆沒,其實是反映出民眾心目中的社會實況,漸進式改革路線或許更能配合他們的需要。由「太陽花學運」反黑箱服貿開始,民眾的本土意識抬頭,矛頭直指畏懼中國大陸的經濟侵略,亦配合近年國際社會中反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的興起,就如歐洲各國均抗拒接收來自中東和北非逃避戰火與政治迫害的難民潮。

日本為何要新設第九航空團?

日本航空自衛隊日前在沖繩新設第九航空團,引起媒體廣泛報導。日本這樣作到底有何目的?對亞太戰略情勢又有何影響?

用意在因應釣魚台情勢

全民健保改革:你還執著於保險/福利之爭嗎?

為了支持陸生納入健保,馬總統日前公開表示:「台灣人不要太小氣!」此言一出引發各界廣泛討論。尤其,民進黨新科立委林靜儀於正晶限時批一席批評馬政府對陸生大方,對臺灣醫護卻十分小氣的發言,在過去幾天獲得大量的轉傳與按讚,林立委人氣也瞬間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