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熱門
馬總統在1月28日前往太平島視察,美國一反八年來對他的情義相挺,罕見地表達不滿。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游詩雅(Sonia Urbom)在27日受訪對此表示,對於馬英九總統計畫前往太平島,美方感到失望。此行動不僅極無助益,也無法為南海紛爭的和平解決做出貢獻。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28日也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馬英九有任何權利表達他對南海的立場,「美國只是不同意這一項行動」,因為美國認為會升高而不是降低緊張。
馬英九為甚麼要前往太平島?
太陽花運動落幕後的某一天,當我還在藉由網路書寫作為溝通橋樑,避免運動批評者與核心參與者之間嫌隙擴大時,柏瑜來找我聊她的心情。我很意外地發現,身為決策核心之一的她,竟然完全同意整個收場的過程是對不起參與群眾的。而柏瑜的愧咎,甚至讓她想要休學,反而不是沾沾自喜地跟我炫耀這段光榮的經歷或分享其中的八卦。沒想到,再隔一段時間,她又來找我,跟我說她決定在綠黨的推薦下,在選情絕對不利的大新店地區參選立法委員。
「小孩玩大車」這句話,通常是用以貶抑對方能力與資格的說法。但說真的,選前之夜,在新店瑠公公園廣場上,我看著柏瑜競選團隊的正職人員與義工們的年輕臉龐,連周遭群眾也少有一般居民,我想,不知情的人八成會以為這是什麼學生社團的選舉活動。以這樣的團隊來打一場對抗藍綠兩黨與既有地方勢力的選戰,此刻回想起來,實在是太不真實、太像是一場夢了。
作者為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名言是:「不要相信你的老師。」自2005年受到樂生青年聯盟的感召後,長期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社會,讓課堂知識與現實經驗相互激盪,並經常身體力行支持學生的社會參與。
兩星期前,民進黨總算確定於五月成為負完全責任的執政黨了。陳建仁也將正式接任副總統,若無意外,將扛起一個國民黨高度質疑,而民進黨重視的其中一個經濟牛肉:生技製藥產業政策。
兩個月前,英仁配公佈時,部分媒體訪問報導顯示,民進黨與陳建仁至少是欲以其學術專業,在生技新藥方面撐起一片天。生技產業是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極力要完成,卻未盡全功的政策。媒體專題報導中,陳建仁特別提到2007年,他與「當時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經濟部長何美玥、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一起成功地商請立法院長王金平提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案》草案,於短短三週內過關。後來,長期支持生技醫療升級的王金平於2009年成為「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的創辦人,同年12月16日也正式登記為「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的董事長,前者主要推動生技新藥產業的立法與政策,後者負責發展生技新要相關的學術知識,屬於前者的智庫。
作者任職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擔任助理研究員,長期關注研究健康風險治理、科技溝通、社會正義,近來延伸至偏鄉教育、長期照護等議題。
中嘉案的交易,上周五(1/22)NCC舉辦公聽會,筆者全程在現場,在場發言的人士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沒想到過了一個極寒的周末,前天(1/27)NCC已宣布通過本案,對於這樣的結果,筆者心中有三大疑點:
公聽會當天,支持者最常見的理由是:「有線電視已高度競爭、低利化,需要整併。」但在申請人的營運計畫書中,我們發現本投資案的資金來源,可分為股本投資:(含外資資金注入約33億元台幣、本國投資人資金注入約22億元台幣)、公司債發行(由遠傳出資持有公司債,共約171億元台幣)及向銀行借款(約518億元台幣)等三大來源。因此,本投資案的外資注入加本國投資人資金才約55億,不及遠傳出資持有公司債總額的三分之一,而銀行借款是外資和本國投資的十倍。易言之,此案中的本國和外國投資人,出資比例均遠不如公司債持有人,而公司債持有人的出資,也僅銀行借款的三分之一。銀行願意負擔風險、借這麼多錢給這筆投資案,難道不是有利可圖、而是看上它的「過度競爭、低利」嗎? 這是本案的第一大疑點。
哆拉阿姨移動身姿,腳踏凌波微步,如浮動於水波之上,看似緩緩行走,實則令人難以捉摸,穿著藍色外套的身影在眼前飄忽不定,彷彿一眨眼、稍不留神,哆拉阿姨就輕巧自如移形換位,怕是再也追不上她。好吧,我就是單純想用金庸語法來形容一下當時和哆拉阿姨一起闖市場的情境,好像有點誇張,但那份驚奇,真的就像是一場冒險。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你會如何展開計畫?上網查資料?買旅遊書?和朋友互相討論?都是很好的選擇。一項事業的成果,大多取決於你事前準備了多少功夫,但我漸漸體認到,旅行好像不一定是這麼回事。
當然查越多可能省越多(無論時間或金錢),但在發生過無數次計畫趕不上變化的大小事件後,我試著會告訴自己,接受、享受旅途中的不確定性,比如去沖繩的三天都狂下雨,比如我看不到預期中的碧海藍天,又比如和哆拉阿姨相遇這回事。
島嶼天光再度放晴,遠眺海的彼端,卻仍有未知的迷霧埋伏。
2016年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順利落幕了,民進黨的再興與時代力量的崛起,代表了「台灣主體」意識獲得共同的完全勝利。此次的政權轉移,其意義並不是所謂的第「三」次政黨輪替(輪替的價值在於進步,因此舊殖民政權的復辟並不能算在內),而是第三波的台灣民主化里程碑。繼美麗島世代訴求的終結黨禁和戒嚴、野百合世代解散「萬年國會」的努力之後,這一次的大選結果在相當程度上,是前年(2014)太陽花運動的世代能量爆發所累積的民主化政治成果。這第三波民主化的訴求不再只是侷限在政治層面上,而是植基於土地認同之上的完整生活正義。「中國威脅」與其說是刺激的原因,毋寧說是彼岸社會受到台灣主體運動刺激而產生恐慌的結果。
勝選背後的太陽花新浪潮
去年12月28日,賴中強律師曾發表〈年輕人你應該生氣〉一文,文中批評勞動部去年12月25日公告的「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1款至第6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的草案條文,是大幅開放外籍白領來台工作,將排擠年輕人就業和拉低薪資。雖然日前白領審查標準草案在法規會審查中已被要求暫緩,然而,新上任的張善政院長不理會民意機關以及社會輿論的反對,表示不會放棄推動這項政策。此時,令我們害怕以及疑惑的是,為何馬政府連四個月都等不了,連對外溝通和蒐集各方意見都不願意做,急忙地要在其卸任前完成這個政策,這背後到底有什麼社會大眾所不知道的內幕?!這個問題絕對是大家必須要去了解以及關切的。
中國官方近日公佈2015經濟成長為6.9%,此數字遠高於民間金融機構之估計。6.9%成長是否真實,讓人有很大的懷疑。中國當今之經濟成長模式,已走入盡頭,將來將面對過去經濟發展所遺留之弊端,挑戰險峻。這可從以下三點來解釋。
一,民間消費成長微不足道, 轉型服務業談何容易。
中國過去20年來的經濟發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80年代至金融海嘯。 此期中國以低成本生產製造業,電子產品拼裝及基礎公共建設,來維繫高度經濟成。第二階段,自2008金融海嘯後,中國則以寬鬆政策為主導,大量放大銀行授信放款。金融海嘯前,民間消費是中國生產總值之最大項目,約佔GDP的 45%。資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僅佔35%左右[1]。而金融海嘯後,此兩項目有反轉現象,請見圖表一。大量資金投資工業硬體設備及地方建設,硬是撐住了中國經濟成長,但換來了產能過剩,而實質民間消費成長則微不足道。民間消費對國民生產總額(GDP)之貢獻反而大幅下滑。這基本上是與轉型服務業之宗旨背道而馳。過去東亞國家(如新加坡、韓國、台灣等)都經過10至20年左右的時間,來達成這樣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