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書摘》也許我們沒有共同的過去,但一定可以有共同的未來

主持人 圓神出版發行人簡志忠
對談人 姚立明、吳念真

簡志忠:這本書的主軸是,我們可能有不一樣的過去,但是希望走向共同的未來。臺灣社會長期糾結在省籍衝突與階級矛盾之中,究竟要如何完成轉型正義,破除一些障礙,讓大家走向共同的未來?

姚立明:寫這本書之前,最擔心被外界誤會我自以為是「先知」,彷彿只有我一個人可以爬出高牆。所以,真正想讓大家理解的是,推倒高牆很不容易,我這一路也是跌跌撞撞,花了三、四十年的歲月才走出來。

落實貿易便捷化,開拓潛在市場:兩項提升出口的策略之芻議

去年以來,我國出口連續十二個月衰退。我國出口一向佔GDP近70% 。2015年出口較前年減少10.6%,經濟成長自然低落。目前美國與歐盟的經濟緩成長,日本緩復甦,新興市場經濟體亦僅持平。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而且有可能「硬著陸」。WTO 2015年報告指出2015全球出口下降11%。國際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停滯,而歐盟與日本競相採取負利率的寬鬆政策,美國聯儲本預定升息的政策,亦暫停觀望。造成一波又一波的匯率與股市波動,反覆無常,可能影響全球經濟上升的力道。

拯救急診壅塞下被犧牲的醫護病人——建立一個「反脆弱」的醫療體系

最近因流感疫情嚴重,導致全台加護病房塞爆,連帶使得急診也癱瘓(因為該住院的病人無床可住),還連帶引發了立委喬床的爭議。

這種短時間內大量增加的醫療需求,學術上稱為「醫療人潮」(surge),從2006年的「急診醫學學術共識會議」以《醫療人潮之科學》為主題開始,有關醫療人潮的影響與應對措施的討論,就一直是全球醫界與公衛的熱門話題。早有許多研究顯示,急診的壅塞會提高病人的死亡率[1],造成醫護人員極大的心理壓力,並損害急診醫師的工作滿意度[2]

余曉嵐

作者現為建築師,公共工程金質奬2012、2014年設計監造優等獎得主

《單身動物園》:我的愛情,誰能定罪?

在電影《單身動物園》中,單身是一種罪,必須被安排到飯店與其他男女配對,如果無法在45天內找到另一半,將失去身為人類的資格,變成一種動物。柯林法洛飾演一名失意的單身男子,在配對失敗後逃亡到森林裡,遇到蕾雅瑟杜組成的單身反抗軍。

反抗軍的生活不同於電影裡的社會常規,蕾雅瑟杜嚴格禁止任何形式的戀人關係,情慾交流或曖昧的互動也不允許發生,即使是舞會,每個人都只能獨舞,藉以避免親密的肢體碰觸。一但有人違反規定,將處以極刑,例如:逮到有人「接吻」,將用刀片削去兩人的嘴唇,再強迫兩人流著鮮血親吻對方。好不容易逃離配對壓力的柯林法洛,卻在森林中愛上了同是反抗軍的瑞秋懷茲,兩人的命運因為相愛而遭受威脅⋯⋯

民主國家中的同意搜索

因為軍事安全總隊保防官偕同憲兵陷入強迫人民同意搜索的爭議,這幾天刑事訴訟法成為顯學,立法委員爭相對此議題發表意見。在大學教授刑事訴訟法的老師與刑庭法官順便雞犬升天,這幾天臉書、line等通訊軟體的訊息閃個不停,本來冷門冷灶的司法法制委員會也突然熱門起來。

事實上,刑事訴訟法第一三一條之一同意搜索的法理並不複雜,本質也不邪惡,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問題,並不是憲兵特別欠缺法學素養,或是在跟白色恐怖的案件上才例外走鐘,而是同意搜索讓憲警等司法警察可以免除向法院聲請搜索票的程序負擔,於是各種挾帶地位優勢,以話語欺騙或是壓迫當事人同意,或是搜索完才讓當事人簽下同意書等荒謬作法一一被發明,成為憲警的偵查技巧。

「反中」與「反一中」

針對「台獨」主張,支持「統」的一端常會斥其為「反中」、「仇中」、「逢中必反」,或語帶揶揄地說,有本事就不要去中國賺錢、跟中國人來往!最近某立場明顯「親中」的台媒就以專文批判「時代力量」,說他們最不配「反中」,因為不是岳父在中國有投資事業,就是媽媽在彼岸開公司等,這般在中國政商關係良好的家庭,分明等同於兩岸買辦,有何資格「反中」?

這些批評乍聽有理,但稍作推敲則不難看出其刻意扭曲國家主權與商業往來間的關係,且明顯將「反中」與「反傾中」、「反一中」混為一談。

先說說什麼叫做「反中」?就字面意義而言,自然是指「反對中國」,既而「反對與中國有關的一切」。這種「逢中必反」的情緒性反應不免存在若干人身上,但就實際面而言,台灣根本不可能如此。就算不提兩岸間密切的商業與文化交流,即就我們的「國語」、「國字」,乃至許多節慶民俗而言,都與「中國」淵源深厚,如何一味盡反?更何況,在全球化浪潮與中國製造崛起的當下,即使曾經與中國仇恨深結的日、韓、越南等國,也不可能完全排斥中國,台灣又豈能例外?因此,所謂的「反中」,無疑只是一種情緒上的指控,不符事實,也未能就事論事。

⿊⾊觀光:那⽇我搭上從東京開往福島的巴⼠

⾹港導演陳果曾執導⼀部反核主題的奇幻電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埔的紅 VAN》(2014)。在這部⿊⾊寓⾔電影裡,⾹港倏忽變成⼀座無⼈的空城。2015年8⽉7⽇,在廣島長崎原爆70週年前⼣,早稲⽥⼤學地震重建⽀持計畫向政府申請進入福島核災管制區,我也搭上了那⼀部從東京開往福島的巴⼠。
在早稻⽥⼤學法學部的安排下,這是⼀場國際學者的學術考察,進入第⼀級輻射警⽰的紅⾊管制區,進入災後重建煥然⼀新的市政機關浪江町役所座談,⾛進荒廢的農⽥與復育栽培的苗圃場,⾛進當地民家有災民為我們導覽⾃⼰的家。早稻⽥⼤學是311後第⼀間動員投入災後重建的⼤學機構,早⼤法學部更長期義務提供災民與政府間的法律扶助。這樣的努⼒,無庸置疑是相當可敬的。然⽽,從繁華的東京到無⼈的福島,這⼀趟福島⼀⽇⾏既現實且殘酷,實質上更接近⼀場災區觀光或廢墟地景的「⿊⾊觀光」(dark tourism)。

梁秋虹

作者以筆代勞,一個素人。

【人心人術】 走過一百年 用台灣人的眼睛畫世界:郭雪湖

我們對自己的土地,對自己的歷史,一直不夠了解;因此曾有年輕電視女主播鬧出笑話,說出:「陳澄波自己本人也非常緊張。」另外一個笑話是作家小野出席電影首映時,說道:「只要『郭雪湖』的畫像一動起來,角色就開始穿越時空。」結果全場哄堂大笑。讓小野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郭雪湖」三個字有什麼笑點?

誰知道小野繼續提「郭雪湖」,台下的觀眾笑聲就愈多。後來小野終於忍不住,問台下朋友:「郭雪湖有什麼好笑?」有人回答說,新一代的宅男女神叫做「郭雪芙」啊;小野說:「郭水壺?那個壺?」台下完全笑翻了,「芙蓉的芙啦。」小野終於知道台下朋友在笑什麼,隔日報紙的影劇頭條是「小野不識郭雪芙」,眾人不認識郭雪湖不是新聞,但是不認識郭雪芙卻會是新聞,有意思吧!

郭雪湖(1908-2012)是台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本名郭金火,出生在台北大稻埕。郭雪湖那時身處的大稻埕,是台灣最繁華的地方,就等同於現在的信義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