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鈞、陳宥任

花大鈞為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陳宥任為醫師

「中肯」還是「台肯」?肯亞詐騙案的人權保護與兩岸司法協議解析

4月8日,有8名台灣人因為一件電話詐欺案件,被肯亞政府遣送中國,引起輿論一片嘩然,而至本文完成止,已陸續由肯亞政府遣返三批共計45人至中國接受審判,由於報載其中有23人是在肯亞政府宣判無罪之後才遣送中國,更讓人質疑起台灣人在國外的人權保障問題。而101年即簽署的《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在此事所扮演的角色,亦值得探究。

有關肯亞政府宣判無罪後仍把人送到中國一事,依法務部提出的說明表示,肯亞政府所審判的部份是針對無照經營電信業、無照使用電信設備與組織犯罪三項罪名,而中國則因為偵辦詐騙案件,故將人帶回中國。以下可由三點進行觀察:一、中國是否有權力把台灣人直接帶回去中國審判?二、台灣針對上述人士有沒有管轄或是介入的權利?三、兩岸司法協議的角色何在?此外,2011年時菲律賓將台灣人遣送中國一案中的法律爭議,也是值得與本案相互對照的案件。

最終筆者想指出問題的根源,恐怕不是這些法律爭議而已,而是更深層的政治問題。

一、國際管轄與中國台灣之管轄權

泰國:中國高鐵外交的瓶頸

上個月(三月底)泰國在無法從中國取得期望的融資條件後,宣布放棄雙方合資興建高鐵的計畫,改採獨資且截短路線。此舉成為北京的高鐵外交與背後一帶一路外交戰略的難關。

在目前三個一帶一路計畫中,對於東南亞的方案,從昆明到新加坡的高鐵路線是最可行的。其他的中亞線(連結歐洲)因為距離遠高於高鐵的理想營運範圍(200-1000公里),加上經過傳統俄羅斯勢力範圍,高鐵能發揮的空間有限。南亞線通過緬甸、孟加拉至印度加爾各達不僅地形崎嶇,加上印度的地緣政治影響,高鐵的可行性與後續利益亦有限。相形之下,東南亞線沒有經過任何大國,且沿線國家(寮、泰、馬、星)都對中國維持友好態度。再者,路線連結曼谷、吉隆坡與新加坡等大城,期間距離較為接近高鐵的理想營運範圍。然而,泰國卻從一個可靠的環節演變為未定的因素。

【學與業壯遊】 虛有其表怎麼辦?經營實習的「裡面功夫」──大學的藝術之二十八

就和任何教學一樣,實習可能帶給學生充實的收獲,但也可能是徒具形式的表面功夫,端看內容如何安排和設計。如果企業只是賣學校面子或是「盡社會責任」,讓學生進企業名為實習,其實只是混時間,對各方而言效益都不大。

志工?實習生?無薪勞工?別傻傻分不清

如果是學生各別靠自己的力氣去找實習機會,得到什麼樣的待遇只得碰運氣。但如果是學校和企業合作,就應替學生爭取與把關。站在學生福祉與企業需求並重的前提下,應該爭取企業用這樣的原則開實習缺額:

一,安排企業面試實習生,確認符合雙方期待

美國企業都會面試實習生,而且在面試實習生的時候,會依照企業的文化與風格進行篩選。例如,高盛面試實習機會的時候,不重視實習生對金融了解多不多,比較重視實習生是否對「高盛」本身作了功課,了解高盛的風格、歷史,彼此的風格是否投合。總之,即使是政府或學校爭取或牽線造成的實習,也應該讓企業面試,而非全都接納。

二,企業徵實習生,應該是要有聘僱缺額

在下一件兇殺案之前

前幾天的一個早晨,我輕輕叫醒四歲的大女兒,簡單的描述了今年三月二十八日發生在內湖區,震驚全台的事件,我們討論著接下來可能的做法,在這個過程裡,我感到無比沈重,不是只因為這樣的事件讓人覺得害怕無助,而是,這樣的事件提醒著我,不論在一般民眾或是母親的角色裡,我一定少做了什麼,才讓我們的社會出現了一個這樣的破口。

方天青

作者為媽媽,妻子,女兒,媳婦,台灣人。

【時事想想】 陸客不來,台灣觀光業者哀嚎;10家五星級旅館卻在台南拔地而起

陽光明媚,南台灣的豔陽催生了甫過冬的綠樹枝芽。父母親們鋪著野餐墊,看著天真無邪的孩子,盡情在綠草地嬉戲。

誰能想像,4月初正式啟用的「新營文化藝術園區」, 9個月前,只是一片荒蕪、堆積著廢棄鋼鐵建物,雜亂無章,連新營本地人都不想接近的嘉南水圳邊的小荒地?

不到一年時間,小荒地重生了。

復活,並非重新讓一座新樂園拔地而起,而是保留原有的廢棄鋼鐵建物,如生鏽鐵塔、鋼廊、攀岩場,並重新整修,再邀請漫畫家「不二良」跨刀創作,賦予這個地方「童年狂想曲」的風味。

從過去兩週父母親和孩子歡樂的笑容來看,這項工程非常成功!

這是台南推動在地文化、活化在地資源,提升生活品質的一環。

無論是藍晒圖文創園區、林百貨、十鼓仁糖文化園區、佳里蕭瓏文化園區、新化大目降文化園區、麻豆總爺藝文中心、三二一巷藝術聚落、喜樹老街、神農街、國立台灣文學館⋯⋯等等,都是原有在地文化和生命力重生的展現,並吸引大量的觀光人潮,也讓台南成為一座擁有歷史文化感的觀光城市。

【開往台灣的慢船】Flawsome的政治學問

我們都知道自己不完美,卻追求完美,而且愚蠢的希望別人完美;這裡的「別人」可以填進任何人,包括另一半、父母、子女、主管或政治人物。另一方面,現代人卻也更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完美,就像一場力拚之後輸掉的比賽,卻可以是「完美的球賽」一樣。

英文中有一個字最能解釋這個看來有些矛盾和衝突的觀念。許多報導指出,超級名模泰拉班克斯(Tyra Banks)在2012年發明了「flawsome」這個新字。Flawsome是由「缺點」flaw和在英語世界中已經接近濫用程度的「很棒」awesome兩個字結合,意思是「雖然有缺點,卻不妨礙一個人(或一家企業,或隨便什麼東西)的優秀」。班克斯以自己為例解釋,她有個大額頭,但仍可以是名模。

速寫倫敦住房危機

倫敦房價在2012年到2014年間,上漲了29%,租金上漲了6%。同期,在英國的其他地區,房價平均上漲9%(CityMetric資料)。筆者一位就讀北英格蘭地區大學的朋友抱怨,宿舍租金年年上漲6%,2012到2014三年間漲幅高達18%。
飛漲的房價,引發民間組織,社運人士及學界諸多討論 (部分討論參見〈「8年20萬戶」,可以保障居住正義嗎〉 )。研究及相關報導直指,攀升的失業率及房價,讓許多人不再有能力負擔倫敦的生活。同時,根據《衛報》估計,倫敦每年有兩萬五千戶新社會住宅需求,然而目前政府的計畫供給量僅能提供一半的需求。因而, 30至40歲的年輕人開始搬出倫敦向外遷移,在2012到2014年間的淨遷出高達25% (CityMetric 統計報導)。

偏鄉混齡教學,見樹不見林!

有一批致力於偏鄉教育的教授學者,針對偏鄉學校人數過少產生的廢校與否與同一年級學生學習冷清等議題,疾呼小校不必廢,轉型即可,將小校組織扁平化,減少無謂的公文與評鑑,並進行「混齡教學」。並以長期施行混齡教學的奧地利為例,認為奧地利小校散佈各地山區,政府對待小校的方式,就是採取混齡教學。一所二、三十人的小校,用一兩個專任老師,就能經營得很好,孩子的學業和人際表現,都不輸給大校學生。筆者肯定這些致力於偏鄉教育學者的努力用心,但是近年來台灣推動的諸多教育改革均淪為「見樹不見林」,只看見其美好的一面就大肆讚揚,卻未兼顧實務考量,幾點意見供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