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里約奧運,台灣女將陳玟陵因傷退場落淚的運動是什麼嗎?沒錯,是角力。《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正是描寫關於角力運動的電影。如果你聽到角力二字,就覺得沒興趣,那就太可惜了。
因為我個人認為,這簡直是印度版的《KANO》(2014)。具體理由有四:一、改編自真人實事。二、角力或棒球兩者在國際運動賽事上,並不熱門。三、說明運動精神是具有普世性,不僅超越性別、種族,也可從而召喚出一種想像的共同體。四、故事推動的敘事者交由旁觀者,《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設計堂哥的虛構角色、《KANO》則設計吳波陪棒球隊練球。
不過,說實在的,我看過的印度電影並不多。記得某次影展的中間空檔,有名男子向我問道:「你等等有空嗎?我有一張票,多的,免費送你。」我算了一下時間,約莫可以看個大半場,我就去看了。那部電影叫做《沙魯克罕之終極粉絲》(Fan)。雖然因為趕場而沒看完電影,但我對身為寶萊塢三K天王之一的沙魯克罕(Shahrukh Khan)留下深刻印象。他在片中分飾兩角,一是寶萊塢巨星,也就是真實生活的自我面貌,二是來自庶民階級,卻是追星徹底的沙魯克罕大粉絲。
為什麼要從沙魯克罕說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