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想想】台中的反抗與馴服:為228事件七十週年而寫

文 / 楊欽堯

(雲林縣北港鎮出生,待過嘉義、台北、台南等地,最喜歡台中這城市。博士班就讀於中興大學,現在就算四處兼課,假日休閒時都會回來,逐漸台中成為我第二故鄉。興趣是歷史研究,現為修平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二二八不幸事件爆發迄今剛好70週年,絕大多數當事人都已作古,中部還健在者,如當年二七部隊長鍾逸人已高齡95歲,領導民眾於埔里烏牛欄作戰的黃金島亦已90歲,其中較年輕的陳明忠也有87歲。

「禁日」過後,對於兒童虐待我們還能做更多

由韓國漫畫家裴真秀所繪製的作品「禁日-訊息篇」,近期在網路上引起了熱烈討論,原本只是看似平凡無奇的小學生圖畫日記,將隱藏訊息層層抽絲剝繭後才發現,埋藏在童言童語的圖畫下其實是件令人毛骨悚然的兒童虐待事件。然而,在社群媒體瘋傳的同時,漫畫裡所敘述的世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兒童虐待定義

曾翌捷

高雄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三個女孩的爸爸

【時事想想】韓半島風雲:中國心裡苦,但中國不好說

歷史何其相似?許多事件無法照搬重複,卻瀰漫著往日雲煙的氣息。

金正恩和金日成這對爺孫倆幹的好事,雙雙為中國帶來了無奈又危機四伏的威脅,但中國不能說。

當今的朝鮮半島,即依稀飄盪著一股冷戰時期的氛圍:圍堵策略。

1947至1952年,剛走出二次世界大戰陰霾的全球,又一腳踏入了冷戰的泥淖。「遏制」共產世界,成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所奉行的策略。

西太平洋的「島鏈戰略」就此橫空出世,孕育而生。當時,擔任美國杜魯門總統國務卿的艾奇遜在1950年1月提出了「第一島鏈」的思維。他曾公開對外表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衛線,是北從阿留申半島-阿拉斯加-日本-琉球-最後到菲律賓」。

至於韓國、台灣與中南半島並不在艾奇遜原先設想的第一島鏈防衛線之內。

【日本想想】《牯嶺街》在日上映「花樣」多 窺見日本人看電影有多搞剛

「這音箱真的不是在電影院會出現的東西呀」,螢幕前的男子原本想拍一拍手邊的音箱,但又忍不住縮了縮手,碎念一句「值幾百萬呢還是別碰了」。電影開演前有人在前面拿著麥克風說話,音箱還大剌剌地擺在外頭,實在是在電影院難見的景象,事實上,這是我3月20日時在日本的電影院角川CINEMA有楽町觀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的一景。說著話的人,是日本的電影導演富田克也,而音箱持有者,還是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這麼多「咖」的名字齊聚一堂,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在這看電影,不只是看電影而已,「花樣」多得很。

Nikkei Design

《Nikkei Design》(日經設計)為一本專門報導如何將設計用於在商業經營上的綜合情報誌,深入探討熱銷商品背後與設計等相關各式主題,並輔佐以實際案例說明,例如:暢銷的設計、如何創新、商品包裝等,一一剖析因設計而成功的各種實例,幫助讀者更加了解其脈絡。

【時事想想】警察攔檢風波 都是「指定處所」惹的禍?

據3月19日報載「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在台北轉運站穿拖鞋遭警員盤查身分」的新聞,引發外界針對警方執法合法性與合理性的熱烈討論。首先,在民主自由國家中,人民得在言論自由的保障下,暢談存在於每個自然人心中的執法尺度,這是正向的發展,也是先進國家的正常現象,我們應樂見之,應予以肯定之。

此外,本人對於新聞、社群媒體之言論及北市保警大隊的記者會的發言皆有瀏覽,提出以下存在於本人心中的執法尺度供討論,也期冀有先進能夠針對以下論述的盲點,惠予指教:

一、本案之盤查依據應為「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

【人心人術】每個台灣人都聽過的好聲音: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

他的歌曲,就算不會唱,幾乎每個台灣人都聽過。《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四季紅》都是「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作品。

鄧雨賢的一生如同流星一般,短暫卻很璀璨!他出生在日本時代桃園龍潭的書香世家,三歲時因為父親工作關係,舉家遷往台北大稻埕。也因為這樣的機緣,道地的客家子弟,日常生活中也接觸到台語。

求學過程堪稱一路順遂,鄧雨賢大學考進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今日台北市立大學),畢業後分發到台北日新公學校(即今台北市立日新國小)教書。

鄧雨賢的個性內向,他把感情全貫注在音樂之中。大學期間,他時常沉醉於音樂演奏之中,他會彈奏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