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參加本次「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卻在首輪就慘遭淘汰且在A組敬陪末座,三年後若要參賽,必須從「資格賽」打起。這對自詡棒球為「國球」且在本項運動世界排名高達第四的傳統勁旅而言,的確是件非常難堪的事。
輸球當然難受,網路上鼓勵、批評的聲浪相互較勁,具有建設性的檢討意見也隨處可見。依我陋見,棒球大致分成投球、打擊(含跑壘)及守備三端,若就這三個層面來看,台灣這次兵敗首爾的主要問題在於投手威力遠遜於各隊,守備也偶有瑕疵,至於打擊則尚能發揮一定的水準。整體看來,筆者認為如果本次球員的徵召能再順利些,旅外球員及桃猿隊好手都能參加,台灣晉級八強應不是問題。
唯無可諱言的,雖然我們的實力仍在,但世界各國的棒球也都不斷在進步,像這次以色列及荷蘭的代表隊,就有不少大聯盟級球員參加。因此,如果台灣棒球實力無法有持續的提昇,即便球員徵召順利,恐怕未來我們在大型國際賽事上的競爭也將日趨艱難。
然則要如何提昇實力?據筆者多年觀察,台灣棒球近幾年逐漸有向「美式球風」發展的趨勢,亦即慢慢走上「強力棒球」的途徑,這點反應在打擊上最為明顯。這並不是壞事,但問題就出在我們真能貫徹這樣的球風?或者說,這樣的球風是否真的適合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