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偕行來時路──台灣道路設計再思考

友善列印版本

父祖走過的路,現在繁榮起來了,車多了,道路拓寛了,可喜可賀!但是,可別攜兒帶孫的去緬懷祖上榮光,去回首來時路喔!因為那是找死,走在那裡被車撞死是自己的錯。台灣的道路90%是不考慮行人的,不只是郊外的幹線道路没有行人專用道,連人口密集的市區,也没有考慮行人。

在日本,很難找到没有人行道設計的路,即使是通往羽田空港的,幾乎没有人會去走的幹線道路也設有人行道。他們認為,道路的第一順位是給人走的,不能為了車流而本末倒置。

騎樓要一路平順到底,要不置任何物品,路面高度、排水溝蓋高度、騎樓地面高度、民房一樓地板高度要永遠維持到底,這只有「萬惡」的日本警察才有辦法管理的。我一直很納悶,國民黨那麼恨死「日本鬼子」,日本人留下來的宿舍群、百貨店樓、神社…明的暗的要破壞,為什麼要對自己管理不來的騎樓情有獨鍾呢?

私有地上設置公共通路的騎樓,本身就不合法理,騎樓要廢除;交通要道上設置停車位置,只有讓交通越亂,路邊停車要嚴禁。人口負成長,空屋増加,空屋税加重,房地產跌價的時代,嚴格執行建蔽率與容積率,嚴格執行買車時附停車場證明,配合新築大樓停車場優惠税率,民營停車場優惠税率等奬勵措施,要産生停車空間並不是那麼困難。

戰後日本,除了没有騎樓之外,道路交通建設與台灣没差多少。經濟起飛後,人多車多,也經歷了好長一段的交通麻痺的悲慘歳月。30-40年前,他們痛下決心,用幾十年的時間,把停車場問題與人行道問題徹底的解決了。

該是台灣官民共同冷靜思考的時候了。把私有地的地權100%還給人民,同時也把設置停車場的義務交給人民。政府只管在公家的土地上,做好給人走的路與給車走的路就好。台灣加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