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想想】

Nam Quốc Văn,漢字為「南國文」,曾留學美國與越南,差點就娶越南牽手,是國內極少數懂越南文的越南瘋。
 

【南洋想想】巨龍陰影下的嚇阻:越南國防概況

近年來越南積極建軍的新聞時常出現於媒體報導,尤其六艘潛艦的軍購案堪稱東南亞最大。河內對國防的投資雖然無法完全抵銷來自北京的戰略壓力,但是形成相當程度的嚇阻。

後冷戰的掙扎

越南的軍力主要奠基於冷戰期間。越戰時,蘇中與其他共產國家大量援助各類軍火,但是面對優勢美軍所採取的不對稱戰術與可觀的戰損,使得其軍力發展得並不完整,如海軍的建設就僅限於海岸防衛。直到1975年統一後至冷戰結束,越南得以運用蘇援快速發展其三軍。鑑於1979年的越中戰爭、包圍北京與強化河內在東南亞影響力等戰略目標,莫斯科提供大量的軍援;從陸軍的T-62戰車、BMP-2步兵戰鬥車、BM-21多管火箭、Su-22M戰鬥轟炸機、P-35岸置反艦飛彈等,多數在1980年代都不算老舊,對未大幅現代化的解放軍形成可觀的嚇阻。

【首爾想想】「破邪顯正」與「積弊清算」

年末年初,人們總會回想與總結過去一年發生過的事。在南韓,總是年年受到輿論注目,由大學教授票選、最能體現國家時局發展的「年度成語」也出爐─這回登場的是「破邪顯正」。

南韓的公私立大學各領域教授發起申辦的週刊《教授新聞》,透過1000位教授的問卷調查,決定出代表2017的年度成語為「破邪顯正」,這4個字明顯是針貶時政而來,而這詞獲得其中340名(34%)教授的青睞。

在華人世界,較常聽到的類似成語是「改邪歸正」;南韓所使用的「破邪顯正」,源自佛教三論宗教義。唐朝佛僧吉藏大師在《三論玄義》中寫道:「論雖有三,義唯二轍:一曰顯正,二曰破邪。破邪則下拯沈淪。顯正則上弘大法。」

「破邪」指的就是破除包含邪門歪道或扭曲失實的見解;「顯正」在佛家中,意思是要闡明與弘揚佛道真理,現在則是要彰顯正義、讓社會回歸正道。

前總統朴槿惠執政的2015年,發生了政府應對MERS疫情不力而造成多人死亡、之後又強行推動歷史教科書國編等爭議,《教授新聞》該年選出的代表成語是「昏庸無道」。

而在2016年爆發親信干政案,引發大規模燭光示威,要求朴槿惠下台後,國會也通過了對朴槿惠的彈劾案,將百姓比喻為水、領導人則為漂流在水上的船,並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詮釋「燭光時局」的「君舟民水」,成為年度成語。

【越南想想】越南二二八的啟示(上)

此刻正值台灣國殤日二二八之際,筆者在此先向所有受害的台灣英靈及其家屬表示萬分的悼念及感謝。其實,不止台灣有二二八事件/大屠殺,在越南也有二二八事件。雖然台灣和越南的二二八不完全一樣,卻都有共通的特質,就是與獨裁者蔣介石的藉機入侵有關。

公元1946年2月28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簽訂了「中法關於法國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中法關於中越關係之協定」、「關於中國駐越北軍隊由法國軍隊接防之換文」。為什麼蔣介石要與法國簽訂這些條約與協定呢?原來,蔣介石企圖利用戰後到越南接受日軍投降的機會佔領越南的陰謀無法得逞下,只好退而求其次用越南當籌碼與法國交換利益。

Nam Quốc Văn

Nam Quốc Văn,漢字為「南國文」,曾留學美國與越南,差點就娶越南牽手,是國內極少數懂越南文的越南瘋。

【老番講古】台灣地名野生思考:紅毛井與諸羅山

台灣歷經荷蘭、西班牙、清國以及日本的統治,許多早期地名的形成、意義與發音,並不能以今日北京語的思考邏輯來解釋地名的意義,甚至也不能以河洛語、客家話的思考邏輯去解釋。荷西與清國時代可能是以台灣人漢字去拼湊平埔族語的地名,日本統治時代可能是以日本漢字去拼平埔族語或河洛語、客家話的地名。

此外,許多原本台灣有的名詞,如果是不同統治者所打造,就可能在該名詞前冠上不同的形容詞。例如,荷蘭人鑿建的水井,就會被稱為紅毛井。一般台灣人稱呼水井為古井,台灣的古井很多,不過,位於嘉義市內的紅毛井,可算是極少數有歷史文獻可確證為荷蘭人監造的古井。

《諸羅縣志》說:「紅毛井:在縣署之左,開自荷蘭,因以名。方廣六尺,深二丈許」。只是,這口井以及圍繞而成的「市井」、「官署」等建築群,是在「諸羅山社」番社內,還是在番社外?這就牽涉到原住民的原本村社,是否被外來者驅趕而遷村的老問題。

陳亮宇

大學在台灣讀政治系和公共行政研究所,現在是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區域研究所博士生。 除了喜歡逛荷蘭博物館,還很喜歡荷蘭零食。希望天天都有炸魚(kibbeling)、可樂餅(kroket)、小可樂餅(bitterballen)、糖漿煎餅(stroopwafel)和薯條(patat)可以吃。

【書摘】《橫斷記:臺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王清1953

書名:橫斷記:臺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
作者:高俊宏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25日
出版社:遠足文化


幾年前,我片面得知龜崙嶺山區有一段與白色恐怖時期的有關誤殺的歷史,當時對此事件毫無頭緒,雖曾試著前往三角埔頂山一帶,尋找這個文獻中的「隱蔽基地」,但不了了之。後來才知道,就在自己日常散步的橫坑山區,居然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白色恐怖事蹟,與前述的隱蔽基地事件也有關。那是一位叫做王清的青年,在這一帶山區躲藏了四年,最後被捕並且遭到槍決的哀傷故事。王清的妹妹王阿貴至今仍健在,現年七十七歲。在樹林文史工作者鄭至翔對王阿貴的訪談稿中,可以略知王清被捕後火葬的過程:

【女人想想】「#Me Too」全球運動之後⋯⋯

由美國好萊塢引爆的「#Me Too」反性侵性騷運動,如火如荼在全球各地展開,許多名人紛紛勇敢說出自己曾受性侵、性騷的遭遇,它也延燒成全球的終止性/別暴力運動。

近日「#Me Too」再度成為全球輿論焦點,被美國奧運體操小天后拜爾斯(Simone Biles)等160多名女子體操選手指控性侵、性虐的美國國家隊隊醫納薩爾(Larry Nassar),經過長達7天的聽證會後,終遭美國法院以多次性犯罪的罪名,判處40年至175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