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想想】從神秘暴君到手指愛心 兩韓峰會背後:金正恩的形象轉化

秋意漸濃,南北韓關係則越趨熱絡。今年第3次兩韓峰會於北韓平壤登場,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袖金正恩,從過去兩次峰會的單日往返會面,進展到接連3天同行。在輿論反應中,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的形象,隨著公開的肉聲影像越來越多,眾人對他的印象,開始出現變化。

半線想想

彰化舊名半線,是以前巴布薩族群的稱呼。如此富饒的土地,卻又帶有許多命定的哀愁。我們從半線出發,聊聊彰化的特色,彰化的人文風景。

【書評書介】《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脫離「無法討論政治」的困境

長久以來,「政治」在台灣被當作是不好的事,小時候學校讓你覺得政治太髒了,不能進校園。你第一次和政治接觸是選舉時的衛生紙贈品或在喜宴上跟議員敬酒。你對「談論政治」的典型印象,是政論節目上攻擊特定政黨的名嘴,你上次看到他,是他在隔壁節目信誓旦旦表示,如果女人墮胎,孩子會變成痛苦的嬰靈。

身為民主社會公民,我們有權參與政治,但通常要不興趣缺缺,要不義憤填膺、堅持己見、沒有改變意見的可能。這些態度都讓民主溝通更不容易進展。政治管轄我們的全部生活,我們卻陷入「無法討論政治」的困境。

【男人想想】從「女權自助餐」看見男性對父權的控訴(上)

勵馨在男大生情感團體中學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傾聽男大生的情感,讓他們學習、慢慢地說出口而不加以評斷;太快的用性別平權、女性主義的概念加以論斷男大生的情感,不僅無法釐清男大生的真實樣貌,更甚者可能會造成錯誤的理解,導致男大生認為自己的生命故事被錯誤詮釋,進而選擇噤聲。

男人想想的專欄中,我們曾談到當今男性遇到的難題,當男性要述說自己的性別困境時,很有可能會被攻擊反挫女權,當男性提出自己的看法時,就會被認為是母豬教徒;久而久之,性別平權對於某些男性而言似乎是一種「政治正確」,如果性別平權卻不包含男性的看法,那平權兩個字似乎就是淪為口號罷了。

《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孤獨死」友人的警惕

 

現年93歲的橋田壽賀子,可以說是台灣人最熟知的日本電視劇編劇,執筆超過50年的她,曾寫出《阿信》、《鄰居的草坪》、《冷暖人間》等膾炙人口的名作,不過,這位大名鼎鼎的編劇卻在2013年宣布自己打算引退,積極展開她的「終活計畫」,2016年更寫作一文「我想安樂死」,引起日本對安樂死的熱議,2017年她出版《請讓我詳、快》一書,以個人生命經驗、哲學思考、人權角度,倡議安樂死的合法。


「孤獨死」友人的警惕

橋田壽賀子

1925年出生於韓國首爾。大阪府立堺高等女子學校、日本女子大學文學系畢業。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院肄業。曾以第一位女性員工的身分任職於松竹電影公司腳本部,後來成為自由劇作家。

1983~1984年播出的《阿信》創下平均收視率52.6%的紀錄而大受歡迎。1990年《冷暖人間》開播,2011年播完第十季,播出長達20年。曾獲頒NHK放送文化賞、菊池寬賞、勳三等瑞寶章等。2015年以劇作家身分首次獲頒文化功勞者。現在為橋田文化財團理事長。

抵禦假新聞 人民需要加強「數位免疫力」

「假新聞」(fake news)只是「資訊錯亂」(information disorder)之一,錯亂的型態與本質有程度上的差異;有時候只是查證不確實的「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有時候是扭曲事實、真假混合的「作假訊息」(dis-information)。上開兩種訊息的破壞力與禍害效果,遠遠不如「惡意訊息」(mal-information)對於社會秩序甚至國家安全的威脅與損害。

林青弘

蘋果日報即時論壇專欄作家,時事評論散見於《上報》、奇摩新聞論壇。

【日本想想】「偶像」與「佛像」的音樂交流:堂本剛的奉納演唱會

低沉而綿密的蟲鳴,揉合進奈良秋夜的徐徐晚風中,在閉上雙眼、雙手合十之際,襯托出份外的靜謐,面對著東大寺的大佛,心情又更沈澱了──但明明不該如此安靜的,畢竟這是一場演唱會。

合掌與東大寺的組合很合理,但再加上「演唱會」這個關鍵字,似乎就令人摸不太著頭緒了,這是9月15日於奈良東大寺舉行的「奉納LIVE」一景,台上演出者是KinKi Kids的成員堂本剛,舞台就架設在大佛殿前,表演接近尾聲時,堂本剛請在場的觀眾一塊兒對著大佛「合掌」。「像這樣祈禱的動作,是從以前開始就流傳下來,為了和平與愛而產生的動作」,他說,不知曾幾何時,人們遺忘了這份心情,而他盼望這樣小小的動作能更加在世上流傳。大佛亦並非單純是一座重量級的背景,毋寧說祂才是主角,「偶像」與「佛像」激盪出一段結合千年傳統文化與現代表演形式的新奇共演。

不只要說完整,還要說好一個故事:從海島演劇《回憶的華爾滋》談歷史改編

張常美被捕的那一刻,一片枯黃的樹葉靜靜飄落在舞台前。

海島演劇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演出《回憶的華爾滋》,改編自張常美、丁窈窕及施水環的受難經過,呈現白色恐怖時期女性受難者的樣態。戲劇開頭,四對白衣舞者優雅地跳著華爾滋,背景是悠揚且歡愉的英文老歌。舞蹈甫歇,其中兩個舞者——施水環與丁窈窕——開始討論臺北郵局的新工作,即將離開家鄉的兩人依依不捨地說:希望以後能再一起跳舞。

故事線一轉,即將考高中的張常美進入舞台,告訴自己的父親,因為希望畢業後直接去工作,想念商業職業學校,她的懂事得到了父親的支持,談笑間自然散發父女情深的歡愉。但是,她們三人都沒想到的是,自己將被白色恐怖的洪流接連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