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機關內的非典型勞動

「在兩年內,(中央政府的)派遣人員要歸零。」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的這番話,一語道出行政院於今(2018)年7月18日所核定的〈行政院暨所屬機關(構)檢討勞動派遣運用實施計畫〉(以下簡稱〈實施辦法〉)之目標──要在2020年底前,「強化非典型人力權益保障」。且在行政院所屬的14個部會中,特別指名7個機關(內政部、教育部、法務部、勞動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衛生福利部及文化部等)要逐年減少30%以上的勞動派遣經費,直至100%。

怎麼做?這個〈實施辦法〉指示:「改採勞務承攬方式辦理。」在討論之前,必須要先釐清「勞動派遣」與「勞務承攬」究竟是什麼。根據政府自己的說明,前者指「派遣事業單位指派所僱用之勞工至機關提供勞務,接受各該機關指揮監督管理之行為。[1]」後者則是「專業服務、技術服務、資訊服務、研究發展、營運管理、維修、訓練、勞力及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之勞務。[2]」

詹宇

經歷過一些些風雨助長,一點點滄桑滋養,一棵不想老的樹,努力長出新枝,
枝頭上有運動、旅遊、繪畫與寫作,樹根抓的是環保與社會公益。
百年後,化作一顆顆灰珠,跟著海洋或林木,願大自然是我最後的一條路。

更多文章:https://sosreader.com/n/user/@chenyu

【日晷之南】小泉八雲(Lafcadio Hearn)的解雇風波

多年以前,我覺得小泉八雲的著作很有意思,值得深讀和思考,他以日本文化實踐者的視點,自然流暢的寫作風格,總能為讀者提供新穎的啟發,為有意往下探索的人指點方向。特別是其代表作《神國日本》,對於日本自然神道的源流和生活習俗的探索,都有精闢的見解。只不過,我手頭上雖然有其著作,但中譯本多於日譯本,英文版書籍寥寥可數,恐怕無法做詳盡的介紹,談不上是正規的研究。所以,若說我能挖出哪些名堂來,那麼頂多是個揭開文壇八封新聞的好奇者而已。而我既然要說,當然從快樂的面向開始談起,有了愉快的心情,文章的血脈才會暢順,叮嚀自己筆尖要常帶感情。

以母語躍上國際舞台的「世界彈」:防彈少年團的成功模式

2018年10月8日,青瓦臺決議,頒發給防彈少年團(BTS)「花冠文化勳章」這項榮耀,肯定他們對於韓國文化的發揚與貢獻。如此一來,他們將是此項勳章設立至今最為年輕的獲獎者,亦是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K-POP偶像團體。

在全美音樂獎(AMAs)演出、登頂Billboard王座、至聯合國總部發表演說……走過艱困的爬升期後,這群少年突破紀錄的速度越來越快,散發的能量也愈來愈強大。

不論平常是否為韓流的追逐者與愛好者,我想,防彈少年團的成功,絕對是不容忽視的文化議題。究竟,這些少年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創屬於自己的另一個巔峰呢?

堅守韓語詮釋,留住文化特色

李昀蔚

白天是學院裡的文學研究生,夜裡是K-POP習舞者與聆聽者。填補日常的是研究機構裡的打工仔,真正的興趣則是書寫。在音樂這塊海域潛水多年,終於浮出水面呼吸,安撫自身躁動的靈魂。

【鐵份補給】開創營業新型態——四日市明日狹軌鐵道

位於日本中京工業核心地帶的「四日市市」,是三重縣最大的都市,擁有31萬人口,市內產業以重工業為主力,也連帶使得當地的鐵道相當發達,不管是前往名古屋的客運,以及連結產業的貨運鐵道,都成為四日市的交通命脈。

四日市由於瀕臨伊勢灣,早在古墳時代即有人居,直到戰國時代,統領當地的赤堀氏,規定當地每個月逢4號便開放市集,因此就被稱之為「四日市」。也因海上活動與商業逐漸發達,四日市人口日益增多,成為伊勢灣西側最繁榮的地帶。

進入明治時代以後,四日市在1884年興建大型現代港,1897年升格為市,並正式定名為「四日市市」,直到現在。由於名古屋成為日本的航空與汽車產業的重鎮,四日市跟著發展各項工業,包括科斯莫石油、三菱化學、富士電機、東洋紡織、日本板硝子、東芝、味之素等,均在此設廠,也讓四日市成為重要的工業城市。

【春風化雨】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面對充滿挑戰的人生

你相信這一件事嗎?人人都是天生的冒險家!從生命的起源開始,我們都是從數億個精子中,經過重重的關卡,最後只有一兩個存活下來,與卵子結合成為一個新的生命!且每一個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物種,無一不是經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過程才能成為地球上的一員;所以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其實都留存著冒險的基因。看看幼兒牙牙學語、學走路、學吃飯的過程,每一個生存的技能,都是經過無數次的自我挑戰、失敗、修正與調整,最後才能學會的。根據研究指出:人類從出生到五歲這生命中最早的五年,竟是一生中冒險最多、學習能力最強、學習速度最快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幼兒,因為整天置身於從未經歷過的環境,不斷地自我嘗試學習,視一切冒險為理所當然;因無生恐懼亦無視於跌倒受傷,方能造就幼兒的茁壯成長。

「職業作家要寫到往生為止」 日本作家的修羅場

一九八〇年代,日本經濟快速起飛,出版業也連帶受惠。當時,法國思想和女性主義大舉輸入日本,使得出版物讓人耳目一新。比如說,青土社推出《現代思想》雜誌,名編輯三浦雅士捧紅了一票「學術明星」,如柄谷行人、上野千鶴子、今村仁司、淺田彰、岸田秀、栗本慎一郎、蓮實重彥。蓮實教授後來擔任東京大學校長,是影評家也是侯孝賢的鐵粉。侯導能夠揚威東瀛,他功不可沒。

《現代思想》未必侷限於哲學和思想,偶爾也會探討流行時尚。有些服裝設計師未必擅於書寫,於是就以對談方式呈現。例如,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和山本耀司曾受邀擔任對談人。三浦總編腦筋轉得快,又喜歡觀賞劇場舞蹈表演,當代思想退潮之後,便轉任《舞蹈雜誌》(新書館),擔任總編輯。在他的策劃之下,他也經常介紹世界的名舞者,如碧娜・鮑許、希維亞・姬蘭、季李安、莫里斯・貝嘉。閒來之餘,也勤於筆耕,其名作包含《寺山修司:鏡中的語言》、《身體的零度》。

從掃垃圾到「梓桑文化祭」:看基隆青年的迢迢歸鄉路

基隆是座很特別的城市,由於天然良港的緣故,成為台灣早期對外的門戶。洋里洋氣酒吧內青年男女燈紅酒綠與豔陽四射下港口工人赤膊散發的閃耀汗水,都讓基隆繁華一時。

成也港口,敗也港口,由於基隆港的腹地狹小,一入港後能置放轉運的貨櫃有限,及東亞貨運航線的變遷,導致基隆港快速衰退,失去過往的榮光,猶如《紅樓夢》中破敗的賈府,子孫更是流離失所。

這樣的情形尤其反應在青年身上,身為台北衛星城市的基隆,每日幾萬餘名,甚至可用精銳部隊形容的基隆青年,幾乎都在台北打拼,成為台灣版的「北漂青年」。

每每晚上於台北火車站、客運站就是一群莘莘學子與社會青年排隊返家。但「天龍國」的富庶,鄰近首都的地利之便,反而讓基隆青年的返鄉路相較偏遠的鄉間另有種不為人知的迢迢。

【日本想想】電影《一屍到底》:獻給所有創作者的狂想奇蹟

是什麼樣的電影,原本只有2家戲院上映的近乎獨家規模,轉身為全國上百間戲院上映,還賣到海外造成轟動,票房飆破21億日圓?甚至舉辦巡迴展覽,周邊商品賣到斷貨,還被人高價轉售網拍?日本電影《一屍到底》無疑是近年電影界的最「怪」奇蹟!自故事選材、呈現方式與宣傳手法,就和這部電影的際遇一樣,高潮迭起,令人直呼有趣呢。

從中文片名《一屍到底》便可判斷,這是一部跟殭屍有點關係的電影,從日文片名「カメラを止めるな!」(攝影機不准停!)來切入,就顯得有些耐人尋味了,攝影機為什麼不准停?還是為了什麼原因不能停?是誰喊出這句話、對誰喊、又是用什麼樣的心情而喊呢?

 

 

===以下開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