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東尼

勵馨基金會總會國際組組長   

【半線想想】百年小鎮的故事(上)

 

在彰化做社區營造的時候,有時候會聽到地方鄉親說:「我們這裡就是鄉下地方,沒什麼特色,發展不起來。」

因為長期城鄉發展不均,加上一些媒體傳播的歧視言論(例如「某某地區又老又窮」等等),所以地方鄉親都有一種原生的自卑感,認為城市就是比鄉下「高級」。但這就是地方創生第一步要去進行的——找出地方原創的、有趣的人事物產及天然環境,變造成可以交換的產品,進一步再將這些故事工廠串連起來變成產業鍊。

找到實際會有效益的事情,例如主動創造營收,鄉親有了成就感,地方認同感就會慢慢提升,未來會更有動力一起做事情。接下來,推動各種公共事務也會變得比較有共識。在這藍圖之下,地方需要大量的田野調查當作基礎。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在地的文史背景去尋找線索。

我們以彰化縣西南角的二林地區三鄉鎮為案例,來探討地方有些值得推廣的無形及有些的資產:

《官僚之夏》與《縣廳之星》:中央與地方公務員的革新之路

《官僚之夏》是2009年二度翻拍的日劇,描寫日本通商產業省(類似我國經濟部)中「熱血男兒不為人知的故事」,就是中央公務員為國效力半生的事蹟,並藉此帶出日本戰後經濟快速復甦的功臣中,默默奉獻的公務員居功厥偉。

《官僚之夏》劇情由國產汽車工業復興與普及帶動日本產業談起,主角風越明確地說:「我是為了建設國家才進通產省的」,他進公家機關就是為追求能找回屬於日本人的驕傲,並因擇善固執,得罪許多同僚、長官,但也一步步完成其夢想。

我知道很多人一定著眼於其身為公務員的風骨大作文章,但我必須誠實地說,要求每個公務員如同風越與其同事般如工作狂般賣命不盡合理,甚至是一種苛刻。風越的確令人敬佩,但我更深刻地認為此劇表達出的意涵,更在於官僚體系的良性競爭,在本劇便以路線之爭呈現,無論是民族工業與MIJ的堅持與考驗,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交相運用,最終創造出擁有國際競爭力的日本企業。

「拚經濟」不是打壓多元議題的藉口

近幾年在台灣討論多元議題,舉凡性別平等、環境保護、教育改革、能源發展到台灣獨立等多元議題時,總會有人跳出來說:「別搞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拚經濟才是最重要!」我都想知道說這話的人到底是不懂政治還是不懂經濟,是做了多少年的井底之蛙才說得出這種話。

以性別平等的議題來說,我相信若有參加過台灣各地的彩虹大遊行,就會發現參予者中有不少外國遊客,甚至有日本人組團特別來參加台灣的彩虹大遊行;彩虹大遊行圍繞著性別平等為主軸,也接連帶起婚姻平權、反性暴力和認識多元性向等社會議題,為什麼日本人會特別到台灣來參予盛會──因為日本當地沒有這樣以性別平等為主軸的遊行活動,而台灣的彩虹大遊行甚至可以說是亞洲國家中最盛大的。

認識自己 尊重他人:性平教育不該放棄

2018年同志大遊行人數經主辦單位預估達近十四萬人,再次創下同運集會之歷史新高,本次的重點除了期許能修改已被司法院大法官第748號解釋文宣告違憲的《民法》,納入同婚保障條文,還有捍衛因保守勢力反撲而面臨危機的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

即便大法官已釋憲確立未來同婚合法化,然部分保守團體仍不死心,持續操作相關議題並散播歧視、保守的性別觀念給大眾,並推動所謂「『愛家』三公投」——第十案「婚姻定義」:民法婚姻規定應限定在一男一女的結合以排除同婚;第十一案「適齡性平教育」: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第十二案「非婚姻保障同志」:另立同婚專法保障同性別二人經營永久共同生活的權益。

【日晷之南】作為方法的坂口安吾

坂口安吾1906年生於新潟縣新潟市,東洋大學印度哲學科畢業,其後自學過拉丁語和法語。他的文學領域體裁很廣,不僅止於純文學,卓然的筆觸延伸至歷史小說和推理小說、隨筆、文藝評論、古代歷史和時代風俗的考證,創作力非常活躍。

在二次大戰前,坂口安吾即以《風博士》這部傑作受到日本文壇的矚目,儘管二戰以後,他因對於日本社會的混亂狀態感到失望,精神上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但並未失去抵抗的意志。這個時期,他發表了文化評論〈墮落論〉、〈續墮落論〉、〈論戲作者文學〉和小說〈白痴〉之後,聲名遠揚成為時代的竉兒。在文學創作之外,他與太宰治、織田作之助、石川淳等作家,透過作品的實踐所形成的「無賴派」文學風潮,給予當時的文壇很大震撼。細究起來,他的作品具有法國超現實主義般的批判精神,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尼采的召喚——重估一切價值。確切地說,他以肉身的墮落和頹廢為武器,對置身於日本世俗的生存姿態展開深切的內省。

【春風化雨】重現江湖的趕鴨棍

在百年前的百年,突然冒出一隻「大鰗鰡」(泥鰍),牠不斷地在溪流衝撞,每撞一次就形成一個大彎道,已經撞了九十多彎,天上雷公看到了,大感不妙,打起雷來,想要劈死這隻快要變成妖精的大鰗鰡,據說只要撞出一百道彎,就能成妖精變妖怪,恐怕會為非作歹、危害人間。但雷公卻怎麼劈打,都無法把大鰗鰡劈死。

就在這時,一位養鴨人,拿著一支「鴨箠」(趕鴨棍)趕著鴨群,因為雷聲轟轟作響,鴨子急得四處亂竄,趕鴨人看見滾滾溪水裡,竟然有一隻超級無敵大的「大鰗鰡」,心想,這隻大鰗鰡如果被我打死帶回家,一定可以飽餐好幾頓,於是奮力拿起「鴨箠」往溪裡敲打,敲著敲著,就在大鰗鰡撞出第九十九道彎時,雷公神力加上「鴨箠」力道,大鰗鰡突然瞬間被打死,終於風平浪靜。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東京兩國的北齋散策

動漫是日本代表性的流行文化,日本漫畫的起源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如果從世界漫畫史的源起來看,漫畫的問世與報刊的出現以及政治諷刺密不可分。從這個標準來說,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一七六〇~一八四九)晚年的《北齋漫畫》裡的部分作品符合這個定義。

提到葛飾北齋,大家想到的就是浮世繪,怎麼會和漫畫有所關聯?其實浮世繪本身就是江戶時代帶著草根味的大眾藝術,浮世繪師偶爾發發牢騷畫幾幅政治諷刺畫並不奇怪。要進入江戶時代,古意盎然的東京兩國一帶的江戶東京博物館和墨田北齋美術館是最佳散策去處。

浮世繪是江戶時代的大眾藝術

【時事想想】市議會年齡失衡 亟需新生代換血

市議會的職責就是為全體市民發聲,議員組成應具備多元性,才能反映出社會不同群體的聲音,尤其是將不同年齡層的意見精準傳達。由於台灣經濟的高速成長,使得青壯年群體的教育程度獲得提升,新科技的普及也讓青壯年群體有更多資訊接收管道,種種因素造成不同世代的政治意見出現分歧,根據過往民意調查的結果就顯示,50歲以下青壯年群體的許多政治意見,像是對於同性婚姻的態度、對統獨立場的表態….等,都和上一代存在著明顯鴻溝。

剛滿而立之年的我,就發現台中市議會的衰老情形越來越嚴重,這造成50歲以下群體的意見難以被表達,市政府亦較難了解青壯年群體的政治意見。由於我從出生、求學到就業都待在台中市,本著對於家鄉的關心,我簡單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到台中市議會的確處於嚴重的年齡失衡狀態,亟需新生代換血。

首先,台中市是個人口近280萬的超大型都市,是僅次於新北市的全國第二都,且擁有豐沛的青壯年群體,50歲以下人口佔總體比例67%,顯見這是個充滿活力的城市。而進一步查閱台中市議會的議員組成,卻發現到50歲以下的議員僅有18席,只佔了總體席次的29%,明明台中市議會應該是代表全體市民來發聲,但整個議會50歲以上的議員竟高達七成以上,請問該如何有效的為廣大青壯年群體發聲?

林昀陽

東海大學法學碩士、台中市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