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全球脈動
杜弘毅
2 月 23,2013
【週六想想】薄暮西丘——台灣研究生帶您一窺非洲之角秘境(五之一)
「我不想說這些人有多麼樂天知足,也不想說這趟旅程帶給我純粹的感動,諸如此類的樣板話早已在小學生的作文裡氾濫。我要呈現的,是一段真實的故事,至於要扛起文明人的負擔,還是要將第三世界孩童像無尾熊一樣抱在手上照相,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選擇。」 於肯亞,二零一一年 上卷。今夜無硝煙 (一) 這就是非洲⋯⋯ 星期二早上,我拖著病懨懨的身子來到了醫院。四肢無力;痰多、氣急、心空。...
書評書介
林嘉立
2 月 22,2013
【書評書介】當歷史浮出地表——關於《史明口述史》
書名:史明口述史(共三冊) 作者:史明口述訪談小組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29日 2009年迄今,對史明訪談小組的二十位青年學子而言必定是難以忘懷的三年。一路走來終於盼到史明口述史出版問世,身為工作人員之一,總有漫長艱辛之感。但三年不過是一九一八年出生的史明三十分之一的人生,若以總計一百二十個小時的訪談紀錄來看,甚至僅僅佔去約莫七千分之一。...
林靖堂
2 月 21,2013
更趨嚴格的反壟斷修法 值得肯定也值得憂慮
農曆春節後首周上班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旋即於昨(20)日,呼應台灣民間社會2012年去年一整年對反媒體壟斷立法的呼籲與期待,終於將NCC版反壟斷專法《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全文公諸於世。而此法出籠,不僅成為台灣首個媒體領域體現反壟斷精神的法案,也將可能促使台灣媒體產業環境出現重大變革。 此套反壟斷法,經過去年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訴求立法以來,...
財政金融
以手
2 月 21,2013
從階級矛盾走向階級治理的年金改革之後
近來,「年金改革」成為新聞與街頭巷尾的談論重點,此次改革包含軍公教與勞工兩個部分,兩者的核心價值並不相同,前者所關注的是「階級正義」,後者追求的是「跨世代正義」。然而改革的導火線還包括政府公務系統的無效率和不被信任,因此,年金改革與其說是台灣內部對於社會永續的自省與政治行動,還不如說是面臨全球化危機下的修正。 台灣是海島國家,與全球接軌當然重要,但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核心價值和路線來面對全球?...
歷史書寫
藍弋丰
2 月 20,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十四: 越反越分裂的「反分裂」演說
先前提到邦克丘戰役的慘重傷亡,讓英軍再也不敢積極進攻,正當英軍陷入被動情緒,而美軍則因為無所不缺而動彈不得,戰場上的武鬥陷入停擺時,雙方的文鬥卻即將掀起高潮。 這次文鬥一樣由英國先出手過招,雖然邦克丘戰役大大打擊了波士頓英軍將領的戰意,但是當邦克丘戰役的消息傳回英國本土,對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卻產生了相反的效果,當邦克丘上受重傷的英軍士兵一船船回國,使英國社會震驚於戰場的殘酷時,...
書評書介
藍士博
2 月 19,2013
【書評書介】我們總得依賴些什麼,才好記得生命的真實──關於《史明口述史》出版的幾句話
書名:史明口述史(共三冊) 作者:史明口述訪談小組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29日 95歲的傳奇x120小時的故事x20萬字的紀錄x20把青春的火燄 = ? 這幾天看著剛出版的新書一落落地堆在客廳,很難想像──它們在去年八月還只是僅僅完成1/3、仍有三十萬字以上等待處理的原稿──難以想像的並不僅如此!...
李蔚
2 月 19,2013
「拚經濟」 政客的不敗話術
過年期間,才剛有一位讓人很尊敬的媒體前輩寫了文章,談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這本書;談書中引述的德國哲學家漢娜鄂蘭的觀念:反對獨善其身的個人主義、肯定政治行動與公共空間的重要性。最後期許江宜樺能夠在閣揆任內實踐鄂蘭的哲學。 沒想到話音才落,就另有媒體報導,府院給江內閣定的調,仍然是「拚經濟」。這三個字一出,讓人好不容易才鼓起的對江宜樺的期待,頓時消了 大半。 「...
余杰
2 月 18,2013
馬英九不要做鄭克塽——讀高格孚《中華鄰邦》(下)
台灣是「後國家」時代身份認同的「實驗室」 主權問題是兩岸對談中一個無解的死結。由於主權被神聖化,使得兩岸的政府和民眾都難以從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迷藥中自拔。其實,國家主權真有那麼重要嗎?對於中國和台灣來說,民族國家的概念是二十世紀才逐漸被建構出來的。 此前,清廷在甲午戰敗之後,未經台灣民眾的授權和公決,...
李拓梓
2 月 17,2013
【週日想想】被掏空的古蹟
札幌很有名的古蹟「時計台」,建築的目的為札幌農學校的演武場,類似軍訓課程使用的地方。 因為上面有個美式機械鐘,今人看到都說是「時計台」,就少提他是「演武場」。但若有機會前往,時計台作為演武場的各種資料解說詳盡,而內部展場則展出有關時計台、學校曆時計算等資料,前陣子則展出有關北海道大學傳奇人物新渡戶稻造的生涯史,儼然就是一個有關札幌農學校的小型博物館。 坦白講,...
乙市語
2 月 16,2013
留下
最近常在想,這座島的居民是疲累的,就算只是追求個人幸福,也是汲汲營營不可得。過去十幾年來小我的主流意見所關注的經濟增長,並沒有均勻分配到個人的小資產、小確幸當中。甚至連經濟增長也逐漸失去。 這座島的當權者是疲累的。這個島嶼像是壓抑了一個世紀之久的火山,所有問題一口氣浮到檯面。後殖民、後現代、後威權。...
‹
…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