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環境經濟
劉仲恩
3 月 07,2013
核能,愈發展愈昂貴的能源?──從能源系統分析看核四爭議
在核四爭議之中,「成本」一直都是各方攻防的焦點之一,根據台電的說法,核電是「最穩定且便宜的電力供應」,替代能源成本太高,現階段很難大規模採用。反核者則批評台電計算公式不透明,事實上核電既不穩定,跟其他能源相比,也不見得便宜。 核能的發電成本包含建廠的資本投入、發電的原材料、運轉的營運支出、以及核廢料的環境與社會成本,目前大多數的正反論述,多半把以上發電成本當作一個定值,...
環境經濟
蔡英文
3 月 06,2013
核四公投應還權於民
行政院長江宜樺在立法院公開宣示將核四議題交由公民投票方式檢驗,馬英九總統隨即呼應支持將「停建核四」議題交付公投,並策劃由國民黨籍立委在立法院提案。馬政府自稱此舉是展現民主,可以終結核四廠數十年來的爭議,但實質上卻是讓爭議更加升高。 首先,公民投票法的精神是在體現國民直接民權,除總統得因國家安全事項經行政院院會之決議,啟動國家安全事項公投(防禦性公投)外,...
歷史書寫
藍弋丰
3 月 05,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十六:一夜收復波士頓
上回講到了「文鬥」的《常識》,這回讓我們把目光回到「武鬥」的前線戰場上,其實,大陸軍與英軍在波士頓的對峙,不僅是武力之爭,也是思維方式與不同社會組織之爭,這麼說或許有點抽象,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由上而下階級分明的威權體系,與由下而上多元平等的民主體系之爭。 怎麼說?前面提到,邦克丘戰役時,英軍因為階級上下分明,結果三位將軍都屈從爵位、地位最高的郝將軍,否決了柯林頓將軍的作戰方案,...
環境經濟
蕭文婷
3 月 05,2013
姊姊妹妹站出來─向反核的女權天使致敬
1913年3月3日,美國華盛頓特區,一個年方27的年輕女孩 Inez Milholland,披著象徵正義的聖女貞德白袍,騎著白馬,率領5000人從國會沿著賓夕法尼亞大道,前往白宮。她們遊行的訴求是為爭取婦女投票權,海倫凱勒也在遊行隊伍中。 沿途,她們受到許多要參加隔天威爾遜總統就職典禮的男性叫囂、騷擾,連應該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竟然也加入擾亂者的行列。當時有數百人因而受傷,...
環境經濟
吳易澄
3 月 04,2013
一位精神科醫師的反核告白
約莫一年多前,一位從日本福島逃出並打算移居台灣的女生來到診間,希望我能為她開立證明,因為無法再面對絲毫的輻射暴露。由於移民需要完整的身體健康檢查,包括胸部X光,行醫者皆知,X光檢查的輻射劑量微乎其微,當然不至於造成身體傷害,但是加上福島核災帶來的恐懼加成,即使是聽到輻射,核電的資訊,也能讓人驚恐萬分,輾轉難眠。 在開立「創傷後壓力疾患」診斷證明時,我深知這樣的診斷根本不足以精準對應她的處境...
王立柔
3 月 04,2013
春城何處不飛花─談談我與二二八
常常聽見,但我不想直接反擊「談二二八就是在炒作啦」這個說法,因為我也曾經這麼認為。不如來講點故事,畢竟開始感到哀傷,是一連串的過程。 小時候就隱約知道「族群隔閡」這玩意兒。我是外省囝仔,第三代的,小學五年級被同班男生叫罵「大陸妹」、「外省豬」,後面一串難聽的形容詞(以及動詞),導因是我不會說台語。 國中有個老師整我,故意在全班面前大驚失色地質問我「立柔妳不會說『母─語─』啊?」...
杜弘毅
3 月 02,2013
【週六想想】薄暮西丘——台灣研究生帶您一窺非洲之角秘境 (五之二)
以部落區分敵我 經過市集的時候,哈山顯然地加快腳步,垂頭不語,神情緊張。就在前方,有一名身著白衣的穆斯林教士,拿著廣播器高亢的吶喊 : 「那些奉基督為救世主的蒙昧之民,將永世被地獄之火環繞!」 他的身旁約有一百位民眾圍觀,聽取他的教導。 「哈山! 」 好友伊斯邁在人群中叫住他:「你怎麼不過來聽?」「對不起,我得趕去工作。」 ...
歷史書寫
陳世昌
2 月 28,2013
我們把二二八變了
臺灣——一個永遠不作根本「轉型正義」之國,造成我們至今未能進入一成熟之民主國家。其中最大原因之一,除了全世界最富有黨產造成畸形、不正義的選舉外,就是1980年代後,臺灣民主化過程中我們選擇一最廉價,無流血,世俗化,快速且無文化修正與提昇之「非轉型正義」。我個人把他分成幾個時期。 一:1986-1990 民主狂飆期 1987年一月,鄭南榕由被莫名其妙因有人控告違反選罷法,...
全球脈動
羅毓嘉
2 月 27,2013
沉默的東京人
歷史將記取--在社會轉變期間最大的悲劇,其實並非惡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沉默的好人,非常可能成為邪惡的同盟。春節假期間,從東京的旅行返回台北之後,我常想著,東京人那共同的沉默,會不會正是孕育日本保守右翼的溫床。 在東京移動,方感覺到東京是一座沉默的城市。 地鐵網絡交織在地底,人們把玩手機,等車。列車來,列車去,門開,門闔。列車吞吐著無聲運轉的人群像一台巨型的機器,人們上車...
譚志強
2 月 27,2013
澳門本土意識覺醒
2012年12月20日,不但是澳門「政權交接12週年」,還是「澳門賭權開放十週年」,究竟是那一項變動對大多數澳門市民的影響更為全面和深入呢?絕對是「賭權開放」,而非「政權交接」。 澳門早就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日發生的「一二.三事件」之後就被中共解放了,成為人所周知的「半個解放區」,一九九九年的「政權交接」,最多不過是「一項儀式」而已。 不過,「賭權開放」之後,...
‹
…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