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
電影戲劇
,
環境經濟
吳國玄
10 月 16,2012
《候鳥來的季節》:家雄與台灣的幸福
家雄,值得幸福嗎? 即使手頭上沒有甚麼錢,但只要領到一點工資,便為母親買了兩瓶不便宜的保骨藥品。看到哥哥珍愛的手錶壞了,不吭一聲地拆下自己的手錶零件修好哥哥的手錶,即使那是他無法從父親那邊得到的禮物。娶的越南新娘阮雲鳳,常被母親責罵,家雄總是站出來為其緩頰,體貼於雲鳳身處異鄉的徬徨與無助。餐桌上,母親因大嫂始終生不出小孩難免抱怨,家雄插話打圓場,逗趣地模仿母親,以幽默化解兄嫂面臨的尷尬。...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Yuming
10 月 12,2012
回應與挑戰:對〈儒禍〉一文的一點見解
在〈儒禍:論四書成為高中必修〉(載於貴論壇2012/10/10 )一文中,作者對儒家極具批判性的思維,相當具有啟發性。我雖然同情的理解(empathy understanding)作者反對將《四書》列入高中必修教材的看法。但卻對他的論述與批評抱持某種程度上的保留態度。 作者在此文中對儒家強調個人道德,使得人治大於法治,治亂之分持續千載的現象有相當尖銳而擲地有聲的批判。其論述邏輯整體來說,...
政黨政治
,
主權兩岸
李蔚
10 月 11,2012
跟進「主流」 還是守護價值?
謝長廷訪問中國,在10月8日結束,此刻正是給出總體評價的時候了。 首先要說明:任何具有相當聲望的政治人物,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可能有弊無利,一無是處。因此,對於民進黨內、或謝長廷所屬的派系政治人物,或一般支持者,對謝長廷敢開綠營風氣之先,風塵僕僕的跑了一趟所獲的嘉勉和肯定,各界也能認同,不必爭論。 然而,除了支持者的溫情外,謝長廷做為一個政治人物,...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吳國玄
10 月 06,2012
《姊妹》:室外廁所與基本工資
取材自同名暢銷書的電影《姊妹》(The Help),是一部涵蓋種族、女權、階級議題的電影,並透過輕鬆詼諧的方式來呈現這些沉重議題。主角配角表現皆精采到位。最近基本工資議題延燒,讓我想起片中反派角色:希莉。 希莉在片中壞事幹盡。她待人刻薄,連親生母親也不放過;她不願幫助窮人,聲稱不借錢給幫傭是對她好;她種族歧視,蓋室外廁所致力於落實完全的種族隔離;她謹守家庭價值,為鎮上少婦結婚生子的領頭羊。...
蘇正平
10 月 03,2012
兼併壟斷聲中 新聞專業如風中之燭(下)
無論如何,私營媒體總是會面臨私利與公益的衝突,為了處理或避免這樣的衝突,除了訴諸新聞專業的傳統之外,有的歐美報業也會從制度上發展出不同處理方式。 從政治上著手,讓某些媒體公共化是一條途徑。法國的法新社是公共性質的新聞通訊社,歐洲國家有強大的公共廣電媒體,但公共的報業則幾乎沒有聽說。 可是歐洲國家有一些著名的報紙,是由非營利的基金會持有的,例如英國的衛報和德國的法蘭克福廣訊報。...
媒體觀察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許建榮
9月 27,2012
中國的那道防火牆(上)
2012年中國「維持穩定」的預算高達7,017億元人民幣超越國防預算的6,702億元人民幣,據此,反共者的評論皆認為中國政府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人民,而非有領土紛爭的外國與其競爭對手美國。 為了維持政權穩定,中國除了試圖維持既有的社會秩序外,思想控制是更重要的一環。由於網路提供了「異議」存在的空間,從1994年開始,中國為控制網路言論,官方至少已經實施了37項法令加以限制。...
運動休閒
,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林登峰
9月 25,2012
破釜沉舟 改變台灣應學火箭隊
臺灣人子弟林書豪是今年美國職業籃球最大的驚奇。但是用了林書豪的火箭隊,七月間卻又有一個大驚奇。 每年的七月是美國職業籃球「大交易」的日子。合約到期的球員,球隊總是把打得好的留下,打得不好的釋出。球隊也到別的隊找比較好的球員。有時候合約還沒到期的,也會用各種條件去交換,把想要的球員拉過來。 今年的火箭隊卻反其道而行:7月1日,火箭隊宣佈五名打得最好的球員中,有四名已成功的釋出,...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社會安全
鄭鴻達
9月 22,2012
勿過度解釋族群衝突議題
族群一直都是臺灣紛紛擾擾的主要亂源,不只對外勞及新移民歧視與打壓,長期以來,這個議題便一直困擾著我們。 族群議題又常被擴大解釋,而出現性質上有時間上的承先啟後,卻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族群紛爭類型,分析如下。 省籍(語言、文化)衝突: 主要盛行自中國國民黨撤退來台至全臺開放直普選後。其雛型是以來臺時間先後及母語之不同所生。常見的呈現或爭議的方式有「外省人打壓閩南人」、「...
教育文化
,
中國問題
吳叡人
9月 20,2012
歷史與自由的辯證:關於香港國民教育學科爭議的反思(下)
民族主義從西方向世界各地擴散,在十九世紀末激發了中國的民族主義,而這股強大的意識型態與政治運動開始逐步將一個古老的帝國改造為現代民族國家。從十九世紀末到1950年代的半世紀,可謂現代中國民族國家與認同形成的關鍵期。 然而1842年即割讓給英國的香港,卻自始至終未曾(直接)參與這個過程。1895年割讓給日本的臺灣,同樣也在中國民族主義興起之前,就離開了中國歷史的軌道。...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李蔚
9月 20,2012
台灣的「中聯辦」?----從香港選舉的「西環之手」看未來的海協會駐台辦事處
香港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剛剛落幕,對於結果本身的分析,以及香港民主/建制派力量的消長,港、台兩地不少論壇都有相關論述,不再贅述。但對於中國駐港機構「中聯辦」在香港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卻有不少值得台灣警惕的部分。 正如許多觀察家指出的,以精密的組織經營和配票,充分運用比例代表制的特性取得超額過得票比例的席次,是香港親北京的建制派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給外界最深刻的印象。...
‹
…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