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歷史書寫
,
中國問題
楊憲宏
9月 18,2012
中國也要轉型正義 清算毛澤東的歷史機遇
十八大是中國是否能夠走向民主自由,最關鍵性的一次大會,而中國內部民意沸騰也到了空前的狀態。習近平、李克強接班固然是重要的過程,可是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希望藉著權力移轉的進程,將過去的冤錯假案一併得到平反,歷史性的真相得以宣告,轉型正義有伸張的機會。 六四事件是眾人心中的痛,法輪功議題是不能不面對的罪業,更重要的是,十年文革所切割的歷史傷痕,至今仍未清楚交代。最近成都重慶地區「46位歷史老人...
中國問題
盧斯達
9月 11,2012
「泛民」潰散 香港民意回到街頭和本土
香港本屆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出爐,地區直選(35席)中,泛民得18席、建制得17席。而新增的全港性功能界別(5席)則由泛民奪得三席,而左派中堅劉江華因為建制派配票出錯而意外下馬。 這次選舉,是以對抗德育與國民教育科的示威活動(圖)作為背景。這次運動沒有傳統政黨的身影,因為選舉時刻較為敏感,政黨不願沾手。況且香港人已經越來越看透北京設計的議會,根本無法令市民所想成真,...
中國問題
洪耀南
9月 08,2012
民主派內鬥的香港選戰觀察
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在9月9日投票,選出新一屆的立法會議員。從早上7點30分到晚上10點30分,長達15小時的投票時間,是港人意志難得彰顯的機會。因為1997香港回歸之後,政治制度的獨立性只有在民意代表的選舉方面有所彰顯。 立法會選舉是採比例代表制,所採用席次分配方式,是最大餘額法中的黑爾商數,名單的得票數達到門檻就分配一席,而門檻計算是總票數除於席次。 本屆選舉觀察,...
政黨政治
江雅綺
8 月 29,2012
開放最後一哩 莫以手段為目的
台灣觀眾這次收看2012倫敦奧運賽事轉播,不外乎是透過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及MOD三個平台。觀眾雖未必了解三個平台背後複雜的競爭關係,但卻能比較不同平台之間的轉播內容與品質。 無線電視已經數位化,而原本即是數位平台的MOD,此次則藉由轉播奧運拓展了收視群。敦奧說明了媒體數位化的潮流,已是大勢所趨,而這場數位競爭的角力,相信必將愈演愈烈,未來政府每項數位化建設的決策,...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李拓梓
8 月 29,2012
介壽路
總統府前面的凱達格蘭大道,本名喚作介壽路,據聞是慶祝「介」石大「壽」所來。1994年阿扁選上市長,開始推動空間的去威權主義,只有兩個門牌號的介壽路兩年後被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以紀念北市最早的原住民族。 這條路位在總統府正前方,與兩側曾掛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的廣場,是威權主義的具體表徵。高中時期,為了慶祝雙十,必定動員學生前往排字。高一那年本校被分配到排梅花的任務。說是任務,...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林致華
8 月 23,2012
選擇恥辱無法帶來和平
2008年馬政府一上任就推活路外交,並宣稱所謂的活路外交可以帶來兩岸和平;然而若仔細觀察這四年來中共的兩岸政策,即可發現中共並未放棄併吞台灣的野心企圖,只是手法更加細膩,使人不易察覺其真正企圖罷了。 所謂的活路外交,應是指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國際上至少互不排擠,然而實際上中共迄今並未放棄繼續打壓台灣的作法,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倫敦奧運期間,中共施壓英國政府,使其撤下位於倫敦攝政街的中華民國國旗,...
中國問題
王丹
8 月 21,2012
民主發展與經濟繁榮
有人說,中國在經濟上的繁榮穩定,終將會導致民主政治的確立。但是事實會說話: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已經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面,民主化進程不僅沒有開始,反而越來越目標模糊,沒有規劃。這如何解釋呢? 我認為,現在的中國,一方面,我們看到經濟增長,外資湧入,消費繁榮;但是同時也要看到,國有資產流失,內需動力斷層,城鄉差距擴大,貧富分化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導致這樣的並存的原因就是政治,社會...
中國問題
袁載俊
8 月 15,2012
謎團:他們如何成為國家領袖?
中國高層的人事變化,外界相當關注。但是,從學術的角度而言,研究中國的精英政治,尤其是中共高層的人事變動,基本上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原因之一,在於研究對象的發展變化並不遵循公開且穩定的規則。第二個原因是,所有相關信息在官方公佈之前都是高度封鎖的「國家機密」。 為什麼是這樣?通過觀察中國的整體政治結構並追溯政治權力的來源,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在中國的一黨體制中,...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13,2023
【影像內外】作家周金波與日本導演、演員的電影夢
電影史的書寫,經常是在對既有文獻的確認與質疑開始,而後如歷史偵探一般,在其他的文獻當中盡可能地查找各種可能的線索。其結果時而無功而返,但時而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 作家周金波的電影之夢就是一例。周金波跟其他戰前就有電影或戲劇經驗的文化人一樣,在戰後也投入電影的製作,諸如張深切、張維賢、呂訴上、何基明、林摶秋、辛奇等都是如此。周金波在留學日本時,...
文化研究
邱振瑞
五月 31,2023
【日晷之南】理解激盪而喧囂的多重奏——大正時代
前言:每個新時代的興起都有它自身的故事,歷史研究者探析它的歷史邏輯,後世的普羅大眾回顧似曾相識的命運,以此作為與歷史和解的契機,就此而言,深度理解歷史有諸多好處,不僅能知興替,又可避免重蹈覆轍的尷尬。 各種社會動亂拉開時代序幕 大正元年伊始,整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格局出現了巨大變化。大正2年1913年1月21日,新年假期結束後,帝國議會準備再次召開,但因第3次桂太郎(1848...
‹
…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