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未來事件交易所執行長
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在9月9日投票,選出新一屆的立法會議員。從早上7點30分到晚上10點30分,長達15小時的投票時間,是港人意志難得彰顯的機會。因為1997香港回歸之後,政治制度的獨立性只有在民意代表的選舉方面有所彰顯。
立法會選舉是採比例代表制,所採用席次分配方式,是最大餘額法中的黑爾商數,名單的得票數達到門檻就分配一席,而門檻計算是總票數除於席次。
本屆選舉觀察,有幾個重點:
一、 立法會議員由原60席增加10席共選出70席。區域直選席由30席增加至35席、而功能界別由30席再增加一個功能界【區議會二】5席。
二、 一人二票制:過去一人一票,是由不到8%的人選出一半席次、92%的人選出另一半席次,本屆改成每個人二票,一票選區域議員,另外一票可以投功能界別,依舊不到8%選民選出30 席,而92%選民選五席全香港不分區域議員,俗稱『超級議席』,因此本屆是首次市民直選多數的席次。
三、 一直以來,功能界別承載北京的利益與意圖,傳統功能界別30席中有16席在登記參選就因無競爭而當然當選,這其中北京與港府介入運作協調之深不可言喻。而有競選14席中泛民派只有五位候選人而已。
四、 這是一場由對決變內鬨的選戰:過去建制派(親中)與泛民派對決非黑即白,傳統選票以40%(建制派)、60%(泛民)比率。從政改方案公投及區議會選舉中,泛民派出現嚴重內鬨,由社民連分裂的人民力量黨,主要矛頭對準泛民的老大哥民主黨,泛民是否還能維持六四黃金比率值得觀察。
五、 參選人數歷年之最,287名候選人爭奪70席次,香港島區應選七席共有14張票單38名候選人,單民建聯就推出二張票單8名候選人;九龍西應選五席共有9張票單31名候選人;九龍東應選五席共有9張票單20名候選人;新界西應選九席共有16張票單55名候選人,單就民建聯就推出三張票單17名候選人;新界東應選九席共有15張票單72名候選人,民建聯三張票單及民主黨三張票單。
六、 第一次超級議席選舉,全香港不分區票選共有七張票單競逐五席,就實力而言是六搶五,而泛民與建制派出現搶三的競逐現象,更被視為2017特首直選的預習,更是這次選舉重中之重。
七、 社會運動議題壓過選舉議題,七月底引爆的反國民教育運動,在選前一周因絕食抗議而急速加溫,各政黨都小心翼翼應對,深怕任何動作造成反效果影響選舉,新聞版面被社會運動取代選舉議題,是否增加投票率?或對各陣營的衝擊為何?還很難評估。
八、 立法會提案需要區域直選組及功能界別組都過半方能提案,而反對提案只要一組別過半反對就可以,就現實面而論泛民派的議員是沒有提案權,只剩煞車的功能,立法權遠遠低於行政權,造成民眾投票意願不高的原因,更是香港民主制度發展瓶頸。
雖然席次增加,然候選人數也大增,讓高知名度老將選情更穩定,居中段班的候選人也因席次增加而穩定入圍,這群候選人不希望炒熱選情。剩下低知名落後者的廝殺,低當選率,又無力炒作議題,卻有當絆馬索的功效,而不外乎攻擊、配票、搶救、棄保等招數的運用,就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