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Chan and Shona
五月 08,2013
2013馬來西亞大選結果:遭騙局玷污的結局 (中英文)
5月5日,是馬來西亞選舉史上投票率最高的一次,整個馬來西亞有80%的選民走向投票站。選舉委員會首次為了海外馬來西亞公民設置通訊投票,在這之前通訊投票只有政府職員或政府資助的學者能行使。對於海外選民來說,要投下他們手中的一票非常不易,他們必須在2012年底前完成註冊,亦即,在明確的投票日期前五個月,跋涉至特定的外交單位完成註冊(有些甚至超過1000公里遠)。...
文化研究
林濁水
五月 07,2013
【鄉巴佬異藝錄】九、外省教授台灣兒子 ____《重構台灣》的幾個有趣觀點
書名: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 作者:蕭阿勤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20日 曾有一位外省教授沮喪地說,回到家裡,我的兒子居然對我脫口而出「你們中國人」。 無疑這對他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這並沒什麼稀奇,各式各樣的調查都顯示這20年來台灣的認同迅速地從中國人認同轉向台灣人認同,其中以年輕人變得最快,...
丁允恭
4 月 30,2013
【週二想想】性、火車、錄影帶
我們國家最不可理喻的事,總發生在性與火車產生關連的時刻。 當然,你知道我說的並不是什麼「車站便當」一類的玩笑話,而是對最近的流傳甚廣、成為報紙頭條的那一段錄影心有所感。特別那還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有一分鄰近性帶來的現場感,昨天列車經過XX站,廣播依序報出四種語言站名的時刻,車廂上的年輕男女彷彿都偷笑了起來,像是分享著一種輕快的秘密。 說起火車與性愛,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直接關係,...
音樂藝術
林濁水
4 月 26,2013
【鄉巴佬異藝錄】六、鄉土熱與農民關懷
受到後期印象派,野獸派的主導性影響,也許也受到漢文明文人畫的潛在影響,台灣日據晚期,戰後初期的前輩畫家,繪畫的題材幾乎全集中在風景畫上面。等到戰後1977年-1978年鄉土文學論戰掀起了本土風後,台灣又有一股回歸鄉土的風景畫風流行。 但在風景畫中,最貼切我真實記憶的,無疑的是畫出了真實的泥土的陳來興。他的風景畫不美麗,沒有幻想,沒有前輩畫家野獸風咄咄逼人的熱情,他甚至不做什麼想像,...
張紹中
4 月 22,2013
【時事想想】反叛價值的價值:看PSY《Gentleman》MV的語言遊戲
PSY在江南Style的MV取得空前的點閱數字後,推出了下一支單曲和MV:Gentleman。推出80小時點閱人數破億,各界反應激烈,這部MV真是「成績斐然」: 1.被南韓國營電視臺KBS禁播,理由是MV一開始踢開三角錐是破壞公物(算常見的理由,其實南韓當地的電視臺相對保守) 2.被首爾市議員批評說在韓國最大的圖書館裡跳舞違背公共秩序 3.遭致低俗、不雅的批評...
主權兩岸
李蔚
4 月 15,2013
媽祖之光 統戰之窗(下)
顏清標的「媽祖政治學」,始於李登輝執政後期。一九九九年,顏清標帶著信眾經過香港到湄洲進香,回台灣之後,就以「交通不便」為名,開始推動「宗教直航」,歷經李登輝執政末期到民進黨執政八年,宗教直航始終是台灣政府面對的兩難課題。 因為三通談判一直是台灣官方握在手上的籌碼,希望能夠達到官方對官方、不設前提的談判環境;但由民間團體操作「宗教直航」議題,可以有效地衝撞當時的政策,...
政黨政治
李中志
4 月 02,2013
「超越藍綠」不是「不藍不綠 」
美國雷根總統被刺負傷急救,上手術檯前不改英雄本色,幽默地向主治醫師說:「希望你們都是共和黨人。」不巧的是,主治醫師剛好為民主黨員,但他回答:「總統先生,今天我們都是共和黨人。」這則故事後來被廣為流傳,在民主深厚的歐美,它只是用來讚美雷根幽默的插曲,但 在新興民主國家,甚至在極權國家,它往往被擴大解釋為「不分黨派,一心為國。」 放在我國的政治脈絡裡,那就是「超越藍綠,一心愛台」。當然,...
歷史書寫
李拓梓
3 月 31,2013
【週日想想】先有民族還是先有國家?
上星期談到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比連續劇還曲折,有些朋友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我所提到被扭轉為日本人認同的的「漢人認同」說,缺乏多元族群的概念。 但我卻認為,當時的人們不太可能具有當今看來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的「多元族群」觀念,因此幾經考量,還是選用了「漢人」字眼。 我選用「漢人」的時候的確有經過一些考慮,我認為中國人、華人或者中華民族,當時都是相當模糊...
媒體觀察
呂東熹
3 月 27,2013
素描黎智英三之一:不處危牆、又在危牆下
我跟黎智英不熟,因為只有工作三個月,見過幾次面、開過幾次會、吃過兩頓飯,那是2002年9月至12月之間的事,所以對他並不算了解。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蘋果日報》三個月的文化洗腦,以及觀察他在台灣10幾年來辦報的淺見,算為自己人生一段經歷,做個註腳。 算起來,應該是30年前的故事。這是黎智英說過的,一個「不處危牆下」的故事,以下我用第一人稱來敘述:「20年前,我曾經與人合夥做生意,當時,...
Toshio Oh
3 月 26,2013
那個左手的真會丟,他叫郭泓志
我的朋友中間有非常非常多無名的棒球達人。 ──有前職棒隊的後援會長是哲學博士,現在是助理教授。他太了解球員之間的投球與認真,也太了解誰只會打天分棒球。 ──有從來不用打電話給球員教練領隊就超認真看棒球的職棒賭盤組頭,他最恨打假球,因為這樣他就開不出準確的讓分。第一次了解卡特跟曲球就是他教的。他嚼著檳榔快速的打著全英文的信件跟澳門人確定讓分條件,然後悠悠地告訴我:「棒球要來真的...
‹
…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