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一:戰神的典範

友善列印版本

格林雖然為部隊定下的方針,簡單的來說就是毛澤東(另一說是朱德先提出)所提出的準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不過格林將部隊分為兩部之後,也給予摩根隨時應變的權力,一旦形勢允許,也可改變這個方針,進行更有利的作戰,而摩根也正打算這麼做。

他首先選擇了牛圈(Cowpens)這個地方作為等待塔列頓前來決戰的戰場,牛圈這個地方,以前是一個保王黨在此放牛之處,因此得名,此地夾在闊河(Broad River)的兩條支流之間,四週都是稀梳的樹林,樹林底層因為常年放牛的關係,沒有任何灌木或濃密的地面植被,也沒沼澤,也就是說,對騎兵來說是很容易馳騁進入的地形,而闊河還在戰場的後方拐個彎橫過整個戰場的背後,也就是說,一旦戰敗,後路會被闊河擋住。

摩根在戰後說明了他為何選擇此處戰場,他指出他手下的菜鳥民兵,要不是背水一戰,一見到敵人就散了,因此牛圈是他的最佳選擇,而他也不要周圍有沼澤,因為他要讓他的部隊變成敵人的沼澤,摩根即將展露整場獨立戰爭中最精妙的戰術奇觀,他可不想地形有沼澤妨礙他的戰術運動。

摩根的戰術布置也一樣不合常理,他將戰力可疑的新兵菜鳥擺在第一線,但是後頭卻沒有老兵擔任督戰隊,他身經百戰的老兵,擺在新兵的一段距離之後,在一處緩丘的頂部,然後他把手上僅有的80名騎兵擺在最後頭擔任預備隊,而他手下最著名的狙擊手們,則以散兵的方式,布置在戰線的最前沿。

通常把新兵擺第一線,都要老兵拿刺刀在後頭逼著他們作戰,以免他們溜之大吉,但摩根卻反其道而行:他正是要他們溜之大吉。

所謂天才往往行事不合常理,但超乎想像的蠢才行事也常常不合常理,那麼天才與蠢才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呢?差別在於天才看似不合常理的選擇之中,其實有一套嚴謹且符合邏輯的思維,並且有紀律的按照此計畫進行,但蠢才只是純粹胡思亂想,沒有系統的到處冒出一些點子,瞎貓去碰死耗子。

摩根有一套縝密的計畫,並且將它傳達給每一個最基層的士兵,每個人都務必要完全了解自己要做什麼:

最前沿的狙擊手們,由於填彈速度很慢,他們的任務是在敵軍接近時,務必一槍一個狙殺敵軍「有肩章的」(軍官),放兩槍之後,他們就一邊自由射擊一邊後撤到戰線後方。

接下來敵軍將接觸新兵,摩根要求他們謹慎的瞄準才射擊,一旦敵軍太過逼近,他們不用堅守陣線,可以往左右兩旁撤離,繞到老兵戰線之後的安全地帶,再好整以暇的重整陣容。

而他要老兵們知道,新兵會往左右「落跑」是計畫的一部分,當看到他們落荒而逃時不用緊張。

而所有民兵的坐騎都由預備隊的騎兵──由華盛頓的遠親威廉‧華盛頓(William Washington)率領──照管,栓好在後方的樹林,如果一旦戰況不利,他們能很快乘馬脫逃。

摩根甚至還大膽的命令所有士兵們可先坐下來好好休息,等到前沿狙擊手發現敵人,才站起來以充足的體力迎戰。相對的,塔列頓的士兵們卻是連夜趕路,沒睡覺就要上戰場。

一切布置妥當,就只待塔列頓的到來了。

塔列頓的騎兵先遣部隊首先抵達,他們遠遠的看到有槍手散布在樹林間,直腸子的塔列頓毫不猶豫的下令騎兵衝鋒,不料騎兵才往前衝了沒幾步,槍聲齊鳴,一瞬間有15匹馬上的騎士同時落馬而亡,摩根的狙擊手名不虛傳,饒是身經百戰的英軍也頓時喪膽,不管塔列頓再怎麼催促,也沒有人敢向前了。

他們不曉得,其實此時狙擊手們早已經開始緩緩後退。

由於騎兵被狙擊手嚇得喪膽,塔列頓只好等到部隊都到齊,步兵排成戰鬥隊列,才迫不及待的發動全面攻擊,而摩根的菜鳥依照命令,一直等到英軍走到能一槍一個的距離,才慢慢瞄準、猛然開火。

一時間成排致命子彈向英軍灑來,它們的準確率不比狙擊手們的差,頃刻間英軍大量傷亡,隊列被打出了無數空洞,英軍受到震撼,隊伍停在一半,隊列搖搖晃晃,但是紀律嚴明的他們馬上恢復陣形,不畏死的繼續前進。

新兵們見狀,連忙依照計畫一分為二,往左右兩邊撤退,其中右路的新兵遭英軍左翼龍騎兵(乘馬到戰場後,下馬作戰的步兵)追上,英軍正打算對他們大開殺戒,卻驚訝的發現威廉‧華盛頓的騎兵預備隊見狀趕來支援,從英軍後頭出現,結果反而是這隻英軍被砍殺得落花流水。新兵順利脫逃。

其他的英軍,只見新兵有如摩西分紅海一樣往左右亂糟糟的逃走,還以為大陸軍像康登會戰一樣全面崩潰了,他們以為自己已經戰勝,大聲歡呼,卻一頭撞上緩丘頂上的老兵,又是成排彈雨當頭淋下,把他們打得是暈頭轉向,雙方就在此激烈交火了將近半小時,塔列頓才終於反應過來,他投入預備隊,延伸到最左翼,繞往老兵陣線的最右邊,打算迂迴來個側面攻擊。

負責指揮老兵陣線的約翰‧伊葛‧霍華(John Eager Howard),命令右翼往後,然後轉成九十度,以對應來自側面的攻擊,這本來是標準的戰術運動,不過戰場混亂中,老兵們卻誤解了他的命令,變成全線後退,不過霍華不打算更正命令,因為這樣也可以避開側面攻擊,而且戰鬥中更正命令反而會造成混亂。

摩根眼見部隊無緣無故後退,立即上前詢問霍華:「為何撤退?」

霍華答道:「以免右翼暴露。」

摩根又問:「你被打敗了嗎?」

霍華答道:「你看隊列這麼完整的行軍,像是敗兵嗎?」

摩根點點頭說:「很好,我會指示你第二陣地的位置,當你到達該處時,就朝前開火。」

摩根在此的調度徹底展現名將風範,當戰場出現預料之外的變化時,他能彈性應變,理解下情,並立即安排有利的新計畫,而非只會固執的堅守原訂計畫,或一旦計畫不如變化就不知所措。

大陸軍的後退再度讓塔列頓的英軍以為終於獲勝了,他們爭先恐後的向前衝,打算追殺「敗兵」,隊列秩序蕩然無存,方才掩護新兵後退的威廉‧華盛頓正在他們後方,見狀立即派人向摩根通報:「英軍正像一群無頭蒼蠅向你衝過去,給他們一次齊射,我(從後面)衝鋒他們!」

摩根正有此意,此時老兵已經到了緩丘底的指定位置,第一線退下來的新兵也已經重整隊伍,全都面對英軍前來的方向,而毫不知情的英軍,衝下斜坡滾滾而來,當他們來到大陸軍50步內時,所有大陸軍不分老兵新兵,槍火齊鳴。

英軍還以為自己大勝,頃刻間被打得魂飛魄散,他們無法理解這些大陸軍又是從哪裡冒出來的,為什麼明明正在追殺敗兵,卻突然傷亡慘重,就在他們滿腦子疑問的時候,霍華大吼一聲:「賞他們刺刀!」大陸軍老兵新兵全都端起刺刀,有如洪水猛獸直衝向一團混亂的英軍,同時騎兵也從英軍後方砍殺而來,英軍霎時成為一群待宰羔羊,塔列頓的主力就在這一刻間徹底完蛋了。

戰場上還能戰鬥的英軍只有方才受命迂迴的預備隊,但是沒多久,大陸軍全軍壓了過來,他們只好投降。

至此,塔列頓只剩下200個尚未動用的預備隊龍騎兵在身邊,頑固的他還打算命令他們投入已經絕望的戰局中,但他們拒絕了,不過大陸軍很快找上他們,殲滅了塔列頓的砲兵,並追殺僅存的最後140名英軍。

這場戰鬥大陸軍最驚險的一幕在此發生,威廉‧華盛頓一馬當先追趕塔列頓時,塔列頓與兩名手下猛然回馬夾擊他,一個持槍瞄準威廉‧華盛頓,但一位大陸軍士官趕上,軍刀一揮,砍在開槍者的手上,讓那一槍打偏,但另一名英軍軍官拔出軍刀,正要往威廉‧華盛頓砍下,一旁的吹號手看到長官危急,慌忙拔出手槍,一槍轟斃英軍軍官,威廉‧華盛頓千鈞一髮死裡逃生。

至此,摩根可說取得了難以置信的徹底勝利,塔列頓並非庸將,而他手下更是康華利斯部隊菁英中的菁英,對上一群新兵混雜的烏合之眾,卻遭到毀滅性的打擊,100人陣亡,其中有39名軍官,有229名傷者與600名未受傷者被俘,塔列頓總共損失了9成的兵力,所有的物資包括軍火與野戰砲全都落到摩根手上,而大陸軍只有12人陣亡,80人受傷,簡直不可思議。

但這場勝利並非奇蹟,除了小小的變化以外,一切大多都照著摩根事前的運籌帷幄進行,摩根說明了如何以戰術規劃達成以弱擊強的不可能任務,牛圈之戰不僅對後續戰況造成重大影響,也在人類戰史上擁有耀眼的一席之地,許多戰史學家都認為,牛圈之戰是近代到現代戰史中,最完美的一場鉗形攻勢(pincer movement / double envelopment)戰術典範。可惜不久後摩根就因病退出第一線戰局,否則他的戰神名號在歷史上將更加閃耀。

消息傳到格林的大本營時,整個營區簡直樂翻,而後方也一樣欣喜,大陸議會頒給摩根一面金牌,霍華與威廉‧華盛頓各一面銀牌,連新兵指揮官也獲賞一把劍,並升任准將。

但當消息傳到康華利斯大本營時,他可就笑不出來了,王山之戰毀滅了他的增援,牛圈之戰又毀了他最精銳的部隊,可說斷了他的左右手,他的作戰瀕臨失敗,現在,只有追上摩根並徹底摧毀他,才能彌補他的損失……

 

 (待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