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份補給】舊金山的代表!世界僅存的環形纜索鐵道

友善列印版本

位於北加州,被稱為「灣邊之城」的舊金山,由於地形十分特殊,不但夾在太平洋與舊金山灣,位於舊金山半島最頂端的舊金山市區,幾乎都是丘陵地形,也因此讓舊金山的都市發展,呈現出相當特別的面貌。

然而這樣的地形,就苦了當地的公共交通,由於市區依山傍海,房子沿著山勢而建,雖然景色怡人,但是道路坡度太陡,讓市區交通相當不便,也因此自19世紀初開始發展以來,舊金山當地便為了市區交通,傷透腦筋。

1848年展開的淘金潮,讓舊金山地區的人口暴增,數十萬人湧入當地,也讓市區擴增數倍。不過由於坡度過陡,路面電車及鐵道等運具,無法克服地形影響,因此當地交通卻只能依靠馬匹,不但效率差,也經常發生馬匹過度勞累而死亡。

這樣的狀況,讓來自英國的纜索鐵道工程師安德魯.史密斯.哈樂戴(Andrew Smith Hallidie)注意。安德魯出身纜索鐵道世家,其父在倫敦經營纜索鐵道製造公司,因此自幼耳濡目染之下,也培養出對於鐵道系統的興趣。

1852年安德魯與父親一同前往加州的金礦工作,之後其父返回英國,但安德魯則持續留在美國,還利用自身的專業,設計不少礦場使用的機械與運輸系統。1857年安德魯辭去礦場的工作,來到舊金山定居,並參與橋樑與軌道等工程建設。

由於安德魯所設計的纜索鐵道頗受好評,因此被大量運用在礦場之中,也讓他獲得不少利益。1869年才33歲的他,看到不少馬匹載運貨物,為了爬上舊金山的陡坡,卻發生意外而死亡,因此開始思考設計規劃一套適合舊金山特殊地形的軌道系統。

安德魯所設計的系統在1873年完成,採用他所拿手的纜索鐵道,而且與一般單一纜索雙向運行的系統不同,安德魯設計的纜索鐵道,將動力系統集中在動力室統一提供,並拉動環形纜索,然後佈建軌道並在中間設置溝槽,將纜索設置於內,如此即可源源不絕的讓纜索不斷的運轉,讓列車能以時速15公里左右的速度前進。

使用的車輛則是木造輕量化的無動力單輛客車,運作時車掌只需將槓桿鉗柄夾住纜索,車輛即可隨著纜索移動,鬆開槓桿鉗柄並拉動煞車桿,就可讓車輛停車。一般來說,車輛在爬坡時,必須依靠纜索的力量,但下坡時車掌會將槓桿鉗柄放開,利用慣性向下衝,並以煞車桿減緩車速,因此操作車輛的車掌們,大多練就一身操控的工夫,而這也成了舊金山纜索鐵道的一大賣點。

這套規模龐大的系統,解決了當時民眾的交通需求,而且能夠不斷地擴大路網,因此一推出就受到舊金山當地的歡迎。1890年舊金山當地已有23條路線,長約85公里的路網,但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不但摧毀了舊金山纜索鐵道系統,也損失了117輛車。

災後雖然展開重建,不過大部分平面路段的路線,因路面電車的興起而被取代,僅保留8條山坡路線,繼續提供服務,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內燃機巴士陸續取代這些路線,到了1944年只剩下5條路線。

戰後由於汽車大量普及,這些纜索鐵道搭乘人數減少,經營業者與舊金山市府,已無力負擔這些纜索鐵道,但市民卻認為這些纜索鐵道不但是舊金山的代表,也是舊金山歷史發展上,相當重要的印象,因此投票支持保存,讓僅存的纜索鐵道得已繼續行駛。

1979年舊金山纜索鐵道已經殘破不堪,因此市府爭取聯邦預算,進行大規模改建,並且在1980年代初期陸續完工。完工後的纜索鐵道,除更換纜索之外,也將現有的路線重整為三條路線,分別為加利福尼亞街纜車、跑華街-海德街纜車以及跑華街-梅森街纜車等。

目前舊金山纜索鐵道是由舊金山市營鐵道(San Francisco Municipal Railway,簡稱MUNI)所經營,纜索鐵道的部分擁有40輛車,不少車輛都是自19世紀留下的老車,再進行現代化改造,因此相當具有歷史感,另外自1990年代開始,也購入部分新車。

由於舊金山纜索鐵道非常知名,大多數的觀光客來到舊金山,必定要搭乘一趟,不過由於維護費用相當高昂,票價並不便宜,搭乘一趟需支付7美金,這也導致當地居民並不搭乘纜索鐵道,而是觀光客捧場的景象。

儘管如此,只要提到舊金山,大家想到的不是金門大橋,就是纜索鐵道,而舊金山市府也選擇系統的發電所與車庫大樓,改建為纜索鐵道博物館。除了入館免費,館內也介紹舊金山纜索鐵道的發展史、運作原理、展示退役車輛等,一旁還可見到製造於1887年,目前仍現役的纜索鐵道動力系統。

站在上面觀看不斷運作的纜索,除了讚嘆之餘,也佩服美國人對於自身歷史與文化的堅持,才能保存這古老的系統,即便票價昂貴,不過搭乘一趟,除了飽覽沿線風光,體驗訓練有素的車掌,操控車輛的精彩表演,都是值回票價!

關鍵字: 舊金山鐵道文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