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份補給】從高輪築堤出土回顧日本第一條鐵道的故事

友善列印版本

2019年4月,正在進行大規模再開發計畫的JR東日本高輪Gateway站周邊,居然挖出了長達1.3公里的地基遺構,而且大部分的結構仍相當完整,這個發現震驚了日本國內的考古界與鐵道文化界,因為這段遺構正是一百多年前,日本第一條鐵道所遺留下來的珍貴古蹟。

當位在江戶(東京)的德川幕府,在1867年將統治權歸還給天皇後,明治政府便遷都東京,開始推行明治維新,大幅西化並開始展開各項建設,其中交通便是明治政府相當重視的要項,尤其是往來東京至大阪的東海道,在當時以徒步行走的話,五百多公里遠的兩地,至少要耗時數週。

雖然搭乘近代化的蒸汽船,可以大幅縮短時程,但卻容易受到海象的影響,因此明治政府便決定,引進西方當時最先進的鐵道,作為串連日本各地的路上交通工具,除了便利往來日本列島各地之外,19世紀歐美列強不斷地將亞洲各地納入自己的殖民地,也讓日本期望能推動富國強兵,並以鐵道作為戰略輸送的策略,以抵禦外敵的入侵。

然而建設鐵道的經費相當龐大,對於當時財政相當窮困的明治政府來說,要拿出大筆的國家預算來興建,根本是天方夜譚,更何況有1/4的預算都拿去建軍了,能分配給鐵道的少之又少。對此明治政府除了開放民間申請鐵道特許經營之外,政府優先興建東京至橫濱的鐵道線。

之所以會優先選定這個路線,是因為橫濱作為東京的外港,絕大多數的海內外旅客,都是在橫濱上下船,貨運也以橫濱港作為關東地區的貿易港,因此京濱間的交通不管客貨運都相當重要。再者,雖然日本政府開放讓民間經營鐵道,但卻沒什麼進展,因此也需要以這條鐵道作為示範,來吸引民建願意投資鐵道建設。

1869年明治政府決定將興建東京(新橋)至橫濱長約29公里的路線,同時也規劃興建京都至神戶、琵琶湖至京都等鐵道線,不過依當時日本的國力,不具任何鐵道技術也無法自行興建鐵道,因此便請求當時鐵道技術的鼻祖「英國」支援,除了協助日本建設這條鐵道線,也向英國借款一百萬英鎊,用以支付興建鐵道的費用。

隔年英國的鐵道技師愛德蒙・莫雷爾(Edmund Morel)偕同夫人赴日就任「建築師長」,展開鐵道建設的工程。1871年曾在幕末時留學英國,並學習鐵道技術的井上勝就任「鐵道頭」一職,京濱鐵道就在日英雙方的努力下,建設團隊逐漸成形,但卻陸續遇到一些困難。

首先是這條鐵道的規格標準,原本預定是要採用國際標準軌,但由於日本多山的環境,標準軌的大迴轉曲率並不適合,而且以當時的技術來說,部分地形難克服之外,造橋挖隧道的路線更多,造價更高昂,對日本來說財政負擔更大,也因此在英方的建議下,最後決定以三呎六吋軌距(1067mm)作為日本鐵道的標準。

決定路線標準後就是選定路線,原本鐵道路線應該要延著當時的東海道南下橫濱,結果在高輪及品川一帶,土地徵收卻遇到了阻礙,因為主管軍事的兵部省以國防軍需為由,拒絕將高輪一帶的土地移交給鐵道局。

當時負責明治政府財政的大隈重信,突發奇想的說,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要軍方的土地,蒸汽火車直接走海上吧!結果就在愛德蒙・莫雷爾的指導下,利用江戶時代日本人已經相當厲害的石牆築堤技術,將原本幕末時要興建台場與高輪等海堤,卻因故沒有使用的石材,在田町至品川間興建了一道長達2.7公里、高約6公尺的鐵道海堤,史稱「高輪築堤」。

克服了用地之後,卻發生了建築師長愛德蒙・莫雷爾積勞成疾,罹患了肺結核,在1871年11月5日病逝橫濱,享年僅30歲,隔天夫人也跟著過世。遭遇到此劇變,日英雙方的技術人員並沒有被擊倒,繼承愛德蒙的遺志,最終在1872年10月14日全線完工通車(品川至橫濱間在6月12日先行通車),10月14日也被定為是日本的「鐵道之日」。

這段日本最初的鐵道線,由於引進的是英國的鐵道技術,因此兩個起迄站的車站結構採用的都是歐洲的終端式車站,此外機關車及客車等也都是引進自英國,一開始共引進了10輛蒸氣機關車,其中的1號機關車目前保存在大宮鐵道博物館,並列為重要文化財。

至於另一輛7號機關車,在日本統治台灣初期,因機關車量不足而前往台灣展開第二春。這輛車後來改編為9號機關車,並在1926年退役後,與騰雲號一同保存在台灣博物館前,且沒有像騰雲號一樣在1999年遭受毀滅性的改造,因此更加彌足珍貴。

隨著鐵道建設的逐漸發展,這條官設鐵道也陸續延伸,1914年東京車站完工開業,客運路線不再進入原本的新橋站,也因此將附近的烏森站改為第二代新橋站,而原本的新橋站改稱汐留站,並改成貨運站經營。至於橫濱站也在東海道本線逐漸延伸至大阪後,在1915年第二代橫濱站開業後,改為櫻木町站,直到今天。

至於那個令人驚奇、火車走在海上的奇特景象,也在鐵道沿線陸續填海造地之後消失,那段勤儉造路的歷史也就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沒想到一百年後,卻因為土地再開發而重現天日。由於高輪築堤的構造仍相當完整,加上各界保存的聲浪不斷,JR東日本也決定將現地保存最完整的部分約120公尺,並且修改原先的開發計畫。

不過仍有大部分的遺構必須要異地保存,因此佐賀縣廳也在今年的9月8日決定接手一部分的遺構,將其重建在佐賀縣立博物館。至於當年的兩座終端車站,因時代久遠早已消失,不過在汐留貨運站廢止後,JR東日本在1995年進行再開發計畫時,同樣挖掘出舊新橋站的遺蹟,2003年在遺跡的旁邊復原了當年的「舊新橋停車場」。

這些珍貴的鐵道遺跡,訴說著當年的歷史以及百餘年來的變遷,是最珍貴的歷史教材,雖說都市的進步是不可擋的宿命,但如何取得珍貴遺產與都市開發的平衡,進而保存這些僅存的遺蹟,不但是重要的課題,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指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