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從事翻譯、撰稿及圖文創作,業餘嗜好研究歷史,並關心全球財經產業與環境等議題。曾任《國家地理雜誌》、台灣微軟、集邦科技特約譯者,並有動畫、漫畫、插畫、書籍封面及插圖等作品。擔任PTT「架空歷史板」(DummyHistory) 板主,著有《海角七號電影小說》、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歷史書籍《橡皮推翻了滿清》。
在一個組織中,常常有理論派與實戰派之爭,以大陸軍而言,華盛頓代表的大概就是理論派,他飽讀群書,但一般認為他的實戰經驗有所不足,華盛頓身邊也圍繞著許多和他類似的將領,如書店出身的諾克斯,以及「跛豪」格林,兩人都是自學兵法起家的理論派,實戰經驗是戰爭開打後才累積的。
李將軍則可說是實戰派的代表,他歷經七年戰爭,轉戰葡萄牙、波蘭,在獨立戰爭之初,不論軍中還是議會,都認為他是經驗豐富的實戰派,連華盛頓也對他十分敬重。但相反的,李將軍卻瞧不起華盛頓,認為他沒資格當統帥。
兩人的作風也大不相同,華盛頓謙恭有禮,一派貴族風格,行事謹慎,凡事謀定而後動,雖然受到上流社會尊敬,但和下層鄉民格格不入,李將軍邋遢、言語低俗,行事橫衝直撞,不得上流社會喜愛,但卻頗得下層軍心。
那麼,憑著縝密規畫的理論派華盛頓,還是不學無術只憑老經驗與戰場直覺的李將軍,到底哪個比較會打仗?
獨立戰爭打到此時,李將軍其實已經有很多次不良記錄,紐約戰役前,英軍的柯林頓將軍率兵攻擊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李將軍當時奉命主導防務,其中有個要塞以蘇利文將軍為名,以棕櫚樹幹建成,開戰後英艦開始轟炸蘇利文要塞,結果不知棕櫚樹特性的李將軍竟然下令要塞守軍撤退,因為他以為不結實的棕櫚樹幹會被轟碎。
幸好當時要塞指揮官對李將軍的愚蠢命令嗤之以鼻,繼續作戰,英艦砲彈打來時,鬆軟材質的棕櫚樹幹像海綿一樣吸收了砲彈的威力,英軍再怎麼砲轟也打不傷守軍,反倒被守軍的岸砲打得抱頭鼠竄,讓柯林頓將軍灰頭土臉的吃了個敗仗。
紐約戰役中,李將軍更因為大意,竟然到英軍佔領區喝酒,而遭到逮捕,後來大陸軍換俘,才把他給換了回來。
而兩人的人格特質也在戰爭過程中顯現其不同,華盛頓總是顧全大局,對有經驗的將領如蓋茲或李,明知他們心懷不軌,成天想取華盛頓而代之,但為了獨立戰爭的勝利,華盛頓仍敞開心胸重用他們。
李將軍就不同了,在紐約戰役時,華盛頓要他前來會合,他卻姍姍來遲,任憑華盛頓被英軍追著跑,想害華盛頓出糗或被俘,以爭取統帥地位,結果反而是拖到自己喝酒被逮。不過華盛頓不計前嫌,在鑄谷之中,仍然倚重他為副手。
前回提到,由於法國參戰,英軍的整體戰略被迫大調整,為了分兵防守沿海,柯林頓兵力不足,決定主動放棄費城,把兵力集中到紐約,他與凡事慢半拍的郝將軍不同,一旦決定了,大軍很快做好出發準備。
英軍被迫放棄費城,印證了華盛頓總體戰略的正確眼光,華盛頓從開戰之初,就認定結束戰爭的辦法,是讓英國承受重大損失到無法繼續作戰,戰爭就會結束;反之,就算英國可以拿下重要城市,只要大陸軍的有生力量還存在,英軍就必須持續作戰,終有一天在財務上無法支持。
華盛頓的戰略觀可說十分現代化,也就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以及保持己方有生力量為目標,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相對的,英軍的伯哥因將軍與郝將軍,卻選擇以分割領土或攻佔大城市為目標,因而造成了薩拉托加會戰的結局。
如今,華盛頓又有一個殲滅英軍有生力量的絕佳機會,柯林頓將軍的一萬多名部隊,在運輸船隊不足的情況下,不直接從德拉瓦河的水路撤離,而是拖著長長的輜重車隊,行軍橫越紐澤西州的土地,要是華盛頓能在半路上攔截柯林頓,甚至若有辦法包圍殲滅柯林頓部隊,才剛在薩拉托加失去整個軍團的英國,勢必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戰爭有可能到此結束。
華盛頓決定賭在在鑄谷中經過史代本鐵血訓練,注入普魯士基因的全新大陸軍身上,全軍從鑄谷躍出,主動挑戰柯林頓的部隊。
然而作戰會議上,李將軍卻有不同的意見,他主張不要全力與英軍衝突,只要騷擾他們就好了,事後有人認為李將軍在被俘期間成了英軍的間諜,但更可能的解釋是,李將軍在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打算,因為若是成功攔截,戰爭可能結束,華盛頓成為最大功臣,而以軍事專長聞名的李將軍,在和平時代也沒戲唱了。
在古中國,這種行為叫「養寇自重」,不過懾於李將軍的實戰經驗威名,會議中眾人並沒有懷疑他的意圖,只認為他是老成持重。
接著,華盛頓組織一個前鋒部隊,打算以此強襲英軍的後衛部隊,一開始他希望李將軍任前鋒部隊的指揮官,李將軍先是極力推託,說這種小任務根本不應該給他這個第二把交椅,這是「年輕志願軍官的活兒」,也就是說他指名拉法葉;不過,稍後他得知這個前鋒部隊人數高達四千多人時,又硬是從拉法葉手上把指揮權搶了過來,並隨後又增加前鋒部隊人數,最後達六千四百人之多。
李將軍主張避戰,主張把前鋒交給拉法葉就好,卻又為了爭功硬搶指揮權,簡直是「裝孝維」,但華盛頓至此都還容忍他,只要他好好協調轄下的各部隊。
沒想到,李將軍召集各部隊長,說:因為不知道敵人的人數與布置狀況,所以不做任何計畫,一切當天臨機應變,而他也根本不派斥候去調查當面部隊的情況。接下來他的作為成了美國獨立戰史上最大的謎團。
第二天,李將軍率軍前進時,兩次故意停下部隊,似乎心不甘情不願,等到見到英軍後衛,他一開始自信滿滿的回報說一定可以切割擊潰英軍後衛,但是他事前沒有計畫,臨場也只下了一些不清不楚的命令,結果大陸軍各部隊沒有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像一群無頭蒼蠅般的竄來竄去,情況混亂到無法以言語形容,李將軍非但沒有事先計畫,臨場局面也根本超出他的掌握,連他自己都不曉得要怎麼辦。
當柯林頓察覺李將軍攻來,便派出反擊部隊。與大陸軍相反,英軍井然有序的戰術行動很快的取得戰場優勢,李將軍這時才急忙想「補破網」,他下令拉法葉前進,但拉法葉很快發現李將軍要他前往的陣地位置,不但無法砲擊英軍,還在一隻英軍衝鋒突擊的路線上,於是急忙向後調整位置。
其他部隊看到拉法葉的行動,以為拉法葉被擊潰,為了避免側面洞開,他們也跟著後退,結果引起連鎖反應,整個前鋒部隊突然間大潰退,李將軍不但沒有阻止部隊的潰退,他自己也混在裡頭一起潰逃。
李將軍到底為何會有這樣奇怪的行為,有人認為他是徒具虛名,其實沒有指揮大部隊的能力;有人指控他可能在被俘期間被英軍收買;但最可能的是,李將軍之所以想臨機應變,是出自政治考量,他想要故意操作部隊,打一個小敗仗,既可傷害華盛頓的威望,又能成就自己的美名,但戰場上不想求勝,只求小敗,其結果就是變成大敗,敗得連他自己都預料不到,結果嚇得跟著部隊一起逃。
華盛頓正率領部隊的後半部前進,以支援前鋒部隊的攻勢,他先接到李將軍說可以打敗英軍後衛的回報,接著突然接到前線連續傳來消息說發生大潰退,他一開始不相信,直到他親眼看到前線部隊一隻隻亂糟糟的潰退回來,為什麼要撤退,發生了什麼事,竟沒人知道,他們只是看大家都在跑就一起跑了。
終於華盛頓在亂軍之中看到了李將軍,華盛頓對軍隊亂成一團的樣子簡直氣炸了,他質問李將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撤退的原因為何?為什麼會亂成這樣?這時華盛頓明白攔截柯林頓的計畫可能已經化為泡影,他氣得痛罵李將軍,並立即解除了他的指揮權。
接著,在整場美國獨立戰爭中,證明華盛頓統帥能力,最具代表性的一幕上演,當華盛頓策馬騎入潰敗中的部隊時,有如神蹟一般,原本潰逃中的士兵,一看到到「身騎白馬」的華盛頓,就停止逃跑,並在華盛頓的指揮與鼓舞下,一一重整隊伍回到戰線,大陸軍「回魂」了過來,會戰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