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明國小自然老師、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資深講師、「阿魯米玩科學」粉絲頁版主、國立科學教育館暑期科學夏令營講師,入選2018親子天下創新教育100。
想起小時候上自然課的情景,莫過於一群小朋友圍著實驗桌,看著其中一位又帥又聰明的小男生操作著實驗器材,一位又可愛又聰明的小女生忙著畫表格紀錄實驗數據,順便大聲管教不聽話搗蛋及放空的組員,而我通常就是那位放空的組員,偶而還會搗蛋。三十多年前的回憶彷彿昨日重現,記憶中的自然小老師們各行各業打拼去了,只剩當年在自然課裡放空的小男孩成了自然老師,守著自然教室,希望眼前的這群小朋友喜歡科學,未來能以科學的發展做為人生志業,為人類謀福利。想來可笑,接近四十年來,自然教室裡的風景並沒有多大的改變,依然是我們熟悉的場景。不同的是多了更多的考卷和複習的方法,跟以前比較起來並沒有高明多少,大部分的孩子上了國中一樣放棄了學習科學。
學習科學是帥哥、美女、資優生的專利嗎?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科學,只是涉獵的深淺而已。例如喜歡賞鳥的人,對鳥類行為如數家珍;喜歡寶石的人,對礦物分辨與成分構成瞭若指掌;喜歡飛機的人,對艱深的航空動力、流體力學也能侃侃而談,但他們不是我們認知中的生物學家、地質學家或物理學家,只是一個愛好者。科學的範疇包羅萬象,大致概分生物、地球科學、物理、化學四大類,每一類再細分無數多項,越鑽研就越細越單一,研究的人越少。大部分的人只需要能將科學概念、科學方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了。所以在岳明國小的自然課中,我開始思考要教導小朋友成為科學家,還是成為科學愛好者。
位於國家級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旁的岳明國小是一所公辦民營的實驗小學,以海洋教育見長,創校宗旨之一是希望岳明國小成為一所「讓孩子想要學習的學校」。因緣際會來到岳明國小,開放的教學環境,正是提供自然課程反思的契機。
初來乍到,就被告知沒有課本,老師得自編教材。一個教書十多年的老師,沒有課本還真不知道如何開始,因此思索一面以書商提供的教科書、教學光碟當基礎,確立教學方向後,再根據內容加入科學遊戲作變化。以四年級「燈泡亮了」單元為例,主要講串聯、並聯的概念,電池串並聯會怎樣?燈泡串並聯會怎樣?以往總是先背了再說,這樣才能考高分。但是在岳明國小的自然教室裡,我們先教小朋友如何用剪刀剝電線,天真的小朋友說一直剪一直斷怎麼辦?那就多剪幾次啊!接著分組作娃娃屋。製作娃娃屋的條件是全組只有二個電池盒、五個小燈泡和幾條電線,必須建構至少三個房間,每個房間的燈要能自由開關,房間要暗一點,客廳要亮一點,期限是一個月,看來是個艱難的任務。交件日期漸漸逼近,導師說他們每節下課都在做,在小組分工合作下,娃娃屋從一堆瓦楞紙板中漸漸成形,接著有了家具,有了顏色⋯⋯有了電燈。作品發表日還可以看到小朋友不斷地增建娃娃屋,「這是書房」、「這是更衣間」、「我用瓶蓋做了桌子!」⋯⋯看著孩子們細心的布置著自己親手完成的娃娃屋,興高采烈地介紹自己的作品時,彷彿看見孩子洋溢在臉上的自信。最後的考驗燈泡亮不亮,錯綜複雜的配線,讓人不得不感到驚訝與讚嘆,這是四年級小朋友做的嗎?小朋友說他們試了很多次才成功的,手指頭都起水泡了⋯⋯當自然課不再是考卷上的數字,而是成為帶得走的能力時,不愛上自然課都難。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其他單元的課程方向也漸漸朝向生活運用,讓孩子們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學會運用科學知識,增進學習動機。
「給孩子的路有多廣,孩子的未來就有多廣。」藉由科學遊戲的導入,從傳統課堂中的「坐中學」,鼓勵「做中學」並邁向「玩中學」,讓小朋友有了重新學習科學原理、享受科學樂趣的機會,在每個孩子的心中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未來或許不可知,但我們衷心期待每一顆種子都能成長茁壯、開花結果,成為一個科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