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 Quốc Văn,漢字為「南國文」,曾留學美國與越南,差點就娶越南牽手,是國內極少數懂越南文的越南瘋。
每年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源自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女工為抗議低薪及惡劣工作環境而走上街頭;直到1975年,聯合國才正式認定國際婦女節並確認婦女的平等地位與參政權。在越南,早在二千年前就有婦女帶頭抗暴、爭取權益的案例,她們就是俗稱「二徵夫人」(Hai Bà Trưng)的「徵側」(Trưng Trắc)、「徵貳」(Trưng Nhị)二姊妹。
公元前111年古代中國漢朝「漢武帝」出兵侵略越南,並在當地設立「交趾」、「九真」與「日南」三郡。這三郡約相當於現今越南的北部和中北部地區。這段歷史在當今越南主流史觀中稱為第一次「北屬時期」。在北屬時期,越南人就算認識再多的漢字、再怎麼有學問,終究無法謀個一官半職、分享統治權力。這種情形就如同蔣介石政權統治台灣時期台灣人被政治壓迫一樣。此外,北屬時期的越南和清國統治台灣時期一樣,也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Saⁿ nî chi̍t sió hoán, gō͘ nî chi̍t tōa loān)經常起義抗暴。台語諺語講「做官若清廉,食飯就攪鹽」(Chò koaⁿ nā chheng-liâm, chia̍h-pn̄g tō kiáu iâm)。這句話不僅適用在清國殖民台灣時期,也適用越南北屬時期。
公元34年東漢光武帝派「蘇定」為交趾太守。蘇定為一貪婪、暴虐的惡官,引發當地人的怨恨。公元40年蘇定殺害徵側的丈夫「詩索」(Thi Sách),引爆徵側與徵貳聯手起兵攻打蘇定並將他趕回中國廣東。當時九真、日南等郡民眾均紛紛起義響應二徵夫人。二徵夫人的軍隊善用大象協助作戰,勢如破竹並連贏65城,最後她們自立為王並定都故鄉「麊冷」(Mê Linh,在當今河內市靠近機場處)。徵側可謂是古代越南版的「代夫從征」!這種案例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應該也不少見吧!
可惜,二徵夫人的政權僅存在三年就被光武帝派來的「馬援」(俗稱「伏波將軍」)擊敗。二徵夫人面對馬援的追擊,堅持不投降,最後於農曆2月6日投江自盡。儘管如此,在越南的歷史上,二徵夫人被許多史學家譬如黎文休、陳仲金等及民間尊稱為二位女英雄。
中國人常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由於二徵夫人最後敗於馬援之下,因此中國史書均將二徵夫人視為盜賊作亂。即便如此,中國總理周恩來曾於訪問越南期間到二徵夫人墓園獻花,毛澤東也曾稱讚二徵夫人為了不起的女英雄。可見,作為第一個帶領越南人對抗中國暴政的二徵夫人,雖敗猶榮!沒有她們的帶頭抗暴就沒有後來獨立的越南民族!台灣能出現這樣的女英雄嗎?
目前,越南首都河內市有二徵夫人郡、二徵夫人路、二徵夫人廟(Đền Hai Bà Trưng)等來紀念與表彰徵側、徵貳二姊妹對於領導越南人抵抗中國的正義與勇氣的行為。河內市麊冷縣的二徵夫人廟的祭典活動於今年(2018) 2月21日獲得越南中央政府的認定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資產。2月21日剛好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定的「國際母語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越南人真的太會掌握時機做應該做的事了!
在越南,除了3月8日國際婦女日之外,還有10月20日的越南婦女節。越南婦女節源自1930年10月20日成立「越南反帝婦女會」(Hội Phụ nữ phản đế Việt Nam)的歷史。在越南,10月20日的越南婦女節受重視的氣氛遠勝於國際婦女日。這原因一方面是越南主體性的表現,另一方面是越南婦女不僅是爭取個人的權益也是爭取民族國家的獨立,具有雙重意義。在過去爭取越南獨立的抗爭當中,越南女性不僅沒有缺席、甚至是扮演積極的角色,因此獲得政府及社會各界的肯定。